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提江·卡地爾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需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性發(fā)展的人才,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教師需要重視德育工作,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目前,當代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較差,容易出現(xiàn)一些不良的行為,因此,作為新時代下的一名高校教師和思政工作者,需要堅持“黨建帶團建”,讓高校團組織發(fā)揮教育、引導以及團結大學生的優(yōu)勢并且做好自身的工作,從而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全面性的發(fā)展和進步,完成教學目的。
關鍵詞:黨建帶團建;大學生;思想教育
加強團員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共青團工作的主要內容,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對大學生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要求高校教師需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堅持“黨建帶團建”,大力實施團建基礎工程,幫助大學生逐漸形成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有效培養(yǎng)大學生的良好的品質,促進大學生全面性的進步以及發(fā)展,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一、重視思想作風建設,確保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時候,高校教師可以使用“黨建帶團建”的方式,教師需要堅持不懈的對廣大團員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與此同時[1]。在每一個班級中,任課教師和班主任需要團支部書記和其他班委組織團員學習各種思想教育理論知識,與此同時,還需要積極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教育精神以及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鼓勵團員積極參加增強團員意識的主題教育活動。此外,任課教師和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團員參加一系列的講座或者報告,如:專題講座、成才報告、青年創(chuàng)業(yè)典型及形勢政策報告……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團員逐漸明白自己身上所背負的使命,從而有效吸引眾多共青團員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提升共青團員的道德素養(yǎng)。最后,還可以組織廣大團員青年積極參加團建活動、團員理論知識賽,調動共青團員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自主學習性,從而讓共青團員由被動接受知識逐漸轉變成為主動學習知識,提升共青團員的學習效率,從而吸引他們不斷向黨組織靠攏,有效保證團組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二、優(yōu)化團干部隊伍,構建良好的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隊伍
教師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務必需要堅持黨建帶團建,這就需要高校教師優(yōu)化團干部隊伍,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水平[2]。一方面,需要定期選派優(yōu)秀的青年教師充實團干部隊伍,與此同時,還需要堅持黨建和團建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考核,還需要重視對團干部的學習以及培訓,要積極組織團干部外出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能夠有效調動團干部工作的積極性,讓他們逐漸體驗到學習的愉悅感,從而有效提升團干部的業(yè)務素質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另外一方面,還需要成立大學生骨干培養(yǎng)領導小組,并且制定合理的培養(yǎng)計劃。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評選大學生自強之星、開辦學生干部論壇,讓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能力,從而逐漸形成共青團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幫助大學生全面性的發(fā)展以及進步。
三、舉辦特色活動,加強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高校教師需要圍繞大學生思想實際需求,積極實施校園文化活動系統(tǒng)工程,為共青團員解決生活、學習所遇到的各種難題,還需要積極舉辦各種各樣的特色活動,將思想政治工作逐漸融入各項活動之中。高校教師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理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以及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促進大學生全面性的發(fā)展,構建良好的學風。此外,還需要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如:大學生科技文藝體育等藝術活動月、校園歌手大賽、校園主持人大賽……鼓勵當代大學生積極參與,從而提升大學生的綜合性素質。與此同時,高校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鼓勵大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積極倡導新的就業(yè)理念,鼓勵畢業(yè)生到西部地區(qū)和基層就業(yè)。最后,還可以構建“溫暖工程”,讓廣大共青團員參與其中,做好帶頭示范作用,從而幫助學校構建良好的校風、學風,促進學生全面性的發(fā)展以及進步,達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作為新時代下的一名高校教師,需要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學生的綜合性素質,從而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師需要善于發(fā)揮團組織服務、聯(lián)系、團結、教育青年的優(yōu)勢,并且創(chuàng)建多種方式以及途徑,不斷加強對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激發(fā)廣大團員青年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鼓勵眾多團員青年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從而真正實現(xiàn)“黨建帶團建”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效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水平以及核心素養(yǎng),從而完成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孫體楠.堅持“黨建帶團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07):42-43.
[2]王白麗. 高校黨建帶團建的長效機制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喀什大學體育學院,新疆 喀什 8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