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寒照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將教育改革成技術信息化教育是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其中以微視頻資源為主的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手段為我國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不竭動力。微視頻教學資源不僅可以解決傳統(tǒng)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問題和難點,而且適應深化教育改革的理念,符合現代教育技術革新的要求,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率和質量。本文將對微視頻資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意義進行分析探討,總結微視頻資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微視頻;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運用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新課程改革,在這個大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道德觀和價值觀,這就必然要改變傳統(tǒng)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式。為滿足信息時代學生不斷變化的獲取知識多樣性的需求,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持下尋求適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新興教學方式,是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效率的關鍵問題。微視頻資源的出現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帶來了便利,它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出活躍的課堂氣氛,并且可以將知識進行拓展,使教學效果更為顯著,進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一、微視頻資源概述
微視頻又被稱為視頻分享類的短片,具體指個體通過手機、攝像頭、DV等多種視頻終端攝錄并將視頻上傳至互聯網進而播放共享的短則30秒,長則20分鐘左右的內容廣泛的視頻,這種視頻的形態(tài)十分多樣,它涵蓋了小電影、紀錄短片、視頻剪輯、廣告片段等類型。
微視頻最早出現并讓人們熟悉是在國外的YouTube網站上,它作為一種可視化可傳播可共享的媒體數據,被人們認為是媒體資源,因此微視頻還可以被稱為微視頻資源。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前進和發(fā)展,我國的社交平臺不斷涌現,微博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微視頻資源具有普遍適應性的特點,于是在微博上的傳播十分迅速,占據了廣闊的平臺市場。微視頻資源還可以用于教學,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并將課堂的教學效果進行優(yōu)化,具有豐富的教學意義。
二、微視頻資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一)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主體對象,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yǎng)學生成為高素質人才。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鮮明的特點,他們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發(fā)生著較為顯著的變化,在他們的心理層面上,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占據了主要地位,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漸加強。根據初中生以上的發(fā)展特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師可以采取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比如將微視頻資源應用到教學中來,構建情境教學,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觀看微視頻的同時進行精心思考,真正意識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價值。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應用微視頻資源進行教學,遵循了初中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和規(guī)律,對培養(yǎng)初中生的道德素養(yǎng)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二)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提升教師素養(yǎng)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啟發(fā)者和引導者,但是在傳統(tǒng)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扮演著課堂主導者的角色。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教師必須立足于本身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改變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弊端。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應用微視頻資源,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并且還能提升教師的素養(yǎng)。因為教師在尋找或制作微視頻資源的過程中,可以學到更多更新的信息技術和教學方式,并且拓展自身的知識面,促進教師改進自己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方式,進而提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道德素養(yǎng)。
三、微視頻資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傳統(tǒng)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極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無法保持思維活躍。對于初中生而言,充滿樂趣的知識學習可以讓他們更為投入地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視頻資源,可以創(chuàng)設出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初中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第五課《我自尊,我自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可以選取有關《晏子使楚》的微視頻資源進行播放,創(chuàng)設出強調自尊自愛的教學情境。在播放微視頻之前,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認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晏子使楚》又將教給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然后播放微視頻資源,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了解和觀看,就能夠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fā)學生對于微視頻內容的思考,進而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效果。
再例如初中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你了解自己的情緒嗎》一課,教師可以播放一段正值陽春三月、春暖花開的微視頻景象,創(chuàng)設出輕松的情境,在學生觀看完微視頻之后,設置問題:“在美好的季節(jié)里,大家想不想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呢?看了這個微視頻你們的心情如何?”這樣一個問題就可以引出本節(jié)課程的教學中心內容“了解情緒”,學生的回答便是情緒的表達。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運用微視頻資源,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自主學習的氛圍之中,引發(fā)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
(二)突破重點難點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有許多理論和理念,初中生因為思維發(fā)展不夠成熟,難以進行理解,這就導致那些理論成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在。為突破重點難點,教師可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運用微視頻資源,將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變得具體化,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例如初中人教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第六課《走自立自強之路》,對于初中生來說,國家是比較抽象的概念,自強對于國家的意義,學生也是難以進行理解,那么自強對于國家的意義和如何走自強之路就成了這一章節(jié)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播放《中華民族自強浩歌》微視頻資源來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然后選取《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高雨欣的微視頻資源,在播放之前,教師可以發(fā)問:“在觀看過程中請同學們思考哪個情節(jié)更為打動你們?高雨欣的夢想是什么呢?”然后播放微視頻資源,讓學生帶著疑問去觀看,通過情感感悟和體驗,學生們會找尋到自強對于國家的意義和走自強之路的答案,并且?guī)椭麄凁B(yǎng)成自立的生活態(tài)度,樹立自強的人生觀念。讓初中生在觀看微視頻資源時,感受到唯有自強不息才能擔負起社會責任的意識,進而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由此可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運用微視頻資源可以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運用微視頻資源進行輔助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課堂氣氛。教師要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為了應用微視頻資源而應用,而是要讓微視頻資源輔助教學,把握好微視頻內容理解的難易程度,進而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樊萍.將微視頻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8(24).
[2]邱爽.融合信息技術統(tǒng)整道德與法治教學資源探研[J].成才之路,2018(28).
[3]葛娜.基于生本理念的微課開發(fā)策略探究——以初中《道德與法治》為例[J].新智慧,2018(25).
[4]胡昕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提升學生媒介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8.
[5]王超.微視頻資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運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8.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