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春惠
摘 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掌握閱讀的技巧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非常重要。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語文學習目標,在高段課程標準閱讀目標上,只有不斷累積閱讀量、理解閱讀內容,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才能不斷地提高閱讀能力,對小學生閱讀能力要不斷提高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給予高度重視,以生為本采取有效策略,來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高段 語文閱讀 閱讀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6-00-01
閱讀是閱讀者通過查看、閱覽書籍、圖畫等來了解和認識世界,發(fā)展智力的重要途徑。語文是一門語言的藝術,閱讀作為理解、感悟、汲取、鑒賞文本的重要思維活動,對學生獲取知識,提高人文素養(yǎng),豐富寫作及提升寫作能力等,具有積極的裨益。同時,學校的語文教學活動也是基于一篇篇的文本閱讀進行的,可見,閱讀是語文非常重要的基礎能力。
一、小學高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系統(tǒng)教育的開始階段,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深刻認知到高段閱讀對教學的重要性,為學生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學生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后期的學習中更加的游刃有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閱讀學習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有當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起來后,才能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識。在現代教育研究中對小學生學習習慣有著明確地指出,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首先要關注的就是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完成理論知識的講解后,要鼓勵小學生去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要從低學段就開始進行,語文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低段教育中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到高段教育中對良好學習習慣進行提升,制定符合當前小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小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奠定今后的學習基礎。
二、小學高段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1.劃分模塊,以引為主
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是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結合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進行優(yōu)選出來的教學內容,閱讀教學是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進行的,而有的內容并不適合進行閱讀教學,所以教師不能完全地依賴語文課本上的內容,要發(fā)揮自身的作用,積極探索拓展教學模式,對語文內容進行優(yōu)化、整合。教師可以對語文內容按照體裁、內容、主題等進行劃分分類,在進行內容細化把大類分成小類,如體裁類中的古詩還可以分為送別詩、誦景詩等,劃分出閱讀板塊進行閱讀,遵守“精神與言語共生”的原則,通過多內容細致的劃分和閱讀讓小學生理解文中內容的含義和意境,激發(fā)出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教師為學生搭建一個平臺,讓學生進入到共同閱讀的狀態(tài)中,使閱讀走向深入,為思辨能力奠定基礎,促使閱讀過程順利而有效地完成。
2.培養(yǎng)閱讀興趣,強化閱讀能力
學生一旦在閱讀中尋找到閱讀的樂趣。就會不由自主地喜歡上閱讀,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在閱讀中思考,促進自身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維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提升。并且,學生在自主閱讀學習與思考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自主閱讀的日積月累,學生會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這種進步的喜悅感,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此外,教師在閱讀學生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職能,指導與鼓勵學生采用多元化方式查賬閱讀資料,尋找閱讀答案并實現有效思考。教師作為引導者要以身作則,將自身閱讀經驗向學生們分享,促進學生閱讀學習興趣的提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在進行《草原》內容教學中,語文老師可以先從作者老舍先生開始講解,把作者的人生經歷講給學生,從最基礎的部分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深入分析,學生通過來接作者的人生經歷才能更好地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知道內涵所在。當本課內容進行到結尾時,老師還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下老舍先生的其他經典代表作《駱駝祥子》《茶館》等,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深入地對經典作品閱讀賞析。教師結合自身的閱讀經驗分享給學生,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和閱讀欲望。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興趣和能力,還能夠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在閱讀過程中學會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進行分析思考,即鍛煉了思維能力又提高了效率,為以后的閱讀提升奠定了基礎,學生在對閱讀材料內容、中心思想等進行層層深入了解的基礎上,自身的閱讀能力會有所提升。
3.讀寫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在高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的能力比較短,也無法進行長時間的思考,降低了閱讀能力的有效性。為了能夠提高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和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思考,語文教師要積極對小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閱讀習慣的引導,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能夠更好地提升課題教學效率,讓小學生有著充分的理解和思考時間。閱讀學習不只是對內容字面上的閱讀, 是應該進行閱讀感悟和思考的,通過不斷地累積把感悟記錄下來,能夠幫助自身提高閱讀的理解能力,積累閱讀經驗。長期的閱讀還可以積累下大量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在小學高段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采用必要的措施引導學生做筆記的習慣,逐漸形成一邊閱讀一邊記筆記,隨時把自己的心得和體會記錄下來,還可以把精彩的文章內容摘抄下來,為寫作積累素材。筆記可以幫助更好地對文章進行多層次的賞析,對作品的內涵產生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在這一過程中,自身的發(fā)散性思維也能夠得到有效鍛煉。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從根本上提升小學高段閱讀教學質量,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是關鍵。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突出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小學生逐漸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這樣才能切實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使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的相關要求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倪升周.小學高段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9,
(07):73,76.
[2]張瀝.初探新課改下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有效途徑[J].學周刊,2018,
(10):131—132.
[3]李榮冉,軒穎,翟月.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課程設計策略——以于永正與竇桂梅《秋天的懷念》課程設計的比較為基點[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33,(05):26—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