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在高等院校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多樣性,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環(huán)境下得以運行,不僅提升了教學效果,也進一步完善了高等院校的課程體系內容。高職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學模式應該有所區(qū)別,高職院校的教學內容應該更側重于學生的職責素養(yǎng),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和綜合素質能力培養(yǎng)。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該樹立立德樹人,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將思政教育普及在日常中的教學內容里,創(chuàng)辦創(chuàng)新性,多樣性的教學模式。本文以思政課程的含義展開,圍繞高職院校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可實施性展開分析,探究高職院校在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思政課程;分析探究
教育是民生之本,國家的根基,是民族振興,國家進步的基礎,對于提高國家公民的整體素質,推動人民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在高職院校的日常教學中,更應該將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洌沸屑鎯?yōu)的高質量人才的教育理念貫徹到底。立德樹人,以德育人,努力培養(yǎng)學生們的工匠精神,職業(yè)道德,技能素質以及綜合能力,讓學生們在具備高超的職業(yè)技能的前提下,同樣具有仁慈善良,愛國愛家,誠實勇敢,樂善好施的美好品德,貫徹落實培養(yǎng)高質量,高素質人才的教育理念。
一、課程思政的內涵以及功能
(一)課程思政的概念
課程思政不是像其表面含義的代指一門或者一類課程,其實際意義是指新興出現(xiàn)的一種教學理念,秉承著打破各高校在思政大課上出現(xiàn)的各種瓶頸制約因素的目標,其實是社會多元化發(fā)展下文化融合形成的產(chǎn)物。它不僅擁有向學生們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雙重能力,還肩負了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三觀的重要使命。課程思政除了加上了思政課本身的思想政治能力,政治理論能力,還融合了其他的教學課程和思想政治課程,使學校的教育體系更加完善飽滿,更加能夠發(fā)揮以德育人的教育效果。
(二)課程思政的功能
高職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也具有和高等教育一樣的培養(yǎng)體系。在高職院校中對于學生道德思想的教育也不可缺少,除了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高職院校也要注重思政教育的學習,因此要將專業(yè)課程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結合,實現(xiàn)立德樹人,以德育人的教學目標。思政課程是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關鍵部分,課程思政則是在以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為目標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實現(xiàn)的創(chuàng)新性,多元性教學體系[1]??梢哉f思政是課程教學的核心,而課程是思政教人的關鍵。課程思政的任務就是將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和課程本身具有的功能進行巧妙的結合,然后教師加強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從而提升其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和德育發(fā)展的能力,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將思想政治教育從“個人”轉化為“人人”。
二、高職類院校完善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其他類型的高校在教學方面更注重于專業(yè)領域上知識的培養(yǎng),而高職院校在教學方面更注重職業(yè)技能上的培養(yǎng),換一句話說,高職院校更注重強調實踐性,因此需要更多的人文知識和素養(yǎng),更強調團隊協(xié)作精神。但是無論是什么學校,在如何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為誰培養(yǎng)人等等這些問題上往往是一致的。高職院校一直注重于向學生們傳授專業(yè)知識,尤其是專業(yè)領域的實踐能力,因此老師,學生對于專業(yè)課,文化課都沒有很重視,這也影響了老師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和重視程度。不能樹立立德育人,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更不能有效的結合思想政治課程和專業(yè)課程,導致教師可能不能很好的利用思想政治相關的教學資源,教師的思政態(tài)度沒有達到水平,從而使思想政治理論的傳授程度不高。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政治工作會議上發(fā)表過重要講話,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關鍵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徹魚整個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新局面。這也暗示了高職院校要摒棄之前在教學體系上的漏洞,追隨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構建全程育人,全方面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這意味著高職院校也進行大型的教育改革,要求教師從教學思想,行動,教學方式等等方面都要進行改革,將思想政治教育貫徹到整個教學體系中,實現(xiàn)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新局面[2]。
高職院校要全方位全過程的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將所有的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相結合,在傳授學生們專業(yè)課知識的同時保住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只有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才能讓學生們更好的學習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職業(yè)道德,綜合素養(yǎng)。而目前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下已經(jīng)意識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有了實際的行動。為了能夠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就要求我們要探索各門學科與思政教育之間的聯(lián)系所在,將專業(yè)知識傳授的為主體,貫徹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扎實推進。
三、思政視域下的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的可實施性
(一)大學語文課程中含有豐富的思想政治理論資源。
大學語文作為高職院校中的一門公共課,在傳授思想政治教育上具有重要作用,高職院校的學生們,要求兼?zhèn)涔ぃ?,文三個方面的掌握,工,商主要是在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領域技能上的培養(yǎng),而學好語文,使學生們能說,能寫,具有文化底蘊,有實踐能力,不管是對于別人還是對于自己,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甚至可以說是未來成功道路上的一塊墊腳石。而大學語文中,還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理論資源,比如徐中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書中共有四十七篇課文,不管是先秦諸子的語錄還是寓言故事,短篇文章的賞析,除了讓學生們體會歷史背景下的文化和文章的優(yōu)美,還教學生們學習了古代長輩積極入世,自強不息的精神;各種詩詞歌賦的鑒賞,在了解當時作者身處的背景下,能深深體會到詩人利用詩詞歌賦表達自己或懷才不遇,或憂國憂民,或思鄉(xiāng)思人,而各種散文,小說,傳記,能讓學生們體會人生百態(tài),從文中學習社會經(jīng)驗,體驗深刻思想或者動人情感,這些對于學生都具有很深的啟發(fā)意義。結合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向學生們傳授人文思想,道德品質,職業(yè)規(guī)范,從文中體會思想內涵,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
