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庚來
【摘要】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其中傳統(tǒng)單一的學習教材內(nèi)容,已經(jīng)無法適應新時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具有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才能滿足更高的學習要求以及為未來的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方式,積極主動去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成為一個教學重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口語交際能力
人類在很久以前就發(fā)明了語言,語言是人們溝通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樣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利用語言來傳授知識。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首先自己要具備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才能準確傳授教學內(nèi)容。而學生接受知識并對外反饋,也必須借助語言的表達,鍛煉口語交際的能力成為一件必要的事。
一、學生為什么要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一)提升口語交際能力,有利于知識的吸收和運用
語文課程作為和語言密切相關的學科,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責無旁貸。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另一部分是準確地輸出和表達。語文課程中有大量地閱讀任務,對于較為復雜的文章教師要運用自己優(yōu)秀的口語表達能力,將知識化難為易。接著學生通過閱讀,理解并掌握這些新知識。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學習古詩“山行”時,教師需將艱澀難懂的詩句轉換成學生能夠理解的句子,通過師生間的口語交流,學生體會古詩的內(nèi)容與情感,才算掌握了這節(jié)課程內(nèi)容。在最后的背誦和寫作任務中,學生將已經(jīng)消化的知識,用自己的口語和文字進行表達。這種吸收和輸出的過程,實際上正是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升的過程。
(二)提升口語交際能力,幫助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是一個重要的過程。小學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口語表達障礙,語言口齒不清,思維邏輯不強,造成他們無法組織合適的語言表達自己。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和邏輯思維,是語文課程重要的學習任務。學生優(yōu)秀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和他人的交往過程中,總會體現(xiàn)出不同的人格魅力。在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上,教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進行一些口語交流的訓練,不僅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與理解,還能鍛煉他們的勇氣與自信,進而提升口語能力。
二、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方法
(一)課程教材與教學實踐相結合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主要針對課本內(nèi)容的閱讀學習,但課文中的知識是有限的學生真正能吸收的內(nèi)容也是有限的。在新課改提出的要求中,實踐課程的學習應用得到推廣。兩者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更有利于學生提升表達能力,具體來說,在課本閱讀內(nèi)容的學習過后,合理安排實踐活動內(nèi)容,把課程的認知目標,轉化為情感和態(tài)度的目標。利用課后閱讀,讓學生進行口語的重復敘述,也可以達到鍛煉交際能力的目的。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模仿他人優(yōu)秀的表達方式,也可以快速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平時閱讀文章時,注意對話類型的句子,不一樣的口語能表達出不同的意思,給人不同的感受。學生之間可以相互配合,做一些交流練習。例如,結合語文閱讀教學內(nèi)容,開展“分享我的閱讀”口語交流活動,讓學生們準備自己平時喜歡的課外閱讀讀物,用自己的話把文章有趣的內(nèi)容用口語向大家分享,同學之間可以互相提問解答,充分進行口語交際練習。這樣的過程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還活躍了課堂氛圍,形成語文教學效果的良性循環(huán)。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并及時肯定學生取得的進步,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更愿意主動地進行口語交際。
(二)教學方式地研究和開發(fā)
在新的教育理念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課程的開發(fā)和研究者。在語文閱讀的課堂中,讓學生把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用口語表達出來。教學用平等溫和的交流態(tài)度給予客觀地評價,既要指出學生口語表達中存在的不足,又要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給出適合的建議,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閱讀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故事演繹。例如,小學語文三年級的教材中“陶罐和鐵罐”的寓言故事,請學生分別扮演陶罐和鐵罐進行分角色朗讀,再鼓勵大家嘗試情景演繹,把肢體動作和語言神態(tài)展現(xiàn)出來。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利用口語和肢體語言地表達,有效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寓言中蘊含的道理。充滿樂趣的課堂設計和與眾不同的教學方式,不僅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也鍛煉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造輕松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教師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這種心理會阻礙學生的真實表達。只有和學生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才能讓學生敢于相互交流。想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權威者的形象,主動向學生進行口語互動交流,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獲取學生的信任,學生才能沒有顧慮地表達自己。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告訴學生自己喜好閱讀的文章類型,可能是一些幽默的漫畫,有寓意的搞笑文段等等,并不像學生想象得那么有距離感,引起學生的共鳴,大家樂意與教師進行口語交流,分享閱讀心得和有趣的文章。在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后,如果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還是不高,則要思考教學氛圍是不是需要改善?如果學生不愿意配合自己的教學互動,或許是因為他們?nèi)狈ψ孕判那覍χR地掌握不夠熟練,寧愿默不作聲,且不主動提問,說明閱讀教學的課堂氛圍還不夠輕松,日常的教學管理不夠民主和自由。教師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改變,才能營造更好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
三、關注學生課堂之外的口語交際,樹立起積極的口語交流意識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除了教書更要育人,學生品格的養(yǎng)成與教師地教誨關系密切。而學生在課堂之外的口語交際能力,往往更能反映其真實的個性與特點。例如,同學之間發(fā)生沖突時,學生能否靠口語交際解決問題;學生在向家長表達訴求時,能否用恰當?shù)恼Z言達到目的。教師除了關注學生在語文閱讀課堂上的口語表達,還要觀察同學之間口語交流的表達和對家長生活化中的口語交際情況,綜合判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從而采取不同的引導措施,對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癥下藥”。現(xiàn)在的孩子接觸外界的途徑很多,求知欲旺盛的年紀容易受到網(wǎng)絡和影視綜藝的影響,他們可能會模仿網(wǎng)絡上的各色人物的言行,其中好壞參半,這些特點會體現(xiàn)在日常的口語交際過程中。教師也要明確,學生具有優(yōu)秀的口語交際能力并不代表成長為優(yōu)秀的人,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引領學生正確地表達自我。
四、結語
小學時期的學生可塑性強、求知欲旺盛,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地最佳時期。教師利用語文閱讀課堂的語言優(yōu)勢,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通過閱讀課程教學,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擴展能力。這種能力地培養(yǎng),是為學生下個階段的學習做鋪墊,也為學生成人后的人際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做貢獻。
參考文獻:
[1]林筱敏.注重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全面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J].華夏教師,2019,(06):22.
[2]屈鸝,馬仲科.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9,(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