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敏
[摘 要] 高職語文教學的提質增效面臨著學科知識容量大、學生語文基礎參差不齊等客觀瓶頸。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課堂活躍度,構建語文生態(tài)課堂成為“三教”改革的一個有力踐行。通過對生態(tài)課堂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提出在高職語文教學中構建語文生態(tài)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 高職語文;生態(tài)課堂;構建策略
[作者簡介] 時 敏(1982—),男,江蘇南京人,研究生學歷,講師,研究方向:高職語文、德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 G718.5?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25-0365-02? ? [收稿日期] 2020-02-28
在教師、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間,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主體,是“三教”改革的關鍵;教材是課程建設與教學內容改革的載體;教法(或教學模式)是改革的路徑,教師和教材的改革最終要通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變革去實現。職業(yè)學校的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彰顯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凸顯其個性化的發(fā)展,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高效性和積極性,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生態(tài)課堂的內涵
生態(tài)系統是指將生命有機體與周圍的環(huán)境結合在一起,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來對待,從而促進整個系統的和諧發(fā)展。生態(tài)課堂則是利用這種動態(tài)的結合方式,將教師、學生和課堂三者整合到一起,立足生態(tài)視野來促進語文教學的開展,進而滿足學生對于語文的可持續(xù)學習。生態(tài)課堂強調課堂中的各個因素彼此協調、彼此適應,相互促進、相互協調和相互配合。
二、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的現狀
職業(yè)類院校與本科院校的區(qū)別就在于前者更加注重實踐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傳統教學模式雖然會增加學生的理論知識的積累,但是容易忽略學生的情感、價值觀以及道德素質等內容,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無法達到教育目標和企業(yè)目標的需求。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按部就班的跟著教師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缺乏一定的互動交流,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缺少對于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挑戰(zhàn),個性化發(fā)展能力較弱。再次,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以及學習基礎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采用無差別式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則學生之間將會缺少競爭性,容易造成麻木的后果。要充分保證學生全面素質的發(fā)展,教師和學校一定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對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將教學主體從教師轉換到學生,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課堂互動,打造一個富有生機活力的生態(tài)課堂。
三、生態(tài)課堂的重要特征
1.生態(tài)課堂具有較高的生機與活力,實現情感的升華。學習要回歸于自然,這是從古至今一直被教育所推崇的境界,其目的就是還原學生的生機與活力。相比于被動的坐在課堂里接受知識的學習狀態(tài),學生從內心主動接受理論知識的洗禮更加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語文學科博大精深,既包含了傳統文化的精髓也具有現代文化的藝術,是培養(yǎng)高素質和高生命力的有效方式。在文本之中感受文字的跳躍、情感的渲染、打破時間與地域的限制,實現跨時空的精神對接,尋求到快樂為本的學習,這是生態(tài)課堂的重要特征之一。
2.生態(tài)課堂具有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實現思想的碰撞。語文生態(tài)課堂追求的是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學習,這種學習既包括學生從教師身上學習、學生從學生身上學習,也包括教師從學生身上學習。教師受到傳統教育的熏陶,思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學生的思想尤其是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其思想更為活躍,具有一定的跳躍力與想象力,在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從學生天馬行空的建議中捕獲有用的信息,這無論是應用在教學科研之中還是教學模式的改革之中,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也不再是知識的接收者,二者處于一個相互平等、相互學習的狀態(tài)下,從而促進思想上的激烈碰撞,滿足共同進步,這便是語文生態(tài)課堂的另一個重要特征。
四、構建高職語文生態(tài)課堂的策略
1.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促進互動交流。課堂之上教師和學生應該構建一種能夠自主互動交流的平等關系,在這種平等的互動關系的前提下,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進行自我個性化的展示。這種個性化的展示體現在可以就某一個語文知識點與教師進行交流,敢于質疑,挑戰(zhàn)權威,從而實現精神與智慧的碰撞。針對教師的缺點,學生可以通過巧妙的語言與教師進行共同的討論反思和改進,打破教師無錯誤的禁錮。學生也可以參與到評價環(huán)節(jié),學生不僅可以對教師進行評價,還可以根據自我的認識,對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從而保證課堂評價的公平公正和公開性。實現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平等關系是構建生態(tài)課堂重要的策略之一,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學生能夠做到知識的爭辯討論,與教師共同完成某項調查研究,促進教師與學生的深入交流。只有學生與語文教師的關系融洽,才能夠保證學生在主觀意識上認同老師,熱愛語文。
2.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日常生活。生態(tài)課堂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入手,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從而保證教學的內容更能夠貼近學生的心靈。尤其是學生遇到困惑的時候,教師具有指導性的言語能夠為學生撥開濃霧見光明,從心理上將學生與自身同化。將語文教學充分融入到生活之中,既可以提高語文學科的實用性,還能夠為學生解疑答惑。語文知識取自于生活,用之于生活。高職語文生態(tài)課堂要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相互聯系和運用,從而增加學生的語文實踐運用性,這也是構建語文生態(tài)課堂的重要內容之一。
3.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是語文生態(tài)課堂構建的重要內容。不同的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對文本所產生的看法也是不盡相同的,在表達自己看法的過程中,使學生對于內心進行一種抒發(fā),既是勇敢的體現也是思維的創(chuàng)新,更是視野的開拓,為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凸顯學生的自然常態(tài)。生態(tài)課堂在于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老師要充滿包容、尊重和贊賞,即使學生的看法是錯誤的,教師也應該首先給予贊同和鼓勵,然后利用正面的知識為學生糾正錯誤的看法。這種做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博大精深,更能夠讓其感受到課堂的溫馨和教師的暖意。
4.通過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人文關懷。語文課堂教學大多采用理論知識教學,真正的實踐機會較少。高效的生態(tài)語文課堂需要教師對課堂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開發(fā)一些能夠讓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課堂,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谶@種理念,想要學生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就需要讓學生親身體驗到這種情懷,進而產生自己的感悟。這種感悟不是書本知識能夠彌補的。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到語文實踐活動之中,能夠讓學生體會到生活的不易,實現換位思考、無私奉獻、愛崗敬業(yè)、與他人友好相處等良好素質的養(yǎng)成,這是生態(tài)課堂的重要內容之一。
5.創(chuàng)建全方位的評價體系。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略評價的重要性。殊不知,有效和適時的評價與鼓勵能夠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從而讓學生懷有激情和干勁,應對即將到來的更加困難的挑戰(zhàn)。學生在教學中遇到困難,往往不會主動尋求他人幫助,教師要依據心理學相關理論,制定相應的策略。例如,對主動性稍差、成績不好的學生,教師要多加鼓勵,以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潛能。對于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教師要適當的對其進行提示,防止滋生驕傲放縱心理。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和鼓勵機制,也是構建生態(tài)課堂重要的內容之一。
參考文獻
[1]劉靜.高職語文教育的教育生態(tài)詮釋[J].河北職業(yè)教育,2019,3(05):58-60.
[2]陸瑜.高職語文教學生態(tài)課堂淺議[J].文教資料,2018,(33):38-39.
[3]李俊瑜.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職語文閱讀生態(tài)習題的構建[J].戲劇之家,2018,(24):179.
Abstract: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Chine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confronted with objective bottlenecks such as large capacity of subject knowledge and uneven basic level of students' Chinese.In order to enabl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enthusiasm for Chinese learning and have a higher level of participation,building a Chinese ecological classroom has become a powerful practice of the "three teaching sector" reform.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of ecological classroom,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lass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hinese;ecology classroom;construc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