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內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的今天,人們的關注點漸漸從學習的量轉變到學習的質上。新時期背景下,要突出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yǎng),旨在讓學生更好地應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順利融入生活。本文將以核心素養(yǎng)含義為出發(fā)點,結合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現(xiàn)狀,討論核心素養(yǎng)構建思路。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
一、 前言
核心素養(yǎng)即學生學習與進入生活所需要掌握的能力,包括終身學習意識,游刃有余地處理生活中的問題。所有學科都有對應的核心素養(yǎng),不同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內容并不完全統(tǒng)一,但卻有異曲同工之妙。初中道德與法治是學生道德品質引導的重要課程,教師要突出和展現(xiàn)自己的定位作用,做好學生能力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以端正的三觀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融入社會,意義深遠。
二、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建設意義
所謂的核心素養(yǎng)并非一種固定的內容,并且其養(yǎng)成要很長的時間,需要循序漸進。在學生適應社會、個人成長中,核心素養(yǎng)表現(xiàn)出的價值十分突出。核心素養(yǎng)主要就是文化基礎、自身發(fā)展和社會參與這三大要素,具體表現(xiàn)為實踐創(chuàng)新、責任擔當、健康生活、學會學習、科學精神和人文領域。核心素養(yǎng)作為一種特殊的素養(yǎng),并不僅局限于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凌駕于道德價值觀和感情之上。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能夠增強學生自主性、能動性,使學生具備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于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助力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道德與法治課堂現(xiàn)狀
道德與法治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讓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法律意識,旨在讓學生能夠理解社會現(xiàn)實,助力學生形成自我保護意識。
從現(xiàn)實條件來看,不少師生并不重視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在應試教育影響下,不少學校錯誤地認為,中考的關鍵就是在數(shù)語外拿到高分,沒有意識到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價值。除此之外,雖然道德與法治課程本身是從生活中引出,但內容卻有些抽象,這讓不少學生脫離實際,沒有重視這門課程。有些教師沒有用心,只傳授知識,不考慮學生理解和吸收的狀況,自然無法獲得良好教學效果。
四、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一)提高重視度、結合教學實踐培養(yǎng)學生國家認同感
道德與法治教育需要將關注點放在學生的終身成長角度上。初中階段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顯然并不成熟,此時此刻非常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幫助學生形成良性的認知態(tài)度,這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需要教師主動出擊,在教師的良性教育和引導下,學生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在此,要強調的是在言傳身教中,身教更為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努力營造良好氛圍,發(fā)揮榜樣作用,需要教師有高度的責任心、正確的三觀和良好的素質,秉承終身學習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教師要主動吸收各種新知識,以榜樣的角色參與到課堂當中,用自己的言行舉止感染學生、鼓舞學生,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帶動學生,增強學生的國家認同感。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國家大事、時政熱點,還有同學們身邊的實際,將其融合到學科知識這個載體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政治認同品行。
(二)結合生活打造情景培養(yǎng)法治意識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學生是非觀的培養(yǎng)十分關鍵,其源自生活,應用于生活。教師要主動結合生活實際,從生活中尋找契機、尋找案例,并將其應用到道德與法治課堂。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趣味性十足的課堂,活躍課堂的整體氣氛。比如學習《法律在我們身邊》一課,討論老人摔倒以后應不應當攙扶問題,教師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教學形式,讓學生組織排練。學生在親身實際參與活動以后,能夠從對應的角度看待問題,了解問題嚴重性和所需承擔的后果,得出更合適的做法。該過程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大膽發(fā)表看法,從中收獲啟示。學生在情景課堂上形成法治意識,了解如何保護自我。同時在實踐中,也明白社會全員是一體,需要全民共同參與,培養(yǎng)公共參與意識。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激勵學生,使學生迸發(fā)學習熱情,營造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現(xiàn)實性的問題中,具備初步正確的法治意識,培養(yǎng)法治精神。貼合生活的教學形式能夠引起學生的深度思考,使學生建立感情共鳴,幫助學生認知知識、消化知識。
(三)提高學生對時事的思辨能力
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社會熱點和追求。道德與法治教育平時需要多引入時事熱點,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情況制定熱點教育的追求與目標,使學生能夠理性看待問題。雖然部分學生的視野并不廣泛,無法全面看待問題,但是如果學生能夠自行探索和搜集資料,相信學生肯定能夠對知識產生深刻印象,比如道德與法治教師平時可以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播放各類道德與法治的新聞,讓學生多去觀察時事、了解國情,并引導學生對這些具體的實事進行點評,讓學生積累更多知識,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思辨能力,當學生從不同角度和渠道獲取時事熱點信息時,容易形成敏銳的觀察能力。如果學生愿意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有助于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開發(fā)。
