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貫穿數(shù)學教學的始終,是學生終身發(fā)展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必須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培養(yǎng)學生“又對、又快、又好”的計算能力。本文從“過硬的口算培養(yǎng);重視估算教學;加強豎式計算訓練;靈活多樣的簡便計算教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加強錯題的訓練”六個方面闡述了培養(yǎng)與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口算培養(yǎng);估算;豎式計算;簡便計算;運算順序;錯題訓練
小學數(shù)學計算貫穿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始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一年級20以內(nèi)的加減法,二年級乘法的教學開始,就要引起重視,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使學生計算正確、迅速和靈活,也就是計算“又對、又快、又好”,為以后的計算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經(jīng)常會遇到不少學生計算能力不強,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在長期計算教學實踐中的總結出幾點做法。
一、 過硬的口算是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的基礎
口算主要靠思維記憶,要求“又對、又快”算出正確的得數(shù)。但是口算中也有許多算理在里面,只有掌握了算理,才能使學生計算速度快,正確率高。
1. 注重算理推演,加強20以內(nèi)的加、減法教學,這是口算教學的基礎。我給一年級學生教20以內(nèi)的加、減法時,首先通過具體例子講清湊十法和退位法的原理。進位加法用湊十法,例如:8+9的教學,分小數(shù)湊大數(shù),先想9+(?)=10,9+1=10,把8分成1和7,先湊1+9=10,再用10+7=17;退位減法用破十法,例如:15-6的教學,個位上5減6不夠減,把15分成10和5,先用10-6=4,再算4+5=9。湊十法和破十法具有很強的規(guī)律性,易于理解,在學生掌握了算理后,就要進行扎實訓練。我每節(jié)課前都安排3~5分鐘口算練習,采用靈活多樣口算練習形式:有時聽算,有時接龍,有時搶答。每天晚上家庭作業(yè)也布置1分鐘的口算練習,家長口頭出題,孩子迅速說出答案,最終能達到1分鐘答對60道題的標準。
2. 乘法口訣的教學也非常重要。乘法口訣是幫助學生計算乘法最有用的工具,是學生計算乘除法的基礎,我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采用多樣化的練習形式,幫助學生熟記口訣。例如:對口令,我說前半句,學生說后半句,打亂順序練習。也可以我出示一個數(shù),學生說出等于這個數(shù)的口訣,例如:我出示“24”,學生說“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還可以顛倒個位與十位數(shù)字,說出等于這個數(shù)的口訣,例如:“21”和“12”“24”和“42”“36”和“63”“27”和“72”的口訣??傊捎眯问蕉鄻拥挠螒蚧顒?,反復練習,使學生將乘法口訣倒背如流。
3. 熟練記住一些特殊數(shù)值,打好口算基礎。一年級讓學生記住見9想1,見8想2,見7想3,依次類推,打好加減法基礎,熟記25與125這兩個數(shù)的2~9倍的值,尤其25×4=100,125×8=1000。記住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簡分數(shù)的小數(shù)值,以及這些分數(shù)與小數(shù)、百分數(shù)的互化。記住自然數(shù)2~20每個數(shù)平方,圓周率3.14與一位數(shù)的積。
二、 重視估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猜測、推理、判斷能力
估算是日常生活中一種常見的計算方法,目前在小學教學教材中先安排估算,再計算,其目的是學生對計算預先有大致的結果,從而能快速、準確的計算正確值。例如,我在講“估算”一課時,首先創(chuàng)設一個現(xiàn)實問題情境:純牛奶48元,餅干18元,巧克力69元,果汁23元,沙琪瑪31元,媽媽買5種物品,①帶200元錢夠不夠?②媽媽給超市的收銀員應付多少錢?第①問學生愿意嘗試著去估算,因為48+18+69+23+31≈50+20+70+20+30=190,190<200,顯然帶200元錢夠。第②問,媽媽付款時收銀員要精確計算。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還要將估算常識及思維教授給學生,最為典型的估算常識是根據(jù)實際情景,用“四舍五入”法把兩個數(shù)估成整十、整百數(shù),這樣能方便估算出一個大致的得數(shù)和范圍。例如:812÷9≈810÷9=90,5×199≈5×200=1000,785+203≈800+200=1000。
通過上面的事例可知,估算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估算方法和技巧的形成需要長期潛移默化地滲透,教師每堂課都需要堅持不懈,且處理好口算、估算、筆算三者之間的關系,學生的估算方法和技巧才能得到正確的應用和提高。
三、 加強豎式計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基本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并結合一定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加減法計算的準確性和速度,這將直接提升學生的解題速度和學習質(zhì)量。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退位減法中中間有0的不會退位,例如:302-187,個位上的2減7不夠減,從十位上借1作10,10+2=12,用12-7=5,再用百位借1作10個10,10個10減去借走的1個10,再減去8個10等于1個10,百位上的3個100,借走1個100剩2個100,2個100減去1個100等于1個100,這一類減法要加強訓練。
