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婷
摘 要:眾所周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詩歌是當前語文教育教學的重點,尤其在古典詩歌之中不僅蘊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且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清楚把握古典詩歌的內(nèi)涵,積極做好學生的審美教育。因此,在本文中,筆者從不同的角度探析了古典詩歌中的審美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具有推動性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典詩歌;審美教育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216(2020)02C-0034-02
古典詩歌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學習古典詩歌不僅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而且通過古典詩歌所蘊含的內(nèi)容開展審美教育是推動學生全面成長的關鍵所在。從屬性上分析,詩歌結(jié)合了情感與藝術,在古典詩歌教學當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與欣賞,有針對性地找到詩歌的切入點,感受詩歌所帶來的畫面感以及藝術美,于無形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當中,要加強對古典詩歌的教學,針對小學生的審美心理開展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塑造其健全人格。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古典詩歌審美教育的步驟
(一)課堂導入
毋庸置疑,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首要步驟,在古典詩歌審美教育過程當中首先要保證具有審美性,并且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從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盡可能地采取具有趣味性與靈活性的導入方式,這樣才能讓小學生集中注意力。比如,在為學生介紹劉禹錫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先介紹劉禹錫名字的來歷,或者通過口頭表述,或者通過多媒體以動畫展播的形式為學生講說。傳說,在唐朝有一位進士叫劉旭,有一天晚上他懷孕的妻子做了一個夢,在夢中碰到了大禹,到了第二天,他的妻子就生下了一個孩子,夫妻二人覺得這個孩子是大禹賞賜給他們的,所以叫劉禹錫,劉禹錫,字夢得,簡單來說便是做夢獲得的。這樣一來能夠讓小學生產(chǎn)生好奇,進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在介紹其他詩人的時候,語文教師也可以采取這一方法,比如李太白的來歷也是母親夢到太白金星下凡而取名李太白。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盡快進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還可以據(jù)詩導入音視頻,在學習《憶江南三首》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古典音樂,比如《漁舟唱晚》,可通過視頻播放江南風光,在受到視覺與聽覺的沖擊下,學生能夠?qū)暇吧a(chǎn)生向往,從而在學習過程當中,能夠更加主動。
(二)情感表述
在古典詩歌當中,作者會通過詞語表達自己的情感,或思鄉(xiāng),或憂國,這不僅能夠體現(xiàn)時代特色,而且也能夠體現(xiàn)出作者的審美意識以及審美情趣。在教學當中,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語文教師如果按照古代的方式教學古典詩歌,那么會使課堂變得枯燥與乏味,也無法讓學生對詩歌所蘊含的情感獲得了解,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將古代教學方式與現(xiàn)代教學方式相結(jié)合,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在學習蘇東坡古典詩歌的時候,語文教師要從蘇東坡是一名“吃貨”入手,讓學生查閱資料概括有哪些食物是因蘇東坡而得名的,當然因為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很多學生不一定能完成,此時語文教師便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將與蘇東坡有關的食物以圖片的方式展播,比如具有代表性的東坡肉等。在學生了解這些知識之后,語文教師便可以引出古典詩詞,如“黃州好豬肉,進價如泥土”,這樣一來可以拉近學生與作者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清晰地感受到蘇東坡也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員,并非遙不可及。又如孔子這個人物,很多小學生受影視劇的影響,認為萬世先師的孔子僅僅是一位儒雅的讀書人,但是據(jù)說孔子的力氣非常大,并且個子也比較高,甚至他的父親是有名的大力士。當然這些故事不一定十分準確,但是卻能夠帶給學生震撼,經(jīng)過渲染,學生能夠?qū)ψ髡弋a(chǎn)生興趣,同時也會對古典詩詞產(chǎn)生好奇心。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在古典詩詞教學過程當中,語文教師需要從時代出發(fā),讓學生對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加以了解,讓學生真正投入到古典詩歌的學習之中。
(三)講故事
在古典詩歌審美教育當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其中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陸游的《示兒》的時候,語文教師要從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出發(fā),講靖康之難、北宋滅亡的故事,在教學時要具有趣味性,并告知學生作者所處的時代會對作者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通過對陸游《示兒》的學習可以從字里行間了解到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讓學生提高想象力,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情感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操。所以在古典詩歌教學當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從歷史背景出發(fā)對作者生平經(jīng)歷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字詞進行推敲,這樣才能讓學生從本質(zhì)上理解作者的情感表達。
二、小學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審美教育培養(yǎng)的內(nèi)容
(一) 提高學生人情美與人性美
古典詩歌是時代的產(chǎn)物,雖簡短但是卻表達了人情之美與人性之美,能夠引人共鳴,同時學習古典詩歌能夠感悟人生,雖然時代不同,但是感知卻是相同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通過引導、想象、聯(lián)想等不同的方法,讓學生感知作者的情感,豐富情感體驗,提高自己的人性之美與人情之美。比如,在學習《憫農(nóng)》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想象農(nóng)民在烈日下辛勤勞作的畫面,體會該詩歌所蘊含的情感,從而在日后的生活中懂得節(jié)約糧食。又比如在學習《游子吟》的時候,讓學生想想詩詞中的畫面:一位年邁的老母親在燈下一針一線地為游子縫衣服,從而體會到慈母的感情,讓學生真正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所表達的含義。
(二)提高學生感知詩歌畫面的水平
古典詩歌實現(xiàn)了畫面描述與意境創(chuàng)設的融合。正如王維所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每一位詩人都是一名畫家,能夠從細節(jié)入手,將景物組合成優(yōu)美的畫,然后將自己的情感與畫相互整合,形成古典詩歌。在古典詩歌教學當中,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提高學生感知畫面的能力,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將詩歌想象成一幅動靜結(jié)合的畫面,從字里行間體會到意境之美。在學習《詠柳》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對詩歌當中的畫面進行描述,特別是對“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一場景進行想象,讓學生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畫面,并理解作者所要抒發(fā)的情感,有效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三)提升學生語言美與音樂美
正如上文所言,古典詩歌是最美的韻文,所以其創(chuàng)造的境界具有藝術性,同時,古典詩歌具有表現(xiàn)力,每一首詩歌都按照一定的節(jié)拍與節(jié)奏,在古典詩歌教學當中,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美與音樂美。比如在學習《春江又綠江南岸》的時候,需要將“綠“字加以重視,并且進行推敲,然后學生能夠想象到春風拂過一片生機勃勃的畫面,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使用語言,而且使其在日后的寫作當中也能夠加以引用,提高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包發(fā)宗. 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 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