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探討影響教師介入行為的主要因素,提出的想法和建議是:正確處理與幼兒之間的關系,抓住介入幼兒游戲的時機,擺正教師的角色定位,明確引導和推進游戲創(chuàng)新,注重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
關鍵詞:幼兒游戲;介入;觀察;指導;現(xiàn)狀;游戲創(chuàng)新;交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23-0096-02
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不僅要把游戲的權利交給幼兒,還應該通過游戲實現(xiàn)教育目的?,F(xiàn)實中教師介入幼兒游戲存在很大的隨意性,沒有系統(tǒng)的指導標準,教師對介入行為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對待幼兒在游戲中遇到的困難,如何對待區(qū)域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都是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對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觀察與指導進行論述。
一、研究意義及目的
為了確保幼兒能順利完成符合其年齡特點的游戲,教師要適時介入幼兒游戲活動。教師所面臨的困難是如何應對幼兒在游戲中遇到的實際操作問題。分析教師介入角色游戲的現(xiàn)狀,提出相應的對策,有利于提高教師指導游戲的水平,促進教師與幼兒間的積極互動,提高幼兒游戲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現(xiàn)狀分析
1.教師的文化水平和教育經驗存在差異
現(xiàn)實中,部分教師文化程度不高,科學文化知識缺乏。幼兒教育經驗豐富的教師,在幼兒游戲過程中能夠適時適宜地介入,有效地幫助幼兒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有一定教育經驗的教師,在幼兒游戲時只能盡量給予幼兒區(qū)域游戲的自由與自主性。剛工作不久的教師,缺乏工作經驗,一旦發(fā)現(xiàn)游戲中有不符合游戲程序的現(xiàn)象,直接介入游戲并進行干預性指導。
2.教師介入游戲的方法各有不同
教師介入幼兒游戲的方法主要有直接介入和引導介入。直接介入分為行為介入和語言介入,一些經驗不足的教師一般都會采用直接介入,而經驗豐富的教師多采用引導的方式介入幼兒游戲,這有益于幼兒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提升。當然,如果在游戲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幼兒有極大的行為錯誤并可能傷害自己或同伴時,教師就應該直接介入,應將幼兒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3.幼兒游戲活動形式不夠新穎
幼兒每天都在進行著游戲,對于一些比較傳統(tǒng)的游戲容易產生厭倦的心理,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幼兒的愛好和活動材料合理地組織開展新的游戲活動。多數(shù)教師之所以采用傳統(tǒng)的游戲,是因為新的游戲活動伴有諸多的不安全因素和不確定因素。所有新的游戲活動都要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運用到課堂中,因此大部分教師愿意采用傳統(tǒng)的游戲。
4.幼兒缺乏禮貌性用語
每個幼兒都是家中的寶,這么多幼兒聚在一起,只有學會禮貌待人,才能和諧相處。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幼兒在與同伴交流時能使用禮貌用語,但也有少數(shù)幼兒在與同伴交流中表現(xiàn)得很不禮貌。幼兒的模仿能力較強,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禮貌用語,為孩子樹立榜樣。在游戲活動中,發(fā)現(xiàn)幼兒有不文明語言時,教師要及時介入,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幼兒懂得人與人之間交往要相互尊重,要禮貌待人。
三、教師介入角色游戲的建議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能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可以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習,也可以引導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因此,要確立一個整合的教育觀,也可以讓幼兒家長參與進來。只要大家不斷去觀察,不斷去發(fā)現(xiàn),不斷去探索,就會使學前教育變得更加有趣、更加生動,就會促進幼兒教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下面從幾個方面對教師介入角色游戲提出建議。
1.正確處理與幼兒之間的關系
教師是幼兒游戲的引導者,應該以同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活動中,和幼兒們一起探究和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幼兒綜合能力。在游戲活動中,師生關系和諧融洽,幼兒就會將自己遇到的問題及時告訴教師,便于教師適時進行指導。因此,在日?;顒又校處煵灰獢[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子,這樣會讓幼兒敬而遠之,只能會依靠自己或尋找同伴來解決問題,導致游戲達不到預定的目標。
2.抓住介入幼兒游戲的時機
(1)通過觀察,決定介入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觀察來判斷是否需要介入幼兒游戲。為此,教師要熟悉各年齡段幼兒的游戲特征及所能達到的游戲目標。比如,小班重點在于認知方面,教師應著重激發(fā)幼兒的游戲興趣;中班重點在于角色理解,教師應著重引導幼兒對角色的理解和對角色的模仿;大班重點在于情境游戲,教師應著重指導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生活的多姿多彩。在活動中,教師要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幼兒是否能夠有效解決游戲中存在的問題,以此來判斷幼兒的游戲需要,切不可莽撞介入游戲。(2)通過觀察,適時退出游戲。當教師的介入使得游戲能夠順利進行時,教師就應該適時退出游戲。幼兒是游戲的主角,教師只有恰到好處地介入點撥,才能促使幼兒自主完成游戲。(3)教師要進行講解和示范。幼兒游戲分為不規(guī)則游戲和規(guī)則游戲。不規(guī)則游戲一般無過多的要求,規(guī)則游戲是有組織性的游戲,有游戲規(guī)則、玩法、具體要求,幼兒只有在了解規(guī)則和掌握方法后,才能開展游戲。因此,教師要進行講解和示范,幫助幼兒掌握游戲玩法。
3.明確教師的角色定位
教師是幼兒游戲的參與者和指導者,一般在游戲之前,會向幼兒解釋說明游戲規(guī)則及玩法,但幼兒年齡較小,不可能完全領會教師的意思,對游戲規(guī)則及玩法的理解和認知會出現(xiàn)偏差。為此,教師在幼兒游戲中應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幼兒一起游戲,適時對幼兒進行指導,使游戲達到預期目標。
4.正確引導和推進游戲創(chuàng)新
時代在發(fā)展,科技在進步,幼兒教育水平也需要不斷提升,教師要有計劃地為自己充電,同時還要不斷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力求多方面多角度地尋找解決方法。
5.注重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
在幼兒交往過程中,總會或多或少地發(fā)生一些小矛盾。矛盾發(fā)生時,教師應鼓勵幼兒自主解決,注重培養(yǎng)幼兒交往能力。在自主解決矛盾的過程中,幼兒會主動思考、探索、實踐與同伴交往的方式方法,能反思自己的錯誤,學會換位思考,提高交往能力。
總之,每天的游戲活動是幼兒交往的最佳時機,它能讓幼兒之間零距離接觸。教師應根據(jù)幼兒的興趣愛好,積極開展不同的游戲活動,并以組織者、參與者、旁觀者的身份適時適當?shù)亟槿胗螒?,對幼兒進行引導,保證游戲活動的順利開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然.大班幼兒角色游戲現(xiàn)狀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01).
[2]郭婷.教師指導小班幼兒積木游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
[3]周富翠.幼兒角色游戲材料的投放與使用探析[J].成才之路,2019(02).
作者簡介:楊春燕(1980-),女,江蘇南通人,幼兒園二級教師,從事幼兒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