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英
摘 要:在目前的很多數學教學訓練指導中,一些教師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并不重視,取而代之的是一昧灌輸,直接講授,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也被置于擱置狀態(tài)。長此以往,學生的邏輯思維、分析理解、形象感知、探究想象意識也會因為喪失培養(yǎng)生態(tài)而被埋沒。這一不良教學現狀,必須引起小學數學的重視與注意,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貫通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與塑造,以促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提升數學素養(yǎng)、參與數學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其數學思維能力,切實塑造其數學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教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
小學階段,是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數學綜合素養(yǎng)塑造的關鍵期與奠基期。同時,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又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內化的過程。因此,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學段學生認知現狀,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加強研究,開展探索,讓學生在符合自己認知需要的前提下更好學習數學知識,切實培育數學思維能力,為促進數學學習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提升與升華蛻變而奠基鋪路。
一、以生活實際為載體,開展數學思維培養(yǎng)指導
很多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形象知識、生活問題,都有著濃厚興趣與探索欲望。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的緊密關聯,無縫對接,是彰顯小學數學生命力,增強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對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聯不夠重視,往往以知識灌輸為主要教學手段,導致數學學習活動的開展喪失了應有的活力和趣味,學生也漸漸在比較空洞、乏味的教學生態(tài)內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因為缺乏生活實踐的支撐和驗證而陷入困境。因此,實現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的有機融合,讓學生在數學中感知生活,在生活中應用數學,便成為拓寬學生思維路徑,提升思維訓練的有效性、針對性的最好策略。對此,教師應該加強研究,針對不同學段學生認知實際,結合不同章節(jié)數學知識特點,盡量探尋數學和生活之間的契合點,將具體數學知識深度融合至對應生活問題中,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內化,進而實現其數學思維能力的切實提升與全面塑造。
二、以解題訓練為依托,進行數學思維培養(yǎng)強化
由于認知能力、知識基礎、思維意識不同,使得不同學生在解答同一數學問題時的認識、分析、理解也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教師應該從做題、練題、解題入手,讓學生在深度訓練中增強其數學思維,實現數學知識與數學問題的相互轉換與相互促進。一方面,教師在數學問題設計時,應該注重問題與學生所學知識的關聯度,并利用具體問題對學生的認知視野進行拓展,讓問題遵循由易到難、梯度呈現的原則,為學生數學思維訓練創(chuàng)設條件。另一方面。教師在數學問題解答時,應該加強對學生解題思路的指導和引領,鼓勵學生嘗試一題多解,動員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靈活性訓練中增強其數學思維。例如,在探究性問題訓練中,教師出示問題:昨天,王濤家客廳的頂的燈泡壞了,需要更換燈泡?,F知道王濤的爸爸身高1.75m,家中的凳子高度為0.7m,燈泡離地面的距離為2.6m,那么請問:王濤爸爸站在凳子上換燈泡,能成功嗎?大家還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換燈泡”策略?面對這個問題,很多同學可能會因為生活體驗不足,或者對于問題的理解不夠,而通過計算:1.75+0.7=2.45(m)得出,王濤爸爸更滑燈泡不會成功,因為高度沒有達到要求。但是實際情況是,王濤爸爸的手臂長度遠遠大于0.15m,換燈泡是綽綽有余的。通過對于問題的探究,學生的數學思維也會變得更加嚴謹。同時,對于第二個問題,學生便可以用科學的數學思想予以否定。在這一針對性解題訓練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也會得到逐步提升與有效培養(yǎng)。
三、以啟發(fā)誘導為輔助,落實數學思維培養(yǎng)優(yōu)化
小學數學涉及的知識比較冗雜,而且不同知識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又有著不同要求和標準。尤其對初次接觸與幾何相關的推導和運算教學時,很多學生往往會因為想象不到位,理解不準確而陷入認知困境,對數學學習心生怯懦。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具體性學具指引,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和誘導,讓學生在主動探索、大膽嘗試、深度研究中理解對應的數學公式和原理,實現對數學思維的拓展和提升。在啟發(fā)引導中,教師一方面應該注重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引導,確保其數學思維培養(yǎng)的科學性、精準度;另一方面應該加強對學生理解能力的指導,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所用學具獲得深刻理解,為數學思維的增強提供輔助。以嚴謹的數學態(tài)度,較強的理解能力,推動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數學能力的提升,數學素養(yǎng)的塑造,進而讓學生在有效性啟發(fā)誘導下實現其數學思維培養(yǎng)優(yōu)化。
四、結論
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教師平時的指導與影響有著密切關系。而且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知識構架、生活經驗、思維特性、自我發(fā)展上以依然有著很強的可塑性、發(fā)展性,這也更加體現出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與價值。因此,教師在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學生認知現狀的考量和研判,對數學知識特性的研究與剖析,并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針對學生需要與教學內容,科學預設教學活動、靈活開展教學指導、充分融入思維培養(yǎng),讓學生在多元性、豐富性、有效性訓練與鞏固的過程中,逐步提升數學思維能力,不斷塑造數學綜合素養(yǎng),切實實現更好成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柯麗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思與行[J].小學數學教育,2019(Z3):63-64.
[2]張穎.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247-248.
[3]蔣其彪.淺析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小學教學研究,2018(36):24-26.
[4]黃磊.淺論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35):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