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戲劇舞臺上,戲劇演員主要是通過表情、形體等將角色的情感思想傳達出來,而在表演中,形體又占據(jù)著較大的比重。在表演過程中,戲劇演員的自我意識較為重要,可以幫助角色完成特定情境下的舞臺任務。本文主要圍繞戲劇演員在表演中形體行動方法的自我意識進行分析。
關鍵詞:戲劇演員 形體行動 自我意識
中圖分類號:J81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6-0-01
在戲劇表演中,如何靈活地對演員的自我意識進行掌握,是完成角色形體動作的關鍵。若戲劇演員缺乏自我意識,那么他們就很難將劇情詮釋出來,難以更好地展現(xiàn)人物角色。只有當戲劇演員能夠掌握自我意識,才能夠更好地為塑造人物服務。
一、自我意識存在于表演之中
自我意識,指的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以及評價,包括以下幾個層次:(1)對自己及其狀態(tài)的認識;(2)對自己的心理活動的認識,例如情感認識、思維認識等。(3)對自己肢體活動狀態(tài)的認識。在戲劇表演中,自我意識的存在有著重要的意義,其能夠使演員的意識更好地服務于角色。
在舞臺表演中,“角色”在完成形體動作時,若他們的自我意識沒有參與進去,就有可能會出現(xiàn)舞臺事故。在戲劇舞臺上,形體動作包含了許多個小的動作,有些戲劇演員舉手投足之間將“角色”的情感狀態(tài)、性格特點表現(xiàn)了出來。形體動作無論是小還是大,都需要設計與呈現(xiàn)。那么如何對這些動作進行設計,并使之完美地展現(xiàn)出來,就需要演員的自我意識來進行控制。例如,在舞蹈表演中,如何實現(xiàn)準確的走位;或者是在打斗戲中,如何在不傷及對手的情況下給觀眾營造一個緊張而又激烈的效果,則要依靠演員的自我意識來完成[1]。
自我意識的結構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也即從知、情、意這幾個方面去分析的,由以下幾個子系統(tǒng)所構成:(1)自我認識、(2)自我體驗、(3)自我控制。故此,自我意識其實還有一個稱呼,那就是自我調節(jié)系統(tǒng)。自我調節(jié)表現(xiàn)為個人對于自己行為的調控,對于自己活動的調控,對自己態(tài)度的調控。在舞臺表演中,演員的形體行動是否準確地展現(xiàn),與其自我調節(jié)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自我意識與“角色”的相統(tǒng)一
角色,指的是演員所扮演的劇中人物,舞臺人物形象,指的是演員自身與角色自身,是“演員-角色”的矛盾統(tǒng)一體。薩爾維尼,意大利的著名演員就指出,在舞臺表演時,演員其實有兩個自我,如果“演員—角色”的矛盾關系存在的話,則需要將其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在表演過程中,演員的其中一個自我需要對自己所扮演的劇中人物的情感進行把握,而另一個自我則需要演員對所扮演的角色的情緒進行控制,始終保留一份清醒,這樣才能夠將人物形象更好地表現(xiàn)出來,這便是演員與角色的統(tǒng)一[2]。
三、在舞臺表演中,自我意識如何幫助形體行動完美地呈現(xiàn)
角色,其實就是舞臺上進行表演的人,戲劇演員在扮演角色之時,會通過相應的形體動作來表現(xiàn)角色的情感狀態(tài)以及性格特點,而這個形體動作會一直貫穿于整個角色的性格,會貫穿于角色人生的始終。對于戲劇而言,形體動作至關重要,其對于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將角色的內心世界展示出來。此外,在表演創(chuàng)作中,形體動作也是一種藝術。
大多數(shù)觀眾都非常喜歡形體動作,因為形體動作能夠讓人們快速進入到角色生活的世界之中。另外,形體動作可以使演員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將主要精力放到舞臺、劇本的控制之中。在戲劇舞臺上,演員需要創(chuàng)作出與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性格相符的形體動作,例如如果所扮演的角色非常的正義大氣,那么演員的形體動作就應該大開大合,要將角色的豪氣正義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而要想實現(xiàn)這一點,需要發(fā)揮演員的自我意識,要通過自己的意識去控制角色的形體動作。例如,在戲劇表演中,經(jīng)常會遇到廝殺打斗的場景,在設計編排過程中,導演將其變成了形體動作。因此,演員需要掌握這個形體動作,然后要帶著角色所應該具備的情緒投入到廝殺打斗的情節(jié)之中。在廝殺打斗過程中,演員不僅要對自己所需要用到的道具進行掌握,還要了解廝殺時所用到的招式,要把握自己與對手的打斗站位。而這些形體動作都需要演員的自我意識來
完成[3]。
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言,在形體動作創(chuàng)作中,演員的自我意識是幫助角色完成情感與性格塑造的重要因素。在戲劇表演中,角色的形體動作是否準確,是否與角色形象完整相匹配,都與演員的自我意識有關。在表演中,如果情感無法固定,那么形體動作則更無法固定。例如,不能夠對步伐進行丈量,也不能夠對四肢動作進行固定。此時,演員的自我意識能夠發(fā)揮較大的輔助作用,在完成較難的形體動作時,演員的自我意識會同角色的情感情緒一起出現(xiàn),在什么時候演員應當做到理智大于情感,或者是做到激情多余理智,則需要演員不斷地實踐摸索,然后去慢慢地體會,以實現(xiàn)對自我意識的收放自如。在表演過程中,演員需要做到對“進入角色”與跳出“間離”的同時掌握。在莎士比亞戲劇中,就存在著“間離”式的表現(xiàn)手法,而這需要演員做到對自我意識與角色的自由轉換,需要充分利用自我意識去改變角色的狀態(tài),要具有快速抽離自我意識的能力,并及時轉化角色。
在形體行動中,演員在做形體動作時,主要是用自我意識來進行控制,在完成所設計好的動作后,需要迅速抽離演員的自我意識,然后快速進入角色,這樣就能夠使舞臺行動變得更加的完美,能夠更好地塑造角色。
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角色創(chuàng)造之時,演員將舞臺上的自己與所飾演的角色劃分為“兩個自我”,一個便是演員自身的我,另個便是角色匯總的我。在表演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了形體動作表演時,演員的自我意識就會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會被用來控制舞臺上所飾演的角色,這樣就可以將角色的性格特點、內心情感展現(xiàn)出來,使角色得到塑造,使劇情得到體現(xiàn)。因此,在戲劇表演中,演員的自我意識在表演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自我意識的作用,需要戲劇演員加強練習,慢慢感悟,這樣他們的表演水平就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陳翠媚.戲劇演員對人物角色的巧妙把握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20,4(09):71-72.
[2]趙維興.論戲劇演員在表演中形體行動的自我意識[J].戲劇之家,2015,(11):4.
[3]王劍春.論戲劇演員在表演中形體行動的自我意識[J].藝術教育,2015,
(03):187-188.
作者簡介:解友益(1962.6—),現(xiàn)任江蘇省東??h呂劇團支部書記,從藝四十余年,主演呂劇傳統(tǒng)戲三十多部,代表作有《姊妹易嫁》《紅絲帶》和巜英雄之銘》等。曾榮獲第九屆全國戲劇文化獎表演銀獎,第四屆江蘇省文華獎?,F(xiàn)為連云港市呂劇代表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