在整個小學階段的計算教學中,乘除法豎式計算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我認真分析學生平時容易做錯的計算題,發(fā)現(xiàn)整數(shù)乘除法中,對于乘數(shù)和被除數(shù)中間和末尾有0的題目容易出錯,尤其除法中不會試商,不會調(diào)商,遇到中間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時不會處理,余數(shù)比除數(shù)大時還繼續(xù)往下除。小數(shù)除法中當被除數(shù)比除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少時,不會在被除數(shù)末尾補0等,這是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難題,我采用自己根據(jù)以上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編計算題,每天反復練習,板書訂正答案,讓學生先明確算理,再加強練習,使學生正確、快速、靈活地進行計算。
四、 重視簡便計算教學,促進學生數(shù)感的認識和計算能力的增強
(一)理解湊整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湊整就是把能湊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數(shù)湊在一起再進行計算。例如:253+169+347+231=(253+347)+(169+231)=600+400=1000。也可以用多加再減或多減再加的方法湊整計算,使計算更簡便,例如:256+99=256+100-1=356-1=355。還可以運用借數(shù)湊整,拆數(shù)湊整。這樣可以降低運算的難度,并且還會讓學生形成一種數(shù)學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簡便運算的能力。
(二)巧用計算定律,強化計算方法
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zhì)是對計算客觀規(guī)律的概括,通過應用分析,一定要讓學生理解并熟記,才會正確運用。我在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運算定律外,對特殊形式的題目進行分類歸納,讓學生自己總結規(guī)律后并應用,效果較好。比如乘法分配律中的拆分法,配1法,例如:2.53+99×2.53=2.53×1+99×2.53=2.53×(1+99)=2.53×100=253。在教學中,把基本運算定律和這些特例進行對比,利于學生區(qū)分和記憶,從而使學生不容易混用和誤用。
(三)在掌握各種簡算方法后,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認真審題的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小學生而言,掌握某種具體的簡算方法并不困難,經(jīng)常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在于不認真審題,準確抓住題目的特點,繼而選擇合理的方法計算。因此,我在教學簡便運算時,要求學生做到:第一要看清題目中有哪幾個數(shù)字,它們之間存在哪幾種運算關系;第二要想一想能不能簡算,用哪種方法或定律進行簡算;第三確定好方法后細心計算;第四做完后學會回頭看,預防錯誤,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貫穿全部的教學活動之中。
五、 加強列式計算教學,牢固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
列式計算是四則混合運算的文字表達形式,是介于計算題和應用題之間的一種題型,是應用題數(shù)量關系之間的概括,有些列式計算關系復雜,而且一些表達運算順序的名詞容易混淆,致使學生造成解題差錯。我在教學中從強化列式計算的審題開始,教給孩子們一些基本的審題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題的正確性。
1. 找準關鍵詞,如:“乘、被……乘、用……去乘”“和、差、積、商”等等,讓學生在讀題的過程中,先畫出這些關鍵詞,以引起注意,然后根據(jù)最后一步求什么,考慮是否帶括號。例如:從100除以5的商里減去3與4的積,差是多少?題中的關鍵詞“商”“減去”“積”,先算商,再算積,最后算差,即100÷5-3×4,符合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先乘除,再加減”,不用帶括號。
2. 運用語文上縮句的方法把文字題進行縮句,突出最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判斷運算的先后順序,考慮是否用括號來改變運算順序。例如:245與25的和除以150與60的差,商是多少?可以縮句為“和除以差”商是多少?運算順序就是先求245與25的和,150與60的差,最后列式為(245+25)÷(150-60)。
3、列式計算出現(xiàn)未知數(shù),列方程解答比較簡便。我發(fā)現(xiàn)學生不喜歡用方程解答列式計算中的未知數(shù),原因是嫌麻煩,不用方程能少寫一些字,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時正確引導,培養(yǎng)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多用方程來解答一些數(shù)學實際問題,例如:一個數(shù)的5倍比3的6倍多2,求這個數(shù)是多少?有的同學習慣用數(shù)學方法解答列式計算,往往容易出錯,引導學生用方程列就簡單多了。
六、 準備錯題本,重視對錯題的分析
學習是一個反復實踐探索的過程,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錯誤,并且受思維定勢的影響,第一次出錯的問題,如果不認真分析錯誤的原因,并加強訓練,下次在這個問題還會出錯。所以學生很有必要準備錯題本,把自己做錯的題抄在上面,分析錯誤原因:是算理不會,公式定律沒記住,還是粗心,忘了退位或者進位等等。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再出相同類型的題進行反復練習,直到熟練為止。
總之,在小學階段,通過以上策略從多方面培養(yǎng)和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計算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各種類型計算題的方法,而且還要和學生一起收集錯題。對學生計算中出現(xiàn)的錯誤,引導學生一起認真分析,找出錯誤的原因,屬于共性的錯誤板演統(tǒng)一解決,并鼓勵學生編同種類型的題,再加強訓練,屬于個性的錯誤單個輔導。只有這樣,有計劃、有步驟地經(jīng)常性加強計算題訓練,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作者簡介:程粉霞,甘肅省平?jīng)鍪?,崆峒區(qū)黃家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