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薇娜
摘 ?要: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有效幫助在校學生提高心理健康質量,生活充滿著信息網絡,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人生觀、價值觀形成。也關乎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專業(yè)從事心理健康教育人員應組織專業(yè)高效率性的隊伍,認清學生著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隨著科技發(fā)展進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和互聯網結合在一起建立案例數據庫,課后心理輔導工作,提高學生心理健康質量。培養(yǎng)身心素質健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接班人。
關鍵詞:信息網絡技術;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深度發(fā)展,為了社會發(fā)展力量,高職院校培養(yǎng)技術型人才,在當前社會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大學生易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如何全面提高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是當前需研究的重要課題。
1 我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實踐
1. 1 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不健全
當前普通高等學校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得到重視。但大部分缺乏有效運行機制、危機預警機制不完善、專業(yè)提升受限、缺乏整體格局等。但部分學校部分高職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中認識模糊,過于把問題側重于重治療輕預防,導致學生對心理健康認識不足,心理健康教育沒能很好地發(fā)揮其功能。加大專家與廣大教育實踐工作者結合、科研與教育改革結合,促使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1. 2 心理健康教學內容以及咨詢模式單一
心理健康教育屬于全面性教育。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日益顯得迫切.心理健康教育僅限于一些專門的機構或渠道是不夠的.在學校沒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應的課程體系。沒有設立心理咨詢室,就不能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及時發(fā)現幫助學生解決中存在的心理問題
1. 3 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專業(yè)性不強
從事心理健康的工作人員專業(yè)性不足,大多數為教師兼職人員,專職人員太少,專業(yè)意識不夠強,他們都是依據自己的直接或間接經驗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教育崗位的年輕老師缺乏實際咨詢輔導經驗影響咨詢效果心理危機干預很難取得理想效果。此外,很多學校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相關的咨詢場所及設備不全。以上原因,導致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專業(yè)性不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體系建設急需大量專業(yè)人才。
2 互聯網+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互聯網的普及為學生提供了全新的知識學習環(huán)境和實踐交流平臺,學生不再是單純的被動接收者還是知識的探索和實踐者,大部分高職院校都開通了微信公眾號,每天或定期推送校園宣傳信息,這種方式能夠有效促進院校與學生群體間的交流,減輕當面交流的弊端,學生在校的任何事情都能通過相關平臺直接進行“上訴”,交流效果較好學校心理健康工作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有序運行。
2. 1 落實三級網絡體系
由專業(yè)人員組成心理健康咨詢室,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從正面促進其成長,在工作之余提高自身能力,在與學生交流時減少代入感。保護學生的隱私,不得向學校其他人員及家長透露學生的秘密;
由輔導員二級網絡。每個班級都要選出心理委員,心理委員應當符合,性格開朗、大方得體、平易近人、細心觀察等條件。在平時生活中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如果有同學遇到輔導員力所能及的問題就要與同學一起共同幫助他解決。鼓勵同學多參加活動。培養(yǎng)外向人格。使同學們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責任與義務。
網絡的開放性有助于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學生遇到問題迷惘時,不知道如何跟家長同學開口訴說,很影響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在網絡上他們就很容易袒露心聲。網絡滿足了同學們需要的安全感,他的時空性使同學們把不愿傾訴的問題在網絡上暢所欲言。學校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開設網絡課程并且設立互聯網心理輔導。開設心語天地、心理知識窗、心理論壇、等等內容,鼓勵學生學習或討論。努力充分發(fā)揮網絡環(huán)境的輔助教學優(yōu)勢,提高學生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興趣。
2. 2 結合高職院校實際,建立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生的課余生活里去,開展心理健康學修課,班主任組織心理主題班會,同時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來開展講座、積極號召學生參加。運用公眾號、學校官網微博的形式,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疑惑。社團呢也要加入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活動,推動同伴心理互助。還可以采用與家長交流方式來幫助學生在校在家的心理問題,時時刻刻關注學生發(fā)展。家長輔佐心理健康的教育
2. 3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和教師都要要不斷反思和完善自己的角色。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組織老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從自身方面提高素質教育??梢酝ㄟ^進行培訓的方式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綜合素質要更高要求。二是調動一些有健康教育豐富資歷的教室一起融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三是同時注重培養(yǎng)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鮮血液。
參考文獻
[1] ?李艷. “互聯網+”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J]. 文教資料,2018(20).
[2] ?王淑麗,席江艷,李曉峰.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整體構建研究[J]. 智富時代,2018(4).
[3] ?李夏冉. 基于"互聯網+"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構建[J]. 現代職業(yè)教育,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