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已經(jīng)不符合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了。系統(tǒng)而復雜的教育工程也不是學校教育或家庭教育有能力獨自完成的。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家校合作已經(jīng)成為學校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學校、教師和家長也對家校合作越來越重視。低年級階段,家長與學校的積極合作、家長與教師的有效溝通對于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就起到了尤為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圍繞小學低年級家校合作在實踐中產(chǎn)生的一些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提出具體的、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低年級;家校合作;問題;解決策略
一、家校合作
合作是指兩人或者超過兩人的群體通過各自付出的努力并相互配合來達成共同的目的。這種互動模式常常出現(xiàn)在生活中的各種領(lǐng)域。
家校合作是指在教育活動中,家長和教師通過相互配合,共同實現(xiàn)育人目的的一種互動形式。家校合作也可以指家長要通過盡可能多的方式參與到學校教育孩子子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二、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情況分析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由于剛剛成為一名學生并進入一個新的環(huán)境,他們的特點也就與中、高年級階段的學生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首先他們在心理發(fā)展上與其他階段學生相比,他們只能理解一些具體的、能夠看到或者觸摸到的東西。并且他們更加活潑,喜歡各種有趣新鮮事物,好奇心較強,喜歡引起他人注意。其次是他們思維與其他學生具有區(qū)別。處于低年級段的學生們注意力往往不夠集中,能夠輕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或干擾,對事物的注意時間也較短。并且他們也沒有能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情感。最后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相對較低。低年級段的學生雖然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語言能力,但是他們對于書面用語的理解還不夠并且他們的組織語言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還不夠熟練,常常不能及時、清楚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三、小學低年級家校合作不足產(chǎn)生的問題
1.家長成為家校教育的附屬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家庭與學校之間應該通過家長和教師為了孩子的健康快樂成長而進行合理、有效的相互合作。然而,對于大部分的家長而言,所謂家校合作便是收到老師通知到學校了解孩子淘氣的行為;每天負責為孩子聽寫并檢查孩子的作業(yè);按照教師的要求在孩子試卷的指定位置簽上自己的名字;利用各種資源協(xié)助孩子完成教師布置得作業(yè)等。
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的原因:第一,家校合作被邊緣化。由于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教師在教育方面比起家長更有權(quán)威和自信等原因,教師們往往更加注重他們的教學任務并忽視與家長的溝通交流。第二,許多教師與家長的合作方式單一、程度不深、內(nèi)容局限。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極速發(fā)展,家長與教師的溝通方式已不僅僅是家長會,QQ群和微信群已經(jīng)代替面對面交流甚至短信、電話,成為老師和家長交流的最主要途徑之一。
2.家校合作形式陳舊
目前,大部分學校都會采取家長會的形式以達到家校合作的目的,但是家長會的過程中教師往往只是注重與家長“匯報”學生近一學期的學習成績。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家校合作方式,比如活動性課程教學、學校親子運動會、家訪、設立學校開放日、組建家長委員會等。但是這些家校合作形式表面上看起來豐富多彩,實際上卻是達不到家校合作的要求,沒有實際的效果。
相比較于其他家校合作形式,家訪無疑是最靈活、方便的形式,主要是通過老師到其學生的家里并與學生家長進行深入的交談,互相介紹孩子在校園或家中的表現(xiàn),并討論出具有針對性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但即便是這樣省時省力的合作方式,也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也逐漸轉(zhuǎn)變成“電話訪”、“短信訪”和“網(wǎng)絡聊天訪”等更加便捷的形式。但就是這樣雙方都滿意的家訪卻帶來了許多家長和班主任距離的拉遠和情感的疏離。
3教師與家長的溝通缺乏有效性
家校合作意味著家庭和學校不再是傳統(tǒng)的關(guān)系,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有更多的交流。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家長與教師在培養(yǎng)孩子的方向上的觀點不同,經(jīng)常致使教師在與家長的交談中不能達成一致從而變成無效溝通。
四、加強家校合作的策略
1.建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觀
要建立系統(tǒng)、科學、有效的家校合作,首先要使教師和家長確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觀念,只有學校和家庭以平等的地位交往,做到各司其職、密切聯(lián)系、相互信任,才能進行進一步的溝通,從而達成合作。
2.優(yōu)化合作形式
第一,讓家長建言獻策,做學校管理的參與者。目前,由于部分學校不夠重視與家長們的互動,許多家長也沒有參與學校管理工作意識。要充分激發(fā)家長們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性和熱情,讓家長對學校的辦學理念、發(fā)展規(guī)劃、教學活動及校園文化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讓家長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家長只有真正的認可并成為學校管理的一員,他們才能與學校進行真正合理、有效的溝通。
第二,讓家長出謀劃策,做校園活動的推進者。當前,許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采用“放手”的形式,每天只負責把孩子送到學校便撒手,不管甚至不聞不問。為了拉近家長家長與孩子的距離,使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校應該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讓家長們參與進來,可以讓家長為即將開展的家長開放日、讀書節(jié)、運動會、主題班會等教育活動出謀劃策或者參與布置活動。
通過對小學低年級家校合作不足的原因分析,如教師合作意識薄弱、家長觀念存在誤區(qū)和合作形式單一、內(nèi)容局限等原因。針對這四個問題,提出了加強家校合作的策略:建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觀、優(yōu)化家校合作形式、采取有效的溝通技巧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更加繼續(xù)尋找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深入分析導致問題出現(xiàn)的多方面原因。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以上四點加強家校合作的策略,得到真實、具體的反饋并對其進行加強和改進或找到更加有效的解決策略。
參考文獻
[1]李本友.家校合作教學的詮釋學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8.
[2]賀雙.小學課堂有效教學研究[D].荊州:長江大學,2016.
[3]董學智.家校合作的方法與策略[J].教書育人,2015(29):34—35.
[4]彭亞.家校合作教學“三維目標”的整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8.
作者簡介:
羅蘭香(1988.10-),女,漢族,廣東仁化,一級教師,大學??茖W歷,仁化縣長江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