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更注重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對此,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靈活運用輔助教育工具啟發(fā)學生邏輯思維,實現(xiàn)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等學習階段利用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關系與強化學習記憶,加強新舊知識聯(lián)系的同時,更利于知識結構體系豐富與學習難度降低,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有著積極意義。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地理;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35-0129-02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Mind Map in Geograph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Dacheng School, Ganzhou District, Zhangye City,Gansu Province, China) ZHANG Chao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structure. In this regard, teachers should flexibly use auxiliary educational tools in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to inspir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nd achieve teaching results with less effort. In the pre-class preview and after-class review and other learning stages, the use of mind maps can help students sort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points and strengthen learning and memory, and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new and old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enrichment of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system and the reduction of learning difficulty. The cultivation of literacy has a positive meaning.
【Keywords】Mind map;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innovation
初中地理知識有信息量大與結構復雜等特征,學生急需能方便記憶知識點與串聯(lián)發(fā)散知識的有效學習方法,以確保學習質量。而思維導圖屬于思維展示引導方法,主要通過文字描述與線條等方式,完整地展示出知識主副線關系,結合教學因子立體呈現(xiàn)教學重點知識,對學生邏輯思維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有著現(xiàn)實意義。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的重要意義
(一)豐富知識結構體系
地理學科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與記憶能力等方面的優(yōu)勢是其他學科不能比擬的,采取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更利于識圖與想象力、思維能力等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缺乏主動思考與積極探索的機會,不利于學習積極性與效率提升。思維導圖屬于新型教學手段,更利于學生學習新課內容興趣與求知欲望的激發(fā),從而提高學習主觀能動性。尤其是問題引導與小組討論交流,更利于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知識框架,從而實現(xiàn)知識體系自主構建。如在學習亞洲氣候相關知識點時,先通過地理簡圖版畫方式,組織學生回顧地圖中的亞洲海陸與維度位置的知識內容,再引入思維導圖,強化學生對氣候類型與東西降水差異、海陸熱力差異、南北氣候差異等各要素間的關聯(lián),讓學生清晰認識并系統(tǒng)性地學習亞洲氣候特征相關內容,實現(xiàn)教學質量持續(xù)改進。
(二)推動學生進步
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因素較多,其中成長環(huán)境與學習基礎等個體因素的影響不能忽視。教師關注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特征的同時,應利用思維導圖靈活設置各類型與不同難度的問題,逐步強化學生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思想直接決定了學生學習質量,思維導圖更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與整合思維的強化,拓寬學生思維方式的同時降低學習難度,從而帶動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生成性不僅是教學內容的難點,更是新課改重點,教師在教學中應做好預設外的生成,引導學生積極地展開問題自主探究,同時應加強師生互動交流,滿足預設與生成的有效整合。在運用導圖時應注重零散知識點的融合,以輕松應對超預設和生成等情況出現(xiàn);對此,教師應加強應變能力等專業(yè)技能水平的提升,切實發(fā)揮思維導圖輔助教學的作用價值,以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學生對綜合性較強的地理教學內容會逐漸產(chǎn)生學習抵觸情緒。教師可利用思維導圖傳授知識,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思維導圖方式進行有效學習,減少記憶負擔的同時,主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尤其是師生有效互動,更利于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二、思維導圖在地理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一)課前預習階段
課前預習教學任務布置更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能引導學生深入認識所學知識內容。但影響學生預習效果的因素較多,普遍存在失去學習重點與盲目預習等問題,為提高預習成效,首先應給予學生預習方向,并在課堂上進行內容預告,利用思維導圖的第一分支關鍵詞,引導學生明確所需預習的內容。預習方式因素的影響不能忽視,傳統(tǒng)粗放預習方式難以保證預習質量,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預習方式,養(yǎng)成良好自主學習習慣,需對教材圖片與正文等要素進行序列劃分,讓學生明確哪些內容是重點內容,同時加強學習印象。
(二)課堂教學階段
思維導圖更利于學生知識體系構建,教師應合理設計教學計劃,完全按照教學結合與問題前置等教學步驟進行,以確保整體教學效果。教師應引導學生養(yǎng)成做筆記的習慣,將所學知識內容隨時記錄在思維導圖中,更利于知識框架的構建。教師問題設計與知識面講解等教學活動的展開,都應圍繞導圖中的知識結構與關鍵詞維度進行,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方式,有效控制導圖呈現(xiàn)方式,以引導地理教學有序進行。如在《中國的河流與湖泊》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明確制定思維導圖,圍繞內流區(qū)與外流區(qū)、外流河水文特征、內流河水文特征、京杭運河、湖泊概況五大第一分支關鍵詞展開維度拓寬,以此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教師按照設計的思維導圖展開問題情境設置與相關知識講解,更利于教學活動順利展開,確保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清晰與明確。在內流區(qū)與外流區(qū)相關知識講解中,為了讓學生明確掌握內外流河與流區(qū)的概念,可提出內外流區(qū)如何劃分的問題,讓學生閱讀教材的同時,觀看內外流區(qū)與季風區(qū)及非季風區(qū)的復合投影片,給予內外流區(qū)分界線與以往講過哪些氣候分界線位置近似的問題啟發(fā),并進行內外流區(qū)分界線相關知識概念的總結;給出內外流區(qū)水量大小原因的問題啟發(fā),并進行知識概念總結;給出內外流區(qū)面積占比的問題啟發(fā),并出示圖表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東部多外流河與西北部多內流河”的問題,最后進行總結。教師采用問題串的方式引導學生思維自然過渡,讓學生通過問題思考方式學習各知識點內容,教師總結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最后進行大方向總結與講解,更利于學生對內流區(qū)與外流區(qū)相關知識的深入理解。采取同樣問題串方式,按照思維導圖分支維度的順序講解,可確保知識點整體性的闡述,規(guī)避了知識點丟落講解等情況的出現(xiàn),學生學習更系統(tǒng)與完整。
(三)課后復習階段
地理學科知識交叉覆蓋且跨度大,學生采用傳統(tǒng)方式整理,會無形中增大工作量,復習效果不盡理想。教師應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思維導圖方式整理筆記,根據(jù)思維導圖快速回憶起知識重點與細節(jié),更利于知識延伸與補充,確保復習的全面性與直觀性。尤其是地理練習題,知識涵蓋范圍廣且雜,根據(jù)題目條件找到思維導圖中整理的對應知識點,能快速發(fā)現(xiàn)不同知識點間的關聯(lián),可避免答題上的缺陷,同時達到了理想的復習效果。
三、結語
思維導圖憑借圖像線路直觀呈現(xiàn)知識網(wǎng)絡分級的優(yōu)勢,在課前預習與課堂教學中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了廣泛應用,教師壓力降低,教學流程與思路更加清晰簡化,學生學習效率與復習成效加強,更利于師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張君兵.知識圖譜與思維導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探究實踐[J].考試周刊,2019(33).
作者簡介:張超(1987.06-),男,漢族,甘肅甘州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思維導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