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小學英語學習的目的,教育大綱中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那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聽是其他三項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只有具有了良好的英語聽的能力,才能使其他三項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大部分英語教師沒有遵從聽、說、讀、寫是習得語言的四個必要途徑,導致小升初學生中具有普遍聽力能力較弱,在升入中學后,無法達到聽力要求。這就提醒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需要對學生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關鍵詞】小學英語;聽力提高;有效訓練
【作者簡介】宋正玲,無錫市大橋實驗學校。
一、概述
眾所周知,語言的習得遵循聽、說、讀、寫這四個必要途徑。對于小學英語學習的目的,教育大綱中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那就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聽是其他三項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只有有了良好的英語聽的能力,才能使其他三項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這就說明了大量的聆聽是學習英語的關鍵。筆者從事英語教學14年,也始終相信聽力能力的提高為發(fā)展學生說、讀、寫的能力能起到推動作用,同時為開展日常交際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是,我們?nèi)粘5挠⒄Z教學中缺少對聽力資源和對聽力的持續(xù)練習,大多數(shù)以讀寫為主,違背了語言習得的規(guī)律。小學生很多都聽不懂英語資料的主要內(nèi)容,在升入初中后很難適應新的英語學習要求。因此,解決學生小升初的英語聽力困難,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二、初小銜接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探索
在筆者開始從事小學畢業(yè)班英語教學之初,小學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同事告訴筆者這一年的重點應該放在“讀”與“寫”方面,這樣的話,小學畢業(yè)的成績便不會難。但在陪著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筆者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學生的聽力訓練上,學生不僅在CCTV希望之星風采大賽中及平時的外教口語課表現(xiàn)突出,同時在各類演講比賽成績名列前茅。
根據(jù)經(jīng)驗總結,筆者想談談自己對小學畢業(yè)年級的英語學習方法。根據(jù)我們母語的學習過程,我們知道語言學習中,說的習得和聽的習得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過程。聽力學習與訓練的關鍵也是對有效信息的提取和辨別。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說,首先要大量聽,然后脫口而出;接著,識字、認字,最后寫作。幼兒牙牙學語首先是認真地聽周圍的人在說什么,然后才能模仿著開口。比如,最開始的“爸爸”,也是在聽了家人多次重復訓練,一歲左右才開口說的。
三、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有效措施
任何一種語言聽力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需要教師在英語聽力教學中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教師的教學設計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從陌生到感興趣,從被動到積極參與,從而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1.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聽力材料。根據(jù)外語教育心理學理論,一個人聽力理解能力的好壞與心理素質有密切關系。如果處于安全感、愉悅感并存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的吸收過程也是良好的。相反,沒有安全感的課堂,就會處于焦慮、不安當中。如果學生最喜歡的課是課下的活動和同學的交往,就說明我們的英語課堂是不受歡迎的。因為沒有天然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學生偶爾的聽力訓練,會對語言材料應接不暇,明確語言大意都有難度,更別說作出正確的判斷了。在這個過程中,一旦出現(xiàn)沒有肯定答案的題目,學生勢必會產(chǎn)生較重的心理負擔,變得沒有安全感并且手忙腳亂,結果往往連最簡單的詞句都聽不懂。所以,教師要精心選擇聽力材料,通過一系列游戲活動去展現(xiàn)聽力材料,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氣氛。比如,一些孩子之間的日常小對話、熟悉的英語動畫片段等。只有樂于聽,才會聽得進去。
