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是決定物理教學成功與失敗的重要因素。這就要求從傳統(tǒng)的教師經(jīng)驗式教學轉變?yōu)閷W生自主式學習。教師應當調(diào)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利用不同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今后的物理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文章通過物理學科自身特點、教師教學方法、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及師生關系等幾方面提出相關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7-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40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得到了極大的改變。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在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情境中進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通常會對教師講授的知識失去興趣而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分析學?!冻醵跞昙壊糠謱W生的調(diào)查問卷》,結果顯示:學生上課時能夠真正做到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的學生人數(shù)占調(diào)查總人數(shù)的23%,學生對于感興趣的課程的認真程度往往高于其他科目。因此在這種非常態(tài)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何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已成為廣大教師研究的熱點。
一、巧用物理課程自身特點,激發(fā)學習興趣
(一)“奇”字當頭,巧設情景
此處的“奇”不是奇怪的意思,而是在教學過程中造成一種“驚奇”“不可思議”的氛圍。目前學生使用的教科書圖文并茂,學生閱讀起來新鮮感強,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前,應當充分掌握教學內(nèi)容,以書本內(nèi)容為基礎,巧妙設計導學情境,使得教學內(nèi)容能夠較為清晰、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導學,展現(xiàn)與學生所想反差較大的結論,從而使學生從這種“驚奇”中自發(fā)地提出問題,學習教學內(nèi)容。例如,講解壓強概念時,可設計以下游戲:女生手指中藏好大頭針,輕輕一捏就能將男生捏不破的氣球壓破,通過這個強烈的對比,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為什么力氣小的女生能夠很容易地將氣球壓破呢?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壓強這一知識點的興趣。通過課程的講解,使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壓強不僅與壓力有關,還與受力面積有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小游戲小制作等形式,巧妙設計教學情景,通過強烈的對比現(xiàn)象,營造驚奇的學習氣氛,既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又讓學生在“不可思議”中學習物理知識。
(二)“新”鮮事物,激發(fā)興趣
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尋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對于未知事物,我們總是充滿了好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時刻抓住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這一特點,充分利用新奇的事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知道他們了解的“高精尖”的事物,都可以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解釋。例如,在講到從粒子到宇宙時,向學生介紹我國建造的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在講解電磁波時,可以向學生介紹華為的5G通信技術等。通過對我國前沿學科知識的介紹,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又喚起學生對未知“新”知識的求知欲望,激發(fā)他們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
(三)生活入手,善于發(fā)現(xiàn)
物理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來源于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中。生活中許多現(xiàn)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識來解釋,特別是初中階段的物理尤其明顯。在生活中遇見的現(xiàn)象,通過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能夠給出合理的解釋,同時學生通過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能進一步將所學的知識滲透進現(xiàn)實生活中,極大地增加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求知欲,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xiàn)出新課標下物理學科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特點。例如電動自行車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學生們也很熟悉。在復習時,可讓學生充分觀察思考并討論,在電動自行車上有多少我們學過的物理知識?同學們紛紛思考討論,踴躍發(fā)言:轉向燈涉及電路的連接方式;電池涉及能量的轉化;喇叭涉及聲音的產(chǎn)生……
學生之間的積極討論,能夠激發(fā)班級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大多數(shù)學生參與討論學習,教師教學時只要將課本中的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就能在學生中激發(fā)起極大的興趣,像電動自行車涉及的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有很多,只要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現(xiàn)象多觀察、多思考,把握好物理學科來源于生活,最終回歸社會這一特點,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能充分發(fā)揮出來。
二、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
