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霞
摘? 要: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要求每一位公民都應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同時樹立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而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則是重要的前提基礎。因此初中語文教學要重視閱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多樣方法,有效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啟迪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顯著提升閱讀能力,適應未來時代發(fā)展需要。結合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根本要求以及中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本文圍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如何開展”為課題展開全面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17-0096-01
閱讀的過程也就是綜合性運用語文知識和語文思維的過程,良好的閱讀能力綜合反映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等。與此同時,借助閱讀為契機,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推動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全面發(fā)展,在提升文學修養(yǎng)與審美能力的同時,也有助于形成科學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梢娪行У拈喿x教學活動具有積極意義。有關筆者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心得體會,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探究。
1.立足教學目標,強化閱讀效果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策略的落腳點,也是一節(jié)成功的語文課的靈魂所在。因此有效開展語文閱讀活動,應建立在明確目標的基礎上,突出課堂教學的主題,豐富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與形式。那么什么樣的教學目標才是富有趣味性和實用性的?筆者認為,一方面語文教師一定要熟識教材內(nèi)容,明確教學的重難點,同時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以及認知規(guī)律等特征,只有目標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能力水平相符合,才能激起學生的參與興致。另一方面要向?qū)W生講明目標方向,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開展學習活動,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完成閱讀學習的任務。例如,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結合新課標的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筆者創(chuàng)設了三維目標:首先,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學習作者的寫作思路與技巧;其次,過程與方法目標。梳理故事中的人物情緒、心理變化,揭示小說主題思想;最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圍繞小說主題展開討論,感受當時所處社會背景的道德觀念與價值體系。圍繞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地開展閱讀活動,教學效率有明顯提升。
2.營造情境氛圍,調(diào)動閱讀興致
濃厚的課堂情境氛圍是調(diào)動學習興趣的最佳途徑,只有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活動并積極思考、探究,才能在自由、民主、趣味的環(huán)境氛圍中打開思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把握文本的深刻內(nèi)涵,進而達到有效閱讀的目的,提高閱讀學習能力。營造情境氛圍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應靈活運用,如多媒體情境、游戲情境、語言情境、音樂情境、問題情境等等。例如,學習《孔乙己》時,設計激趣式的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思考:“大家都知道,孔乙己是封建科舉制度下的犧牲品,那你覺得還有哪些行為表現(xiàn)體現(xiàn)了科舉制度對人們思想的迫害?”這個開放性的問題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探究熱情,他們不放過文中的每一個小細節(jié),有人說小酒館的顧客就深受迫害,他們面對孔乙己的落魄,缺乏基本的尊重與同情;也有人說小酒館的小伙計也深受破壞,就連這個小人物也受到影響,漠視孔乙己的存在,顯然這是受到了科舉制度的耳濡目染。在討論學習中,成就了學生的思考意識,而思維的創(chuàng)新代表著一節(jié)閱讀課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
3.挖掘情感要素,滲透閱讀審美
閱讀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獲得審美熏陶、調(diào)動情感共鳴的過程,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其教學活動的宗旨還要落實到“育人”層面,啟發(fā)學生在閱讀中正確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從中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所以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注重挖掘文本中的情感要素,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審美能力。閱讀課堂上,想要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自然要改變過去教條式的學習模式,從中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與情感態(tài)度為出發(fā)點,讓閱讀活動更富生機與活力。例如,品讀鑒賞莎士比亞大師的作品《威尼斯商人》時,他筆下塑造的吝嗇鬼夏洛克,可謂是文學史的經(jīng)典之作。閱讀學習時,筆者沒有直接讓學生分析這一人物形象如何兇狠、如何殘忍,而是由淺入深地設計學習方案,先從當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為切入點,再細致地分析人物的性格、語言及行為特征等,闡述人物的經(jīng)歷,在充分把握人物情感的基礎上,再從不同角度去評價夏洛克的形象,這樣就能提升學生的情感參與度,鍛煉獨立思考能力,理性地分析文學形象,達到理想的情感審美效果。
4.師生個性品讀,提升閱讀能力
新課標提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要幫助學生學會收集與處理文本信息,以閱讀為切入點,鍛煉思維、認知世界,獲得審美體驗。所以在開展閱讀活動時,我們要創(chuàng)新理念,通過個性品讀,精細分析課文的關鍵語句、精彩段落等,讓學生感知美、鑒賞美、理解美、創(chuàng)造美。例如,學習朱自清先生的經(jīng)典散文《春》時,為了讓學生在這篇寫景美文中獲得獨特的閱讀體驗,身臨其境地感知美景,課堂上筆者指導學生自由地品讀,有感情地朗讀精彩片段,并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通過個性化的閱讀,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與想象,在腦海中形成一片生機盎然的春景,這樣不僅能拓展思維空間,也能淋漓盡致地感受春天的魅力。最后,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一幅幅美麗的春景圖,配上美妙的音樂背景,學生在朗讀中品味思考,課堂學習的氛圍推向高潮。
總之,教無定法,重在得法。中學語文教育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充分重視閱讀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通過有效閱讀,既能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也能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當下社會文化知識的傳承者。因此,我們要想方設法地優(yōu)化閱讀教學活動,以突出學生主體作用為根本,勤備課、勤思考,打造開放性的閱讀課堂,通過粗讀、精讀、細讀等多元方法,滿足閱讀學習需求,提升中學語文教育的整體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王躍海.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探究[J].讀與寫,2019.16(30):91
[2]劉亞冰.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