2.培養(yǎng)學生聆聽的興趣和習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擁有聽的動機、能聽懂的自信心和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更有利于聽懂一段英語文章。所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耳手口并用來學習而不是進行機械的語言操練;第二課堂上進行對話表演,設計合理的動作,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單詞和句子的教學。例如,譯林版教材六年級英語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是有情節(jié)的故事圖片,可以請學生進行模仿、配音的聽說游戲。通過不同形式的、有學生參與的開放性活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提高,同時不知不覺地練習了聽力。
六年級上學期期中后,筆者的班級選取了《二十一世紀報》(TEENS小學版)中難度適中的文章進行聽力的訓練。訂閱這份報紙的初衷是讓學生閱讀,后來覺得這份報紙也可以用作聽力教學。筆者常用的做法如下:首先,筆者要求大家把報紙合起來,眼睛盯著講臺前的一位語音語調優(yōu)秀的學生。這個學生先朗讀某篇文章的第一段,然后讓其他同學猜測文章的標題。其實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聽力已經(jīng)得到了較高層次的訓練:認真傾聽——捕獲信息——運用信息。接下來,朗讀的學生繼續(xù)讀下面的內(nèi)容。讀完之后,朗讀的學生或其他同學一起討論并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二十一世紀報上的內(nèi)容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因此對于這些開放性話題,學生總是熱情地參與回答。回答這些問題或者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已經(jīng)說明這些學生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最后筆者會讓學生打開報紙進行細讀,以起到鞏固加深印象的目的。
3.課內(nèi)外的聆聽途徑。提高英語聽力水平,首先要利用好學生的英語課堂時間,教師有標準的英語授課能力,讓學生沉浸在流利的英語口語教學環(huán)境當中,這是學生英語輸入的主陣地。但是也不能僅僅依靠課上的這40多分鐘,畢竟時間有限。我們也要和家長做好溝通,在日常生活中播放一些英語資源,不僅是課本上的知識,還有一些其他優(yōu)質資源的輸入。每天早上吃飯時間、回家在路上的時間都可以聆聽英語。同時,在周末或假期,都可以看純英語電影和BBC英語紀錄片。
4.大量朗讀。朗讀是學習英語的一項重要技能。進行有效的朗讀訓練,學生可以感受到標準英語的語音、語調和節(jié)奏;同時在朗讀中鍛煉學習英語的邏輯思維和辨別能力。優(yōu)秀的朗讀作品可以讓學生有語言美學的享受與熏陶,從而達到讓學生想讀、愛讀,進而愛說、愛學的目的。在朗讀訓練中,首先,要有優(yōu)秀的朗讀示范。可以是英語課本中配套的聽力資源,也可以是教師自己的示范朗讀,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其次,就是在讓學生養(yǎng)成聽著錄音,重復跟讀的習慣。在跟讀的過程中感受標準的語音節(jié)奏與變化,增加對語言的感性認識。最后,對于重復朗讀的語言段落要達到背誦的程度。
5.創(chuàng)造語言輸出環(huán)境。聽、說、讀、寫是一個語言習得的閉環(huán)。所以有了聽的輸入環(huán)境,必須還有說的輸出環(huán)境,把聽和說割裂開很難有效果?,F(xiàn)在我們都有錄音的工具,可以把教師日常上課時的聽說資料、學生自己讀的資料、英語口頭作文用錄音工具收集起來,反復研讀,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請教老師或同學,并積極改正。同時,可以組建英語學習小組,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聽和說是不能分開的,一個人說,一個人就會聽。通過英語學習小組,定期開展英語沙龍活動和英語電影對話配音活動,或利用校園里的英語角,積極參與,即練習了英語聽說,同時也促進了同學間人際關系的發(fā)展。
6.適當?shù)呐涮椎挠⒄Z聽力練習。在日常英語課堂教學中,都會有配套的英語聽力練習,我們要好好利用。爭取聽力練習和教材課文教學同步進行,教師要在練習結束后給予學生相應的反饋。在反饋的基礎上繼續(xù)聯(lián)系,從而達到攻破聽力難關的目的。
聽力訓練的過程需要學生在靜心的環(huán)境,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所以在練習時要相應地安排固定而又精神狀態(tài)較好的時間。讓學生預備好準備聽力的心態(tài),信心滿滿地接受第二語言的習得與測試。
聽力的習得,離不開有效方法的指引。通過上面的聽力練習,學生英語聽力中練習題的正確率有了顯著提高,英語輸出的頻率也就會越來越高,同時對后續(xù)讀寫能力也有促進作用。在進入初中后,學生的英語聽力測試的難題自然也將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