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要: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勞倫斯·科爾伯格采用“道德兩難故事訪談法”對青少年的道德認知發(fā)展進行了科學而系統(tǒng)的研究,進而提出了關于道德發(fā)展的“三水平六階段”理論。結合科爾伯格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對青少年面臨道德困境基于道德判斷所作出的道德行為選擇進行研究分析,判斷其所處的道德階段,進而辨證地分析、驗證其理論,以便更好地指導道德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認知水平,使其能夠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困境。
關鍵詞: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 道德困境 道德判斷 道德行為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7-0134-02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勞倫斯·科爾伯格從兒童道德認知入手,采用“道德兩難故事訪談法”激發(fā)兒童認知沖突,據此將個體道德發(fā)展劃分為“三水平六階段”。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構建了關于道德發(fā)展哲學、道德發(fā)展心理學和道德教育的實踐策略的龐大理論體系,形成了比較系統(tǒng)的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被譽為“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之父”。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青春期正是他們道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而多樣化的生活方式、多元的文化價值觀念、紛亂復雜的世界,使許多青少年的道德觀念處于迷亂、茫然狀態(tài)。本文對青少年面臨的道德困境基于道德判斷所作出的道德行為選擇進行研究分析,結合科爾伯格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判斷其所處的道德階段。
一、青少年道德困境及道德行為選擇
本研究主要對5名13—17歲青少年所面臨的8個道德困境進行研究分析。
例1:13歲,初二,女,雷熙婷。
社會生活中,13歲女生曾遇到過“目睹小偷偷錢包,自己糾結于是躲起來保護自身的安全,還是勇敢站出來制止偷盜?”這樣的道德困境。該女生認為,作為一名社會公民,對待這樣的違法事件不應該熟視無睹,但同時又要注意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谶@樣的道德判斷,她所作出的道德行為是采取一些機智安全的方法提醒被偷者。
結合“三水平六階段”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該女生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的觀念判斷偷盜這件事情是違法的;同時,又認識到作為一名社會公民,自己有義務通過制止小偷偷盜從而維護社會秩序,捍衛(wèi)法律權威?;谶@樣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該女生的道德發(fā)展階段極可能處于習俗水平中的第四階段“維護權威或秩序道德定向階段”。
例2:14歲,初三,女,未透露名字。
學校生活中,14歲女生曾遇到過“當幫助老師批改卷子過程中,恰巧批改到好朋友卷子時,是顧及友情少打幾個錯號,還是誠實地批改”這樣的道德困境。最后,該女生作出的道德行為選擇是遵循誠實原則批改卷子。因為該女生認為這樣做既是對好朋友成績負責,同時也是對老師信任負責。
結合“三水平六階段”道德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該女生遵循誠信原則,尊重教師權威,嚴格按照學校規(guī)范行事,不因維護人際關系的和諧而喪失原則?;谶@樣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該女生的道德發(fā)展階段極可能處于習俗水平中的第四階段“維護權威或秩序道德定向階段”。
例3:15歲,高一,女,孔子璇。
學校生活中,該女生曾遇到過“是否應該給好朋友抄作業(yè)”這樣的道德困境。如果拒絕朋友的請求,很可能就會辜負朋友的信任,進而失去這份友情;但如果答應朋友的請求,很可能會被老師發(fā)現從而無辜受罰。面對這樣的道德兩難困境,該女生所作出的道德行為選擇是“答應朋友抄作業(yè)的請求從而維系這段友情”。這表明,面對學校規(guī)范和人際關系,該女生比較看重人際關系,重視朋友對自己的信任,努力去維護人際關系的和諧。同樣在社會生活中,該女生也曾遇到過“扶不扶摔倒老人”這樣的道德困境,并且也曾因此被訛詐。但面對這樣的道德困境,該生坦言,如若再次遇到摔倒老人事件,自己仍會選擇攙扶老人。她認為面對老人生命安全和自己被訛詐這樣的兩難選擇,自己被訛詐不及老人的生命安全重要。
結合“三水平六階段”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該女生比較關注人際關系的和諧,注重朋友間的信任,看重生命的價值。基于這樣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該女生的道德發(fā)展階段極可能處于習俗水平中的第三階段“尋求認可或好孩子道德定向階段”。
例4:16歲,高二,女,吳雅婷。
社會生活中,該女生曾遇到過“公交車上應不應該讓座給老人”這樣的道德困境。面對這樣的兩難問題,該女生所作出的道德行為選擇是“不會選擇去讓座”。原因在于,面對長距離車程和極度勞累的處境,自己會首先考慮自己的處境,并且讓座也并非強制的。這表明該女生內心已具有自身的道德判斷準則,基于這一準則作出道德行為。雖然“公交車讓座老人”這一行為受到社會的廣泛提倡,但它并非法律強制絕對的,可以結合自身的處境,應現實要求而改變,并且自己的這一行為也沒有擾亂社會秩序。同樣在學校生活中,該女生也曾遇到過“撿錢應不應該上交”這樣的道德困境。最后,她所作出的道德行為選擇是“將錢上交于老師或保安”。原因在于,該女生認為私拿撿到的錢會違背自己的良心,內心不安。這也表明該女生內心已具有自身的道德判斷準則,能以自己內心的原則作為判斷標準進行思考,同時又能夠做到自律。
結合“三水平六階段”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該女生面對這兩種道德困境所作出的道德行為都是基于自己的處境和內心,以自身為基礎所作出的選擇,并且自己能夠做到自律,其行為也是在法律允許范圍之內?;谶@樣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該女生的道德認知發(fā)展階段極可能處于后習俗水平中的第五階段“社會契約道德定向階段”。
