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
摘 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指向的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眼于未來社會發(fā)展和個人需要,為落實生命觀念,達成科學探究及思維培養(yǎng),樹立社會責任意識,現今的人才選拔和考核方式更應面向多元化、全面化、創(chuàng)新化和實效化。高考作為評價學生學習發(fā)展的最為重要的選拔方式,不僅具有甄別篩選的功能,還可以為高校輸送不同層次的人才類型。鑒于此若能有效分析及預測高考命題變化規(guī)律不僅有助于指導教學、優(yōu)化課程,還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強化教學效果。高中生物遺傳與進化模塊中最為核心本質的內容就是遺傳學相關定律,熟練運用遺傳定律進行實驗分析常常作為高考考查的重點方向。如能準確把握時代熱點、準確分析遺傳命題規(guī)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筆者以近5年全國課標Ⅱ卷中的遺傳題為例,見微知著,以期總結命題特點、探尋命題規(guī)律,預測2020年高考命題變化趨勢。(以下簡稱Ⅱ卷)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考改革;遺傳規(guī)律;實驗設計
一、 試題呈現形式及分值比例
(一)試題呈現形式
近五年Ⅱ卷中遺傳試題考查類型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非選擇題主要以問答、推理、實驗設計等形式展現。
(二)分值及比例
Ⅱ卷中遺傳計算部分試題分值一般為12分(或18分)占整套試卷中總分值的13.3%(或20%)。
二、 考點歸類統計分析
針對近5年Ⅱ卷中遺傳考點分類總結,其目的在于揭示各知識點的考點分布,參照考試大綱和內容要求,找出命題規(guī)律,預測命題趨勢,積極做好復習準備。
(一)遺傳學試題各考點分布
(二)遺傳學考點考頻分析
由表可知,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伴性遺傳等是高頻考點,分別出現5次、4次。其次是人類遺傳病計算,出現1次,但卻是一道獨立的大題。
三、 試題命制特點及規(guī)律分析
(一)試題命制特點
1. 注重綜合
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伴性遺傳的綜合應用是考查的重點,也是必考點,其題意背景往往與生產、生活、實踐相結合。近5年關于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考查較多,但伴性遺傳的考查頻率也有增加的趨勢,并且分值比重在加大,比如2015年32題第2問、2016年第6題、2017年第32題、2018年第32題。
2. 趨于平穩(wěn)
考點和分值趨于平穩(wěn)。試題主要以推理、判斷、實驗設計為主,重點考查邏輯推理能力和語言組織表述的能力,試題生動靈活,涉略面廣,綜合性強,常作為把控試題難度的壓軸題。
(二)命題規(guī)律分析及預測
1. 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自由組合定律幾乎每年必考,考查次數多,近些年試題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題干情境注重與生活熱點問題及生物育種設計相關聯。以問題為導向、探究為線索,從多角度、多層次、全方面考查學生對于自由組合定律本質及衍生出的特殊分離比、胚胎致死、基因型頻率計算等問題的掌握情況。例如2019年Ⅱ卷理綜生物32題,該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于科學研究方法即“假說—演繹法”的理解與運用,其巧妙之處在于一種性狀可以同時受到多對等位基因的控制,所以此題看似分離、實則為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問題,并著重考查了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以往的自由組合定律計算,其方法步驟為一般利用分離定律計算每對相對性狀概率,再用乘法原理得到某一表現型或基因型概率,即為“分支法”;反觀現在高考試題要求學生采用逆向思維,通過子代表現型概率或比例,用以推測親代基因型或顯隱關系等。這符合了新課改形勢下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的愿望達成,并可以指導教師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習慣,運用概括歸納、演繹推理、模型建模、批判創(chuàng)造等方法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能力。
2. 伴性遺傳
