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靖
摘 要:德育是學校育人之本,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以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作為切入點,進一步論述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探討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意義;必要性;方法;優(yōu)秀人才
中圖分類號:G631;G6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24-0022-02
德育是學校育人之本,它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傳統美德、社會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德育滲透的意義,探討德育滲透的方法,從多角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
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及發(fā)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德育滲透。高中階段是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思想教育對于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從學生方面考慮,高中生仍處于思想、人格、觀念等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對他們進行德育滲透,有利于他們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從教師方面考慮,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就要加強自身思想道德品質等的培養(yǎng),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由此看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不僅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同時也對教師各方面能力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應使全體學生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人文修養(yǎng),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為傳承和發(fā)展中華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獨特的功能,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當前,國家的建設和發(fā)展需要一批思想道德高尚、價值觀正確、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因此,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加強德育的滲透,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高中語文教材內容是經過不斷挑選和調整的,包含了從古至今較為優(yōu)秀、典范的作品。這些作品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中德育因素的豐富性、多元化。就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來看,一些教師一味地追求學生的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忽略了對學生的德育。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只注重學生的應試能力,卻對德育進行了功利化的取舍;在教學方式上,一些教師傾向于“應試教育”的需求。這樣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且難以達到高中語文德育的目標。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摒棄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采用先進科學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出語文的優(yōu)勢,找到語文教學與德育的最佳結合點,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
語文是高中教學體系中最基礎、最關鍵的學科,它是進一步學習其他學科的必備工具,對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高中正是學生學習生涯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學校和教師要不斷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力度。特別是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科學合理的德育滲透的方法,以達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1.樹立并深入理解教學理念,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
教學理念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關鍵要素,也是教師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抓手。高中語文教師應結合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樹立并深入理解教學理念,同時應根據語文教學的進度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需要教師將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充分融入到教學理念中,并在制定教學方案時充分體現德育的各方面特點。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不僅能夠大大提升高中語文教學的效果,而且能夠大大提升德育的滲透效果。
2.發(fā)現真善美,引導學生向善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學生思想道德品質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優(yōu)秀品質,它應在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和引導學生發(fā)現學習生活中的真善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引導學生一心向善。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相互協作,共同進步,引導學生發(fā)現同學之間珍貴的友誼和團結互助的優(yōu)良品質。
3.從教材內容出發(fā),以課文育人
高中語文教材包含了從古至今較為優(yōu)秀、典范的作品,這些作品充分體現了作者至真至美的情感,蘊含了作者優(yōu)秀的愛國主義思想、豐富的人生哲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優(yōu)秀的審美情趣等。高中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分析課文內容,發(fā)現課文中蘊含的德育元素。如語文教師在講授毛主席的《沁園春·雪》時,應讓學生懷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多朗讀幾遍課文,體味毛主席當時的心境,學習他深厚的愛國情懷、勇往直前的魄力及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再如,語文教師在講授沈從文先生《邊城》一文時,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和欣賞這篇文章,從文章的細節(jié)中體會翠翠的單純可愛,翠翠與祖父之間深厚的祖孫情,翠翠與天保兄弟之間的唯美愛情以及天保兄弟之間的手足情深,充分感受那個年代淳樸、至善至美的人物感情,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親情觀、愛情觀和友情觀。
4.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將作文命題德育化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主要的學習內容之一,同時也是體現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及各種價值觀的主要媒介。就目前的語文作文教學來看,一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分數,只重視學生寫作技巧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寫作所需要蘊含的個人情感和觀念等。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加強作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將作文命題德育化,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善于表達自身的情感觀念。如教師可以在設置作文題目時提出相應的寫作要求,要求學生的作文要能夠體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價值觀念,不能像流水賬一樣去應付寫作。
5.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在活動中滲透德育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既需要加強課堂上的德育,還應充分重視和發(fā)揮課外活動中德育的滲透作用。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并融入德育的內容,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興趣,同時還能實現良好的德育效果。如教師在講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課時,可在課外活動中安排學生觀看相關的影片資料,并讓學生寫出自己的觀后感,引導學生體會和學習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勇敢、堅強, “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怕困難”的優(yōu)秀品質。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重視和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滲透作用,不斷改進和完善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一岱.淺析中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方法與途徑[J].語文教學通訊,2018(06).
[2]林清蘭.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學語文,2014(33).
[3]侯二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高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文理導航,2016(07).
[4]張麗娟.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當代教研論叢,2019(06).
[5]吳紅霞.優(yōu)化課堂改革 堅持立德樹人——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語文天地,2018(32).
[6]張寶玉.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思考[J].課外語文,2017(18).
Exploration of th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Liu Jing
(Pingliang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ingliang 744000, China)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eachers to infiltrate moral education into Chinese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is paper takes the significance of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furth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discusses the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infiltr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and then cultivates more excellent talents with both political integrity and ability.
Key words: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oral education penetration; significance; necessity; method; excellent tal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