例5:17歲,高三,男,崔博。
社會生活中,該男生曾遇到過“應不應該扶摔倒老人”這樣的道德困境。最后該男生基于避免道德綁架的道德判斷作出“不扶”的道德行為選擇。這表明,在該男生的道德認知里已經具備“道德綁架”的概念,并能夠充分理解其含義。雖然社會廣泛提倡幫助老人,但此提倡并非絕對強制的,該男生基于自身的原則,不盲從社會輿論壓力,考慮此行為對自身所造成的影響。同樣還是在社會生活中,該男生也曾遇到過“中國式過馬路”這樣的道德困境,自己常常糾結于是隨大流闖紅燈,還是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待綠燈。面對這樣的道德困境,該男生認為,身為一名社會公民,交通規(guī)則作為一項法律,自己有義務去遵守。因此,該男生所作出的道德行為選擇是“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待綠燈”。這表明,該男生認識到個人應盡義務和責任的重要性。
結合“三水平六階段”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該男生認識到社會所提倡的規(guī)范作為一種社會契約并非絕對強制的,可以應大多數人的要求而改變;并且該男生也認識到個人應盡義務和責任的重要性,也能夠做到自律,自覺遵守法律規(guī)則?;谶@樣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該男生的道德認知發(fā)展階段極可能處于后習俗水平中的第五階段“社會契約道德定向階段”。
二、青少年道德發(fā)展階段分析
1.道德困境分類
本研究收集的5名青少年的8個道德困境數據樣本中,社會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占比62.5%,而學校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占比37.5%。據此,將本研究中作為樣本的青少年面臨的道德困境分為兩類:社會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和學校生活中的道德困境。
2.大多數青少年處于習俗水平,少數青少年達到后習俗水平
在所收集的道德困境數據樣本中,75%的青少年處于習俗水平,35%的青少年處于后習俗水平。在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中,科爾伯格認為9—16歲的兒童處于習俗水平,16歲以后達到后習俗水平。此研究的結果也印證了這一點。
3.道德發(fā)展受主客體的相互作用
科爾伯格認為,道德發(fā)展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個體通過各個階段的快慢有所不同。從以上分析可以發(fā)現,樣本中的15歲學生目前仍處于第三階段,但13歲和14歲這兩名學生卻已經達到了第四階段。這也說明,個體道德發(fā)展的快慢是不同的,并不是年齡越高,道德發(fā)展階段就越高。
三、青少年道德發(fā)展啟示
基于青少年不同的道德發(fā)展階段,道德教育應該循序漸進,適時引導,使其道德教育與道德發(fā)展水平相適應。鑒于道德發(fā)展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要積極構建社會、學校、家庭于一體的道德教育網絡,同時更要強調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1.營造青少年道德發(fā)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要加強宣傳,抓好輿論引導,營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從而消除錯誤的思想觀念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同時整合社會德育資源,充分發(fā)揮各類社會教育基地的引導功能。
2.加強學校德育教育
學校應該加強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選擇能力,使他們進入社會后,在種種道德沖突面前,能夠堅持合理的價值取向,發(fā)揮他們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3.加強家庭道德教育,夯實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礎
家長應該密切關注孩子道德認知水平的發(fā)展,自身做好道德榜樣,適時引導其作出合理的道德判斷,實踐正確的道德行為。
4.青少年自身主動學習
青少年自身也要加強道德知識的學習,積極參加道德實踐活動,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培養(yǎng)道德選擇能力。
四、結語
本文結合科爾伯格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對青少年面臨道德困境所作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進行研究分析,發(fā)現青少年普遍面臨著社會生活和學習生活中的道德困境;大多數青少年處于習俗水平,少數青少年達到后習俗水平;道德發(fā)展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個體通過各個階段的快慢有所不同。針對青少年道德發(fā)展的現狀,積極構建社會、學校、家庭于一體的道德教育網絡,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發(fā)展道德判斷能力,提高道德認知發(fā)展水平,實踐正確的道德行為。
參考文獻:
[1]Lickona,T.Education for Character:How our School Can Teach 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M].Nwe York:Bantam,1991.
[2]郭本禹.道德認知發(fā)展與道德教育:科爾伯格的理論與實踐[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3]李軍.新科爾伯格理論的發(fā)展及其啟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2009(7):46-47.
[4]魏靜.高中生道德類型與道德行為的相關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
[5]楊國順.科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及啟示[J].教育與職業(yè),2004(14):60-61.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