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欽濤
摘?要 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來說,教師應當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靈活選擇教學策略,針對影響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相關因素,采取有針對性的方式,確保新課程改革和語文課堂的有機統(tǒng)一,促進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本文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jīng)驗,以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為例,對此問題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01-0158-01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語文和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語文課程更是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小學低年級語文知識包含了拼音和漢字的學習,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盡快更新教學理念,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引,科學有效組織開展教學活動,確保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影響因素
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但總結來說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學生因素對課堂教學有效性影響。小學生受心理及生理發(fā)育影響,且在心智發(fā)育上還較為欠缺,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難以保持長時間專注力,容易出現(xiàn)多動貪玩或注意力不集中情況,這種情況下便很難取得較高的教學成效。另外,小學語文在課堂教學內(nèi)容上通常都是識字等被動學習知識,這種類型知識點需要學生進行重復性記憶活動,而這對于小學生來說較為枯燥,學生長時間學習很容易出現(xiàn)厭倦情緒,從而影響教學有效性。二是教師因素對于課堂教學有效性影響。比如當前一些教師教學方式不當,依舊沿襲過去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模式,難以充分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熱情,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沒有產(chǎn)生主動學習意識,這種情況下教學有效性自然難以得到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注意從教學方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結合教學成效來調整教學模式,選擇與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情況相符合的教學模式,從而促使課堂教學有效性顯著提高。
二、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策略
(一)識字教學策略
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漢字教學來說,目前很多教師都選擇集中教學和分散式教學兩種模式,集中教學即是將生字集合在一起,優(yōu)勢在于學習效率高,但在課文學習之前進行教學始終拉開了字詞與文本的聯(lián)系,而分散式教學模式即是將生字、生詞放在課文中學習,優(yōu)勢在于趣味性更強,但可能對學生閱讀課文的節(jié)奏帶來影響,不利于教學的連貫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在集中和分散之間追求平衡,不僅要保證識字教學的獨立性,同時也應當和閱讀教學相聯(lián)系。如在《樹之歌》這篇課文的學習時,它屬于一首兒歌,文本中有很多樹木的名稱,可以讓學生集中識記,上課時將“梧桐”“楓”“松柏”等生詞提前識記,為課文朗讀掃除障礙。而《雪孩子》屬于童話故事,如果脫離語境學習生字顯得較為枯燥,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按照故事情節(jié)來逐漸推進,選擇適合的教學時機,有效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科學朗讀課文
首先是制定教學目標,為學生留下充足的空間,新課標教材內(nèi)的課文后都要求“正確朗讀課文”,這也凸顯了小學生朗讀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性。如在教學《坐井觀天》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就應當充分重視朗讀,在初步感知、分析課文、總結階段,都需要為學生朗讀課文留下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領悟。其次是針對不同體裁的課文有其不同的朗讀標準,小學語文低年級朗讀關鍵是正確與流暢,如果刻意要求學生“有感情朗讀”,則會影響其朗讀自信的形成,如《敕勒歌》在朗讀時要求學生合理延長字音,從而感受草原的遼闊與壯美;《拍手歌》屬于童謠,要求學生朗讀時表現(xiàn)出輕松活潑的狀態(tài);《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需要學生能夠將自己帶入進去,通過課堂角色表演的方式來讓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注意朗讀教學時不能夠盲目追求“整起”,而應當重視“正確”與“流暢”。
(三)培養(yǎng)閱讀能力
根據(jù)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組織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清楚了解學生的學情,掌握班內(nèi)孩子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點,這對于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閱讀能力是非常關鍵的。閱讀內(nèi)容屬于閱讀教學的關鍵所在,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取決于教師能否抓住重心、突破難點,因為學生必然會存在認知上的差距,要確保所有學生都保持一致是不可能的。如在教學《狐貍分奶酪》這篇課文時,教師對學生提出的閱讀目標是能夠讀懂故事,可以對狐貍說的話做出正確的判斷。閱讀時我們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nèi)容進行探討,去思考人物的真實想法:熊哥哥與熊弟弟沒有吃到奶酪,看似公平,但奶酪最終被狐貍吃了,這公平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討論,每組派一名代表說出本組觀點,在教師的總結下讓學生了解到課文傳遞的內(nèi)涵。
三、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屬于小學階段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對孩子未來的成長與發(fā)展至關重要,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引起充分的重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深化,還有更多更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逐漸衍生出來,語文教師要不斷總結思考,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新課改的目標,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帆.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的探索[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9(09):22-24.
[2]陳黎.淺談低年級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1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