伴性遺傳、系譜分析等問題往往會滲透遺傳、變異規(guī)律等知識來進行考查,結合以果蠅、豌豆等實驗素材考查學生雜交、測交、自交、正反交實驗的設計和分析能力;結合生物變異往往以某些單基因遺傳病實例或遺傳系譜圖為背景,考查系譜圖中發(fā)病概率及基因頻率計算問題。例如2017年Ⅱ卷理綜生物32題,此題以血友病為遺傳素材,增加了新穎考點,注重遺傳知識的理解應用和計算能力,體現了很強的實用性(遺傳咨詢)??v觀近幾年高考課標Ⅱ卷試題素材往往非常貼近學生生活,試題情境圍繞現實問題加以展開,學科、恰當、真實、新穎,有一定的信息容量和思維含量,要求學生在解答問題時要有清晰的邏輯思路、準確的文字表述、豐富的生活體驗和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這更加回答了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高考未來改革變化的方向和趨勢,以揭示和探討生命現象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以實驗設計和分析開發(fā)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以關注社會議題和熱點建立社會責任意識,以理解生物學概念促成生命觀念的形成??梢栽谶@種試題形式的改變下,圖表、文字、插圖等但究其內涵依然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情況。所以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關注生物教學資源的搜集和整合,通過甄別和篩選出符合學生當前學段的基礎知識、心理特點的素材,有針對地訓練。
3. 2020年命題預測
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伴性遺傳的綜合應用仍是命題的重點,考查的可能性較大。筆者認為2020年仍將以生物科技熱點(結合時事)為背景材料考查遺傳定律的分析、解釋、說明和應用,也有可能涉伴性遺傳結合育種,設計、探究、推斷和分析的綜合考查,難度不會加大但依然注重思維邏輯和語言表達。
四、 如何積極備考
(一)從考點對比看備考
通過考點比較可以發(fā)現當年試題盡可能地回避前一年的考點,避免重復性考查。非選擇試題明顯增加了分析推理及語言表述能力的考查內容,這啟示我們未來的高考命題,分析推理及語言組織能力將成為重要的能力考查方向。所以在備考中要以教材為中心,突出主干知識和重點知識的研究性學習,重點關注學生信息提取能力、推理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
(二)從問題設置考
非選擇題部分出現例如“判斷依據是”(2015年Ⅱ卷32題第2問),“寫出雜交組合和預測結果”(2018年Ⅱ卷32題第2問)等提問方式,這種問題不僅要求學生有較好的推理能力,更需要學生有較好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所以建議教師應該在高考復習中做好兩點準備:一是要針對某個知識點進行深入全面的剖析和探究,設置特色精品課程,如以“遺傳規(guī)律分析及基因顯隱關系判斷”“伴性遺傳特點”“人類單基因遺傳病的基因頻率計算規(guī)律”等為主題的課堂探究,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導學、預設學案、課上探究、課下訓練等形式進行專題訓練,專題訓練是最好的“押題”方式,有助于考前學生突破思維難點,建立概念間的關聯,同時也可以總結遺傳規(guī)律和解題技巧。二是通過課堂對于生物遺傳現象的觀察、提問、實驗設計和實施方案及結果的交流和探討,有助于學生在合作中交流意見,發(fā)表觀點,提升語言表達能力。這種形式更符合了新高考、新課改形勢下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落實。
(三)從課程標準看備考
為推動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創(chuàng)新,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的任務,以核心素養(yǎng)為教育宗旨的新課程標準在關注學生個體進步和多元發(fā)展的同時,更加關注了學生學習過程的實踐經歷。通過生動的情境創(chuàng)設、合理的問題設置、有效的任務驅動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積極動手、動腦、“動嘴”,通過合作探究完成學習活動和工程任務,從而加深了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分析和運用。高考,不僅是教育教學成果的綜合性檢測,更是學生實現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效果的有效評價方式,所以試題類型、內容都在指向一個核心問題“如何有效實現對于‘人的培養(yǎng)”。所以基于這種理念下,今后高考的命題素材則更加貼近生活實踐,考查方式則更注重思維訓練,評價體系則更加全面客觀。所以這就要求教師于課堂上積極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圍繞“核心問題”開展一系列的探究性活動,通過學生的質疑、取證、假設、探究、合作、歸納、創(chuàng)造等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和關鍵能力。
總之,分析高考命題規(guī)律可以幫助教師反思常規(guī)教學,讓教學活動有的放矢,讓課堂內容貼近生活實踐、讓教學設計注重素質培養(yǎng)。所以未來的高考,既要作為評價選拔的載體,又更應該作為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育人”型測試。
參考文獻:
[1]徐連清.2019年高考全國理綜卷生物試題的命題特點評析[J].中學生物教學,2019(9).
[2]鄒純忠.2018年高考理綜全國卷生物學試題分析及復習建議[J].中學生物教學,2019(8).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髙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