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藝
【內(nèi)容摘要】名著閱讀既能推動學生不斷挖掘語文學科的知識,又能使學生感受經(jīng)典文學的魅力,初中語文教師在充分挖掘整本名著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時,要從學生學習需求出發(fā),不斷優(yōu)化教學模式和內(nèi)容。本文闡述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精選文段,推進整本書閱讀,引導學生深入剖析、多角度解讀名著,使學生能夠始終保有對名著閱讀和探索的濃厚興趣,從而構(gòu)建高效的名著閱讀活動。
【關鍵詞】初中 語文教學 群文閱讀 整本書閱讀 名著
現(xiàn)代社會信息大爆炸,閱讀卻日趨碎片化,受社會風氣影響,學生對名著整本書閱讀情況不容樂觀。再則,閱讀名著不可避免的存在語言障礙、時代、地域或文化背景等多方面的差異,學生閱讀名著更是舉步維艱。以初中階段必讀名著《西游記》《水滸傳》為例,學生對大部頭古典小說不感興趣,很多學生根本不讀整本書,為了應付考試拿個縮減版,或只讀故事梗概。放眼書店,各種所謂無障礙閱讀學生版名著,導讀版名著……甚至赫然打著“用最少的時間讀最多的名著”等廣告語,學生還趨之若鶩啃食“快餐名著”。這些書往往經(jīng)過二次創(chuàng)作,原著中豐滿的人物形象、睿智的思想在一次次的改編和壓縮中被稀釋。如此一來,名著閱讀變了味,學生的閱讀習慣被帶壞,更不用說綜合能力的提高。
一、初中語文名著整本書閱讀的意義分析
1.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名著作品中具有更高的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學生在閱讀名著時,可以累積豐富的語言素材,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進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能使學生始終保有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樹立正確三觀。
2.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名著是人類思想與世界信息的有機融合體,不僅包含了作者對世界的理解,也包含了作者的理想和人文情懷。學生通過多讀名著整本書能了解人類社會普遍的價值認同,從而使學生逐步形成人文素養(yǎng)。
3.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諸多優(yōu)秀的中國文學名著有著豐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質(zhì),彰顯中華民族的精神內(nèi)核[1],具有不可忽視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語文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整本書,剖析名著,能使學生感知到優(yōu)秀文化給世界帶來的改變,增強學生對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
二、運用群文閱讀模式推進名著整本書閱讀的可行性分析
一線語文教師要跟學生不看名著、閱讀習慣跑偏做斗爭,既要引領學生積極面對考試挑戰(zhàn),又要努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真是戴著鐐銬跳舞!這種情況下組織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找到名著整本書閱讀的敲門磚可以很好地化冗為簡。
群文閱讀是一種現(xiàn)代化閱讀教學模式,讓學生閱讀成組的群文,通過信息的收集、整理、整合以及對文本整體性、結(jié)構(gòu)化的理解,在閱讀中將學生零散化、碎片似的思維轉(zhuǎn)化成邏輯性強,系統(tǒng)化思維。群文閱讀倡導整本閱讀、整體閱讀、整合閱讀,可以帶領學生走向文學性有素養(yǎng)的閱讀,走入原汁原味的名著閱讀。
1.運用群文閱讀模式有助學生增加閱讀量。當前語文教學仍以教材為中心,對于單篇課文的學習過于精細,對名著整本書閱讀缺少引導和銜接,大部分學生的名著閱讀量遠遠不達標。群文閱讀通過一定原則精選名著書中的文章或文段組成一個閱讀單元,讓學生在一節(jié)課中讀了三五個章回,打破了教材的局限性,大大增加了名著閱讀量[2]。
2.群文閱讀要求學生在一節(jié)課內(nèi)閱讀多篇文章或多個章回,這就要求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學會綜合運用默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式。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在課業(yè)繁重課余時間有限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沒有時間讀整本名著的問題,這就讓名著閱讀有了保障。
3.運用群文閱讀模式讀名著,重在讓學生在多篇文章多個章回的閱讀中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綜合,深入思考人物和主題,這就大大豐富了學生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在比較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思考,讓學生讀得更深刻,名著閱讀更有實效意義。
采用群文閱讀的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消除對名著的畏懼感,縮短了學生與名著之間的距離,提高閱讀興趣,大跨步地讓學生短時間內(nèi)了解名著更多更深,實現(xiàn)真正的高效。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巧用群文閱讀模式,對名著素材進行拓展和延伸,重視課內(nèi)文章和課外名著相結(jié)合,促使學生的閱讀眼界突破課堂的束縛。當學生能夠走進群文閱讀,感悟文字語言的魅力,體驗濃厚的情感氛圍,感知作者蘊藏在名著整本書字里行間的傾訴,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定然能在追求快樂閱讀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三、初中語文名著整本書閱讀活動設計
1.從教材到群文閱讀到整本書閱讀,三位一體,開展初中名著閱讀活動
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效信息,結(jié)合名著內(nèi)容,讓學生在多元、有趣、靈活的課內(nèi)外閱讀氛圍中逐步深化學科知識。教師對名著要了然于胸,充分備課,從教材中的相關篇目出發(fā),按照一定的原則和主題(或情節(jié)或人物或主題)在名著中挑選出一組文章,合理設計,上名著群文閱讀課。進行有效導讀,激發(fā)學生對名著整本書的閱讀興趣,并帶領學生讀深讀透這組文章,剖析式閱讀,促進深度閱讀,直至推進到整本書閱讀。
筆者在執(zhí)教市級公開課《群文閱讀 “智”看水滸》時以部編版九年級上冊《智取生辰綱》的選段為切入點,用小說人物分析方法在群文閱讀中分析吳用的“智”,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閱讀智慧。這節(jié)課以群文閱讀為出發(fā)點走向名著整本書閱讀的指導,把探究吳用之“智”反轉(zhuǎn)為學生閱讀水滸的智慧——閱讀方法“串讀法”的習得。課前布置小組任務,學生對照目錄梳理根據(jù)人物分列出相關章回,小組合作完成專題閱讀任務,有“吳用的智慧故事”,“魯達行俠仗義的故事”, “我眼中的李逵”等,以人物串情節(jié)讀名著,預習過程其實就已在使用串讀法在實踐群文閱讀。當學生在走入文本潛心閱讀、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深入探究吳用之“智”的內(nèi)涵時,他們看到和接受到的文化信息,都是以往枯燥乏味的略讀濫讀所不能比擬的。尤其當課堂組織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地進行深入閱讀,課堂的探究活動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深層地探索吳用的“智”,可以感受到在學生認知里這個小說人物形象一點點更豐滿起來,引導學生思維縱向深處發(fā)展,構(gòu)建新的認知高度,學生得到了文化的認知和浸潤。到這里就更感受到“群文閱讀”的好處,學生在群文學習、共同探討中分析性思維、探究性思維得到鍛煉,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群文閱讀”破“單”樹多元,用這樣的方法走向名著整本書閱讀,讓學生學得高效,學得深刻。
