潘翠珊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在提高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同時,更要承擔起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重擔,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如何結合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適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教育,有著很大的實踐研究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研究
眾所周知,真正高明的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在不知不覺之中讓人接受、認同。小學語文教材豐富多彩,特別是統(tǒng)編教材在選材上精益求精,充分考慮到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層面的培育。如何科學合理地利用教材這個載體,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悄無聲息地融入其中,是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思路。首先必須遵循兩個原則:
1.循序漸進的原則
前文提到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每個年級甚至每個學生都有著個體差異,例如在低年級學生眼里的“愛國”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學習,不做損人利已壞事;而到了中年級,他們眼里的“愛國”除了努力學習還有著長大報效祖國的情懷;到了高年級“愛國”則嵌入了深深的情感,為國而憂,為國而樂。也就是說,學生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的個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這種滲透教育也是一個漸進、漸變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成不變。這就需要我們對每個年齡段學生的個體特征、心理表現(xiàn)做一個細致、詳盡的分析,制定一個培育計劃或方案,確保核心價值觀的有序推進。
2.整體一貫的原則
這里的整體是指社會、家庭、學校以及教師的教學應該是一個整體,共同形成一股力量,具體表現(xiàn)在實際的操作中又各司其職;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滲透教育在小學階段也應該是一個整體,我們可以將核心價值觀視具體情況而分散在每個年級的語文教學之中,但絕不是肢解、零散的說教,必須要有一個嚴格的培育計劃。也就是我們要說的“一貫”性,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結合學校的德育教學,有序、有效地實現(xiàn)核心價值觀進教材。
一、正確把握小學語文教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有效進行實踐研究
在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中,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低年級包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素的課文有65篇,可以說是基本涵蓋面很廣。這其中當然有著編者的意圖,因為在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同樣要注重思想品質、道德情操的培育。如果翻閱整個小學階段的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隨著年級增長包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素的教材也隨之增多。這么多有著鮮明特色的教材怎么才能真正用好呢?我想正確把握小學語文教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有效進行實踐研究首當其沖。比如教學二年級上冊的《日月潭》一課,我提煉出三個教材與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一是通過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感受表象美;二是借助豐富的想象,追求和諧美;三是通過知識的延伸,表達愛國美。在文中“美”是主題,這日月潭的美是有層次的,表象的美讓人賞心悅目,和諧的美讓人經(jīng)久不忘,而愛國的美則是銘記在心的。如果在課堂上告訴學生日月潭是寶島臺灣的著名景觀,而臺灣從古至今都是我國的領土,我們要為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而努力這樣的話語未免太為空洞而單一。學習課文時,學生初讀后可以交流自己的感受,對日月潭的“美”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其次,給學生提出學習任務,讓他們在朗讀、想象中感受日月潭的“美”,相信這個時候的感知就不單純停留在表象的認知上;第三,在學生唯美的朗讀中,在豐富的想象中,在熟讀成誦中,教師適時拋出一個話題:此情此景,你想到了哪一個景區(qū)?能不能簡單地介紹一下。我想,比起簡單蒼白的說教,這樣的延伸方式更加有效,當學生源源不斷說出祖國大江南北的著名景觀時,一種由衷的愛國之情也潛移默化,于無形之中生成。
二、科學分析小學語文教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長點,有效進行實踐研究
提及中華文明,我們第一時間想到了源遠流長的漢字。語文的教材離不開寫字的教學,漢字的形體美、構造美、韻味美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漢字教學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增加—些引起漢字起源與演變的知識,喚醒學生內心的熱情,往往效果出乎意料。
如學習“鶴”字,教師可以通過小視頻或課件先讓學生了解“鶴”字的早期字形,接著讓學生了解“鶴”的字形演變過程,進而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對“鶴”的字形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白“鶴”是由“鳥”(鳥)和“寉”兩個部件組合構成?!傍B”字的篆書字體外形像一只鳥,表示“鶴”是一種鳥;“寉”表聲,還有表示高飛的意思,表示鶴能高飛,簡化后就是“鶴”。這樣直觀的方法更有助于學生區(qū)別和識記,加深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可補充與“鶴”相關的成語故事,如風聲鶴唳、焚琴煮鶴等,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文字、祖國文化的熱愛。
三、巧妙利用小學語文教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異同點,有效進行實踐研究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篇目,特別是一些古詩詞中表現(xiàn)出來的古人與現(xiàn)代人對事物的認知有不盡相同的地方。以陶淵明寫菊的名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為例,反復吟誦之后我們讀出什么呢?我們很容易讀出了“悠然”,這是一種怎樣的“悠然”呢?是種菜、賞菊、喝茶、飲酒、作詩的悠閑,是心境上的無拘無束,不要為官場、生計而發(fā)愁的釋然。人悠然,景悠然,人與景達成一種完美和諧,這種和諧與我們倡導的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有相同之處卻不盡相同。首先,陶淵明身上的“悠然”是一種逃避,這也是我們不提倡的消極思想。試想一遇到問題就不敢面對怎么適應社會生活?其次,陶淵明身上的“悠然” 更多的是一種無奈,表面上看人與山達到一種完美的融合,實際上是一種孤寂,這也是我們不倡導的。因為“和諧”在核心價值觀中屬于國家層面的要素,我們倡導的和諧應該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安定協(xié)調、友好相處。因為我們希望將來學生走上社會,建立新型的、和諧的人際關系,絕不是孤芳自賞、閉門造車。
可見,厘清語文教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異同點,我們就有章可循,事半功倍。
統(tǒng)編教材大幅度增加古詩詞的篇目,我們在學習時既要注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又要用心挖掘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因素,更要加以甄別,取之精華,棄之糟粕,千萬不可生搬硬套、滿盤接受。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在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更要承擔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重擔。而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研究,雖然要走的路還很久遠,但不失一種值得嘗試實驗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楊梅娟.把握小學語文課程新取向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基礎教育參考,2018,(13):61-62
[2]時秋靜.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語文建設,2015,(21):10-11
(福建省壽寧縣鰲陽中心小學,福建 寧德 3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