(二)大學語文課程和思想政治課程具有共通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們的思想,大學語文課程是一門公共課,是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二者都是文化課,文化是兩門課程共同和共通之處。大學語文教材中收入的文章,都具有各自的含義,可能涉及到社會方面,歷史方面,思想方面,人文方面等等不同角度,從文章中能夠以文化教學為載體,通過對文章中對于現(xiàn)實或者思想上的解析,向學生們傳授作者所表達的真摯情感,崇高理想,堅定信念,熱情盼望等等,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積極意義[3]。比如課本中杜甫的詩詞,老師在講解杜甫的詩詞時,可以將當時的歷史背景作為基礎,與學生們共同討論當時杜甫身處的環(huán)境和內心的想法,結合杜甫所作詩詞,剖析其想要表達的思想,再結合當下我國的背景,讓學生們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帶動感染力,對于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也具有非常大的可實施性。大學語文和思政教育的共通性,使二者形成了同心圓,在大學語文課堂中可以有效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相互促進,對于學生文化底蘊和思想政治教育
四、思政視域下的進行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4.1確定大學語文教學的思政教育目標
大學語文課程首先要確定其主要的教學目標,發(fā)揮該課程所獨有的人文特點,幫助學生們了解中國文學的形成的過程,體會中國文學文字的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們對于文學的興趣,提高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提升學生們的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并以此為基礎,滲透思想政治理論,在在基礎知識上引導學生成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主體價值觀融入于知識的傳遞中,利用公共課育人的特點,改善傳統(tǒng)的課程中價值觀薄弱的短板,在重視文化輸入的同時進行思想政治理論的引導,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們正確的思想理念,再進一步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職院校可以在課堂前五分鐘進行思想政治小課堂,要求老師運用所教課程課程的特點,從課程用挖掘出思想政治理論,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當中,引導學生描述自己角度所感悟的想法,讓學生們更容易接受和學習,對于傳播思想政治理論具有積極意義。
4.2大學語文課堂中進行模塊教學
為了在大學語文課堂中到達更好的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效果,可以根據(jù)大學語文課程人文性強的特點,挖掘課本中中思想政治理論強的課文,進行深度剖析,傳授學生們其中的思想內涵。在實際教學中,針對思想鮮明,具有教育特色的作品,以及相關主題的文章,放在一起一同講解分析,利用模塊化內容進行教學,加深學生們的學習印象。比如在弘揚民本思想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將《孔孟語錄》,巴金的《把心交給讀者》,杜甫的《又呈吳郎》放在一個板塊教學,通過各自和整體的講解,分析這幾個作品的共通之處和不同之處,對比中傳授思政教育[4]。《孔孟語錄》主要側重于以民為本的思想,崇尚社會和平,國家福泰民安?!栋研慕唤o讀者》表達了巴金對于讀者的一片誠摯之心,通過描寫他所敬重的偉人,進行自我解析,表達了對于他的事業(yè)的敬畏之心,《又呈吳郎》通過講述杜甫規(guī)勸他的親戚吳郎不要禁止西鄰孤寡老婦來草堂前大棗的行為,表達了杜甫對于窮困人民的熱切同情。老師可以將這幾篇文章聯(lián)系到一塊向學生們講解,幫助學生們從歷史角度,社會角度,個人角度來體會為人民服務,以人為本的思想,并落實到自己身上,通過學生們從自身角度對于思想的理解,使學生們更加深刻的掌握了解,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利用大學語文課堂,有效的實現(xiàn)對于學生們的思想政治理論的培養(yǎng)。
4.3大學語文課堂貫徹落思政理念
學生們在大學語文課堂上產(chǎn)生的對于文學的崇尚之情可以帶動學生們對于課本文章中的人物,作者產(chǎn)生敬畏,崇拜的心理,從而引導學生們向課文中的人物或者文章作者學習,使其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典范。大學生的思想身心都趨于成熟,其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都非常的強,因此可以快速的接受課本中所闡述的精神,思想和文化,但是也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因此要求老師對于學生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們進行思想政治理論上的教育,可以利用現(xiàn)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以此為素材,融入思想政治理論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5]。比如在講到杜甫的《又呈吳郎》時,可以以我國當前的國情與當時的社會情況相比較,聊聊自己的家鄉(xiāng)在現(xiàn)在的國情下所感受到各種利民政策,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除此之外,通過開展活動,讓多民族同學一同住宿,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氣息,來感受古代先輩提出的民本思想和社會和諧的思想。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技能培養(yǎng)的同時,可以以文化公共課為基礎,培養(yǎng)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并且遵循職業(yè)院校原有的教學體系,根據(jù)其教育特點進行思政教育。大學語文課程作為傳播思政教育的載體,要求語文老師加強對思政教育的認知,憑借現(xiàn)代化教育模式和方法,充分利用大學語文課程的優(yōu)勢,將大學語文課程與思政教育相結合,使老師在講述中國文學的同時,整合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伴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建設全方位,立體化大思政格局,使課程思政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 劉澤江.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大學語文教學探索[J]. 沙洲職業(yè)工學院學報, 2019(2):42-45.
[2] 王瑾娟. 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J]. 文學教育(下), 2020(1).
[3] 王斌. 高職類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淺探[J]. 漢字文化, 2019(12):17-18.
[4] 徐敏. 高職高專大學語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模塊化改革[J]. 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 2015, 000(004):16-18.
[5] 王春紅.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非遺課程的思政教育作用[J]. 浙江工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8, v.18;No.65(02):31-34+62.
作者簡介:
彭克龍(1981— ),男,漢族,湖北省宜昌市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六盤水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外國文學、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