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通過群文閱讀架起教材與名著之間的橋梁,學生能夠從易到難地逐步接受整本閱讀的閱讀方法,并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不斷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從而進行有效的名著閱讀。這不但能使學生真正愛上名著,提高閱讀水平,又能夠使語文教材內(nèi)容順利推進,實現(xiàn)“悅讀”的教學目的。
2.引導學生活用群文閱讀,高效合理安排閱讀進度
整本名著閱讀所涉及的內(nèi)容極為豐富,信息量較大,往往會花費學生大量的時間[3]。而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會因為各種因素形成較為明顯的差異,如:家庭背景、學習需求、個性特征等等,這些因素會使學生在學習能力、閱讀能力、感悟能力等等方面造成直接影響。因此教師就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個性化的指導方法,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合理安排閱讀進度。
例如,教師在開展《西游記》整本閱讀教學時,就可應用群文閱讀的“差異指導法”。開啟正式閱讀后,教師根據(jù)差異性情況布置不同主題閱讀任務,如:歸納師徒取經(jīng)路上經(jīng)過什么國,遇到什么難,得到什么人(神)的幫助,又幫助了什么人,你有什么閱讀發(fā)現(xiàn)等等;定期記錄閱讀感悟、定期復述故事內(nèi)容等等,保障班級基本的閱讀速度。針對學習能力、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在完成整體任務的基礎上,往更深遠的群文主題,如深入分析每一階段內(nèi)容背后的深層信息,并不斷總結(jié)自身的閱讀技巧和閱讀方式,將其分享給班級中的其他同學,幫助其樹立學習自信。針對學習能力、閱讀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就要給予該層次的學生更多的關心和幫助,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基本閱讀任務。接著,在每周的閱讀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反饋自己獲取的相關信息和新鮮資訊,并有針對性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考查,根據(jù)學生的想法和回答進行原文講解。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對名著整本書的抵觸心理,同時在邏輯清晰、層次分明的群文閱讀之后,也能使名著閱讀的質(zhì)量得以提升。
3.落實相關的閱讀實踐活動
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靈活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在開展名著整本書閱讀活動時,就要充分利用學生這一優(yōu)勢,讓學生在生動、富有生命力的實踐活動中深化閱讀信息,使學生進一步地理解名著內(nèi)容,增強閱讀的樂趣,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目的[4]。
例如,教師在教學《水滸傳》相關內(nèi)容時,就可以角色為主題組成群文,輔以“角色扮演法”。因該篇目中涉及的人物眾多內(nèi)容豐富,對于女生的吸引力較低,因此通過實踐活動能夠使女生的參與度更高,閱讀興趣更濃。在階段性的閱讀任務完成后,也可以由情節(jié)為單位梳理組文進行群文學習,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取故事中的某一情節(jié)進行演繹,不違背原文中的核心內(nèi)容。在課上,教師可隨機邀請一個小組進行演繹,并記錄該小組展示的片段名字和時長。在該小組完成展示后,其余小組則根據(jù)表演內(nèi)容和展示效果進行“評分”,教師則在小組名字下方做好計票工作。接著,該小組再隨機邀請另一小組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展示,再次接受其余學生的“評分”。兩個小組中得分數(shù)最高者則繼續(xù)參與活動,接受其余小組的“挑戰(zhàn)”。最后,教師根據(jù)票數(shù)的情況評選出最優(yōu)小組,給予一定獎勵和表揚。
以群文閱讀為窗口,靈活結(jié)合多種教學方法,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名著整本書的閱讀中,在良性競爭下不斷革新自身的知識儲備,在群文體會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qū)γ鴥?nèi)容有更深層的理解和認知,從而使初中語文名著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都進一步提升。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名著活動時,由群文閱讀逐步推進到名著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感知語文學科的樂趣和魅力,從而深刻的認知到語文學習與自身發(fā)展密不可分的關系。故此,初中語文教師就要從實際教學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挖掘出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有效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保障名著整本書閱讀的效率和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胡雪梅.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對策研究[J].中學生作文指導, 2019(11):47-48.
[2]章江平.從單篇到群文再到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讀寫算,2018(15).
[3]魏雪梅.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初嘗試——以《悲慘世界》為例[J].人文之友, 2019(17).
[4]王玉杰.淺析“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J].明日, 2019(19).
【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立項課題“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課堂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 (課題編號:2019CG014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p>
(作者單位:福建省石獅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