初二年級的學生自我意識較強烈,他們愿意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進行行之有效的教學。那么如何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在講授電學知識時,電流電壓電阻這些抽象的概念學生不易理解,那么就可以直接讓學生實驗。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利用電池,導線,開關等器材,點亮兩個燈泡的方法,教師再提出燈泡能夠被點亮的原因,兩個不同的燈泡在電路中有何不同,從而引入電流、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在講授大氣壓強時,可先讓學生體驗馬德堡半球實驗、紙杯托水實驗等,讓學生建立直觀感性認識,從生活中體會到大氣壓的存在,進而通過托里拆利實驗,建立對大氣壓大小的認知。
大量的教學實踐以及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認知過程存在規(guī)律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性。通過平時的教學案例可知,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定性結論再到定量結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利用實驗教學貫串整個學習過程,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如此一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習的興趣自然能夠提升。因此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啟發(fā)式教學、自主學習、實驗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能夠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識的獲取不僅僅是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對于中學物理學科,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也能夠教會我們很多。所以除了常規(guī)的教學過程,還應該大力開辟第二課堂,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課堂了解基礎知識,第二課堂可通過不同的形式對第一堂課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尤其是現(xiàn)在學生綜合實踐課程的開設,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課后時間,將所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平時的生活中。學生在運用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掌握知識,做到學以致用。學生能夠將生活中的現(xiàn)象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合理地解釋,學習的積極性自然而然就會提高。如讓學生進行知識點比賽、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小制作小發(fā)明等。如講解杠桿平衡條件這一節(jié),在講解課本知識之后,布置給學生課后實驗,讓學生利用一根筷子及一顆螺母來大致稱量物重,課后同學們紛紛動手,制作了簡單的杠桿模型,學生通過對自己制作的模型的講解,進一步加深了對杠桿平衡條件這一知識點的理解。
三、多媒體技術進課堂,激發(fā)學習興趣
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手段的推廣,在教學過程中添加多媒體手段來輔助課堂教學,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初中學生的學情分析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覺得物理學科較難,所學習的內(nèi)容既枯燥又抽象,學習時間長了就會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教學過程中,通過加入多媒體技術,從視覺、聽覺等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刺激,使學生所見所聞所想更加真實。例如,在講授熱機時,播放四沖程熱機的工作原理視頻,當視頻播放至做功沖程時,火花塞點燃高溫高壓的混合氣體,發(fā)出的爆炸聲,全班同學為之一驚,燃氣推動活塞向下做功也一目了然。結合動畫講解做功沖程中的能量轉化,形象生動,條理清晰。學生從實際現(xiàn)象再過渡到所學的知識,輕松自然,也容易理解和記憶。
四、亦師亦友促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
心理學表明,當我們接觸到的事物使我們產(chǎn)生愉悅的心情時,我們就會對事物本身產(chǎn)生興趣。如果學生對教師個人產(chǎn)生濃厚興趣,往往對其所教授的課程也會產(chǎn)生興趣。因此,教師要融入學生當中,教師既要做學生的導師,同時也要當學生的朋友。在教學方面,教師應該改變原有教學模式中的主導地位,融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往往因為要掌控課堂,而對學生產(chǎn)生一種壓迫感。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往往會束縛自己,導致學習興趣不高,思維不活躍,進而產(chǎn)生厭學情緒。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創(chuàng)造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平等的教學氛圍中學習,從而減少學生在課堂中的壓抑感,學生學習時就會較為輕松。教師教學時還可以以學生的角度來講授所教授的知識,不時參與學生的討論,引導學生的討論方向,愿意傾聽學生的想法,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主體意識。在生活方面,教師也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身體及心理健康,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愿意和教師做朋友,師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相互激勵的關系,以此為基礎,積極鼓勵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更加容易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綜上所述,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學科的興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需要廣大物理教師不斷探索,充分了解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日常生活實際,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實驗,創(chuàng)設輕松活潑的學習情境,積極調(diào)動學生課后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自身也需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帶著對物理的興趣去學好物理。
參考文獻:
[1]蘇明義.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指導(初中物理)[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胡炳元.物理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王計群.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學習物理的興趣[J].學周刊,2012(1).
作者簡介:沈強(1986.8— ),男,漢族,江蘇昆山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