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曉珊
摘? ? 要: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對當代大學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實施過程中,難免產(chǎn)生一些問題。本文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xiàn)狀和產(chǎn)生原因,提出改進措施,以期更好地開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 大學生? ? 融合措施
引言
當前,我國高校注重知識和思想多方面教育,致力于培養(yǎng)有學識、有品德的高素質(zhì)社會人才。高等學校教育不僅是教給學生專業(yè)知識的,還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我國高等教育經(jīng)過近幾十年的發(fā)展之后,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同時,全球聯(lián)系日益密切,不同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給高校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因此,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現(xiàn)狀進行研究具有實踐意義,有助于探討以后工作方向。
1.一些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狀況
1.1教育模式單向。
我國高校教育一貫是教師規(guī)劃學習內(nèi)容、學習目標,學習節(jié)奏由教師主導,學生習慣聽、記錄,不會主動思考知識的內(nèi)在深刻要求。教學效果不顯著,學生的思想教育層次不夠深入。我們要克服填鴨式教育的弊端,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知識和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大學生思想教育產(chǎn)生實際意義。單方面給學生灌輸價值觀容易適得其反,應該多和學生溝通,了解當代學生的思想,并在適當?shù)臅r候給予積極正面的引導。才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正確的價值取向。
1.2教學注重理論。
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往往使用的材料內(nèi)容理論性強,盡管不斷更新,但是相對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社會,仍然顯得有些空洞。如果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不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則學生思想覺悟進步不明顯,教育效果不佳。高校在規(guī)劃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時應當緊追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
1.3互聯(lián)網(wǎng)加快思想交流。
互聯(lián)網(wǎng)的飛速發(fā)展使信息傳播速度大大加快,當前學生面對的不是信息匱乏,相反,是信息爆炸,網(wǎng)絡上的信息包含各種各樣的價值趨向。大學是學生思維體系形成的重要階段,若不能得到積極的引導,則很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一些學生步入大學,并沒有形成健全的價值體系,對于新事物的認識可能會很淺顯,認識的過程也比較緩慢。因此,深化思想教育的層次至關重要。
2.此種狀況形成原因
2.1重視度不夠,缺乏結合的力度。
一些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不夠重視,雖然專門開設有思想政治教育課,但是一些學生不重視,部分老師也沒有重點強調(diào)這門課的實際意義。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建設部門,平時沒有及時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沒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工作。導致部分學生求助無門,而教師沒有聽眾,二者的需求未能有機結合起來,導致溝通障礙。
2.2一些教師觀念的偏差。
想要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工作,重點在于建設師資隊伍。但有些教師只注重學術研究,不愿意花費過多時間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工作。他們從內(nèi)在意識上沒有認識到大學生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性,沒有領悟到教師道授業(yè)解惑的職責。步入大學之前,學生面臨著高強度的學業(yè)壓力,到了大學,面對的事物是不同以往的,更多的是需要他們?nèi)ニ伎肌⑷嵺`,如何正確地為人處世十分重要。由此,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專業(yè)方面的知識,還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2.3教學開展的方法簡單。
在現(xiàn)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高校教師需要進步,做出部分改變,傳統(tǒng)需要和時代結合,才能更具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工作存在傳統(tǒng)理念,以機械式、灌輸式的方法為主。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習目標是做題獲取學分。忽略了這是一門需要學生參與互動才能學得更好的科目。改變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建設的重要性,從實踐中得到認知,明白是非。另外,師生關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老師關心的是授課目標的完成,學生只關注最后考試成績獲得學分。要想改變現(xiàn)狀,高校黨建工作需要在當前形勢下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分析問題。對于積極表達自己觀點的大學生要及時給予鼓勵,以便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加強溝通,給予積極正面的引導,為學校社會發(fā)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隨著我國高等學校不斷發(fā)展,目前我國已經(jīng)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在普及高等教育的同時,也面臨問題。合理配置資源,高效展開工作,促使我國學校發(fā)展壯大,使我國高等學校不斷實施各種改革措施。
3.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建議
3.1提高教學效率。
在學生思想政治教學中,高校必須給予高度重視。教學內(nèi)容應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nèi)容。教學的形式要注意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加強學生的參與感,加深學生思想建設層次,使學生實際遇到選擇時能有正確的判斷。高校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思政課與學生的學習目標有機聯(lián)系,讓思想政治課程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使高校思想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果,將高校學子培養(yǎng)為有用之才。