(四)主動開展以探究為主的教育模式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不僅內容豐富,同時所運用的文字、語言也是比較抽象的,在理解的時候有些困難。而消除困難與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挑戰(zhàn)和探索嘗試。教師在課堂中,應多組織一些探究類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理解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種做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膽量,拓寬學生視野,完成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培養(yǎng)。如在學習《法律在我們身邊》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情境式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在情境中參與法律知識互動。這種探究學習模式改變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模式,調整教材內容和教學過程。學生在交流、對話中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法的道理。學生成為學習、互動的主體,充分展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定位價值。學生在探索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原理,產生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這在學生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中,展現(xiàn)出巨大作用。
(五)多多鼓勵形成動力
對于學生來說,有學習動力,才能夠學得更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刺激學生,使學生形成學習動力。同時,教師還應當結合學生在學習中的表現(xiàn)給出合理評價,鼓勵與鞭策并行,這樣學生就會產生學習訴求、學習欲望,提高教育效果。道德與法治教師平時應當多提問、多鼓勵。比如在面對學生回答錯了的情況時,教師應當讓學生再思考一下,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對一些平時表現(xiàn)不夠自信的學生,教師應當積極鼓勵,讓學生改變自我,意識到自己的價值。教師不能只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平時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表揚學生、鼓勵學生,采用科學的評價標準,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學習追求,提高學生內在涵養(yǎng)和修養(yǎng)。
(六)重視實踐,設置趣味作業(yè)
作業(yè)的作用有很多,比如預習、鞏固。作業(yè)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為了達成教育目標,教師就需要合理安排評價作業(yè),確保學生能夠在多元的實踐活動中,增加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社會認知度,培養(yǎng)學生以唯物辯證思維判斷事物真實性和理解知識價值的能力。比如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過程中,應將重心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上,突出問題開放性,實現(xiàn)對學生思維的拓展。不論是作業(yè)形式還是內容都要足夠豐富,重視研究,體現(xiàn)教育針對性,幫助學生感悟和理解理論知識,這樣才能夠展現(xiàn)道德法治教學效果。
(七)科學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要強調的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激發(fā)學生潛能和學習動力。正因如此,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教師選擇的方法應當豐富多樣,不能只看成績判定學生道德與法治的學科素養(yǎng),改變單一的評價模式、評價體系,要從實踐能力、思想品德素質等不同角度考評學生的核心素質,給出學生最合適的評價,激勵學生,讓學生產生我愿意學習、我能主動學習的激情和態(tài)度,切實有效提高學生內在涵養(yǎng)與品質。
在創(chuàng)建趣味性十足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時候,教師應基于核心素養(yǎng)條件角度考慮,做好學生道德素養(yǎng)、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具備和形成自學能力、自學態(tài)度,端正學習認知,培育終身學習理念。教師要站在培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進行教學,引導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力學生吸收和獲取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的內涵。
五、 結語
如同本文所敘述的一樣,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發(fā)展契機和條件,在學生核心品質成長中有巨大作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在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的同時,消除過去的教學弊端,針對實際存在的情況,多加努力,貫徹新課標要求和新時期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思想,提高教育效益。
參考文獻:
[1]何偉亮.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方法的探討[J].學周刊,2020(5):17.
[2]李明利.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20(6):68.
[3]擺雅紅.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07.
作者簡介:
鄒勝榮,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將樂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