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霞
[摘要]就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而言,其首要任務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靈敏、縝密的思維習慣。而“問題引導”可以讓學生的思維連續(xù)性地向前發(fā)展。問題引導是緊扣文本關鍵開展提問的,有著典型的針對性特征。一般來說,問題引導總指向學生思維過程,并引發(fā)他們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進而鍛煉和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基于此,本文從激活小學英語閱讀課堂的目的出發(fā),談談問題引導發(fā)在英語課堂上的應用策略,以饗讀者。
[關鍵詞]“問題引導”;小學英語;閱讀課堂
問題引導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也是新型的學習方式。隨著英語閱讀教學的發(fā)展,這種教學方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吸收閱讀知識,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有目標性地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品質。通過強化問題引導法的效用,不斷在日常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英語提問和解答能力,全面提高學生英語的綜合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意識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為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意識,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創(chuàng)設恰當?shù)膯栴}情景,靈活利用課堂提問的技巧?;谛W生的學習特點,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要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閱讀問題情景,充分調動學生認知英語的熱情,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從根源上讓學生喜歡閱讀,思考問題。
首先,教師應重視創(chuàng)設有效的閱讀環(huán)境,給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在教《Welike our school》時,可以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帶領學生認知校園、班級,從而在豐富學生生活視野的同時,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講故事的形式,給學生講述一些有趣的校園故事,逐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通過將校園生活與英語閱讀相互聯(lián)系,給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不斷增加學生應用英語的機會,從而強化學生的英語意識。其次,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閱讀英語文章的力度,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一般來說,學生能否有效學習,主要依托于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問題引導法,逐步指明學生的學習方向。例如,教師在教《My dad is a doctor》時,可以深入學生的思維,對學生進行語法、單詞等知識的滲透,從而在發(fā)揮學生想象力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全面促進學生閱讀文本。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托一些有趣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如利用“醫(yī)生能做什么”等問題,不斷為創(chuàng)設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做鋪墊,從而逐步掌握學生對醫(yī)生職業(yè)的認知力,幫助學生深入挖掘文本知識。
二、抓住問題時機。調動學生英語思維
抓住提問的時機,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對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如果教師不能有效把握問題時機,很容易讓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維,無法有效消化學習問題,導致學生出現(xiàn)厭學的情況。基于此,教師需要做好備課方案,給學生更多回答問題的機會。通過將教學內容進行規(guī)劃,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從而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促動學生自主學習。
首先,教師應規(guī)劃提問的層次。通過利用小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通過利用大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英語思維。例如,教師在教《I have a rabbit》時,可以在教學開始前,給學生提出一些小問題,如“大家認識小兔子嗎”、“小兔子可愛嗎”等,充分調動學生對兔子的想象力。為了豐富小兔子的形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呈現(xiàn)小兔子活潑可愛的生活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內容。在學生結束文本閱讀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大問題,如“兔子有什么生活習性和特征”等問題,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從而在提升學生語文素質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能力。其次,教師應重視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不斷突出和強化重點知識內容,不斷提高提問的質效性。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依據(jù)備課工作,均勻講解知識點內容,從而使學生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不斷適應英語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正確閱讀,找到適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閱讀方法。通過養(yǎng)成帶著問題閱讀文本的習慣,不斷讓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鼓勵學生提問,促動學生英語情感
小學生的較小特點,他們在學習時會表現(xiàn)出缺乏耐心,缺乏興趣的情況。基于此,教師必須要鼓勵學生提問,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促動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情感,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因此,教師都應該對文本先進行深入的了解,鼓勵學生從文本出發(fā)提問,引導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理解課文,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獲得美的熏陶。
首先,教師應轉變教學思路,改善教學方法,不斷引導學生質疑問題。例如,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托文本閱讀,找到自身不理解的知識點。通過采用“一碗水端平”的教學態(tài)度,不斷表揚敢于提問的學生,從而促動所有學生提問。其次,教師應強化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有了學習基礎,才能有效提問。為了促進學生的質疑能力,教師應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不斷提升學生對英語的感知力,充分發(fā)揮主體學習模式下的探究學習的作用。再次,教師應根據(jù)閱讀教學內容,進行多方面的知識拓展。通過開展情景角色表演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感悟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shes my aunt》時,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小劇本。然后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扮演各個家庭成員。通過依托事先準備好的問題和答案,不斷在活動表演中強化學生的交際能力。另外,在劇本設計中,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有明顯錯誤的對話,從而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促進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最后,教師應利用問題導學法,不斷提高學生的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將閱讀教學情境化、趣味化、生活化,不斷將英語知識簡單化,從而促進學生深入學習英語。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信心。通過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鼓勵學生表現(xiàn)自己,從而幫助學生認知、理解問題,促進學生提高英語能力。
四、反思提問效果。強化學生英語能力
反思提問效果,能夠為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提供依據(jù)。一直以來,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文本時,總有一些學生不能進入狀態(tài),不能有效閱讀?;诖耍處熜枰浞址治鲞@些學生不愛閱讀的原因,從而制定策略性的教學方法,逐步激發(fā)這些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可以這么說,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進行提問教學,是增加師生互動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法。
首先,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必要的閱讀能力檢測,不斷分析教學效果,找到學生不愛閱讀的原因。例如:在學習“How much i8 it?”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進行提問“How much are you pencils now?”學生就會回答“Twenty cents.”“Fifty cents.”或者“One dollar.”單一的答案,不僅容易調動學生在課堂回答時的積極性,還可以在問答過程中促進小學生對生詞、生句的理解運用,鍛煉小學生的英語口語運用能力,更好地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提問教學的教學效率。所以說,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前,給學生提供一些和文本內容有關的文章,讓學生進行延伸性的閱讀。通過以提問的方式,掌握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其次,教師應構建教學評價體系建設。通過與學生進行更多的思想交流,教會學生提問題和表達自己,從而為學生學習英語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最后,教師應合理使用教學語言,不斷發(fā)揮自身的師表形象作用。通過給學生提問進行示范,不斷提高學生的提問、解答能力,從而從多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能力。
總之,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考量問題引導法的教學效用。通過合理利用各種教學技巧,不斷給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不斷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提問,在提問中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另外,教師還需要利用問題引導法,不斷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適應英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