例如,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強調(diào)“中國夢”,讓學生時刻銘記自己肩上的責任,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讓學生在理論、政治、感情上產(chǎn)生認同,從家國角度看待問題,對于所學的知識做到真正懂得、真正使用。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化道德素養(yǎng)。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讓教師明確自身的職責不僅在于教書,還有育人的部分,全面教導學生。
3.2增強教育實踐性。
不論什么教育,最終目的是實踐,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意義在于培養(yǎng)有責任有擔當?shù)那嗄?。因此,只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知易行難,很多道理反復強調(diào),很多知識反復記憶。但是實際行動時,卻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教育脫離了社會性則會虛無空洞,要求高校思想教育走出教室,去到社區(qū),面對當前社會真正存在的一些問題。在生活中獲得啟發(fā),積極面對生活,用思辨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日常現(xiàn)象,明辨是非黑白,不輕易被蒙騙。
例如,高校教師對社會上最新發(fā)生的社會熱點進行講解,分析事件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并用社會主流價值觀進行分析,讓學生從正確的角度出發(fā)看待分析問題,而不是從網(wǎng)絡上獲得價值衡量標準。積極鼓勵學生走訪社區(qū),參加公益活動,為社會服務。通常切身體會到的事物給人帶來的影響更大,會讓人產(chǎn)生更大的觸動。組織學生參觀文明歷史遺跡、博物館,從前人身上學習,雖不能經(jīng)歷當時的場景,但能最大限度地開闊學子的思維眼界,看待問題會有更大的格局。
3.3思想政治教育跟進潮流。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師上課時仍然采用以往的工作教學模式,比較死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擁有積極性,思想政治意識并沒有得到很大的增強。另外,部分教師授課時照本宣科,不關注學生是否有積極的態(tài)度,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缺乏主動聽課的意識。教師需要采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觀打破沉悶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狀況,為學生打造一堂高效的思想政治課程,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學生積極參與,有利于在參與思想政治課堂的過程中,對某些關鍵性的問題進行有效思考,為高校思政課堂增添活力。因此,要想改變現(xiàn)狀,教師必須與學生打成一片,想學生所想,積極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從學生的言行中了解現(xiàn)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為革新教學模式做好堅實的基礎,降低思想政治課程聽課難度。
例如,在教學和諧社會的內(nèi)容中,教師可以從校園的和諧程度入手,讓學生從緊張的課堂氛圍中脫離出來,幫助學生從課堂的小環(huán)境集體遷移到校園這個大的社會環(huán)境當中,以此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構建和諧社會,真切地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也可以感受其貫穿社會生活的有效性,使學習思想政治課程更有積極性、更有效率。
3.4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
一些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受到外界的某些負面影響,需要學校不斷加大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力度,正確引導。只有對大學生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才能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用正確的眼光看待問題。
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可以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發(fā)揮為人師表的帶頭作用,向?qū)W生宣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等重要思想,不斷地將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本土化,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影響學生的思想,使學生積極主動地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從思想意識上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態(tài)度,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zhì),強化思政教學的有效性。
結語
上文分析了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主要面臨教師和學生參與不平衡、教育內(nèi)容理論性強和互聯(lián)網(wǎng)加快思想交流速度三方面情況。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原因包括:重視度不夠,缺乏結合的力度;教師觀念的偏差;教學方法簡單,缺乏吸引力度。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會各界及高校長期性、不間斷的努力。由此,本文建議,首先要高效率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嚴格把控教學內(nèi)容,同時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其次讓思想政治教育跟緊時代的潮流,與時俱進;最后,我們要大力培養(yǎng)政治人才,滿足社會發(fā)展進步的需求。
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有細致改善的耐心,培養(yǎng)社會優(yōu)秀人才的信心和建設,和諧美好社會主義社會的決心。我們在高校思想政治建設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在每一個階段做好工作,不斷探索,不斷前進,從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熊鴻生.大力推動大學生黨建及思想政治教育進公寓的思考和探索[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4):34-37.
[2]嚴萍昌.挖掘有利因素有針對性地做好新時期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J].高教論壇,2006(6):22-25.
[3]袁傳軍,孫洪宇.民族院校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以大連民族學院為例[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1,13(3):30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