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霞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yīng)著力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應(yīng)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審美情趣、思想道德修養(yǎng)。為踐行新課程理念,筆者在語文教學中,不斷探索,積累經(jīng)驗,運用“六多”教學法,指導(dǎo)學生學好、用好語文,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诖?,本文對如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作了系列探討。
【關(guān)鍵詞】途徑;閱讀;積累;運用
語文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語文課程應(yīng)該適應(yīng)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指導(dǎo)學生學習語文,應(yīng)著力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審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為踐行新課程理念,我在語文教學中不斷探索,積累經(jīng)驗,運用“六多”方法,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多閱讀
“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益于閱讀?!蔽颐拷邮忠粋€新的班級,都會向同學們強調(diào)多閱讀課內(nèi)外書籍的重要性,引起同學們的重視。然后,從圖書館借來一些故事性較強的、通俗易懂能吸引同學們的興趣的書籍來給大家看,并鼓勵他們在保護好書籍的前提下可以每天帶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回家閱讀,讀完之后跟大家分享自己印象最深、最感興趣的內(nèi)容。通過這樣簡單的方法,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就被我?guī)悠饋砹恕榱俗屚瑢W們一直保持這種閱讀的興趣,我不定時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我來講故事”的活動。先鼓勵熱愛讀書的同學,積極大膽地上臺講故事;再動員膽小的、不愛看課外書的同學也上臺,哪怕講一個簡短的寓言故事也好。對于勇敢上臺講故事的同學,我?guī)ьI(lǐng)全班同學給予熱情的掌聲鼓勵,并且獎勵一些小獎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班上愛閱讀的風氣已經(jīng)形成。課后,同學們經(jīng)常交流他們所閱讀到的新奇知識。當然,老師得時不時地向?qū)W生推薦各種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一部分學生家長高興地向我反映:他家的孩子回家后再也不是整天對著電視、手機了,做完作業(yè)都會捧起課外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
二、多積累
光靠閱讀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要求同學們多積累?!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避髯拥脑捀嬖V我們積累的重要性。在日常的閱讀中,我要求大家把“好詞佳句積累本”隨身帶著,讀到優(yōu)美的詞句千萬別忘了記下來。為了讓大家形成習慣,我在閱讀開始之時就要求大家注意積累,并且互相交流、閱讀其他同學的積累本,一兩周后再舉行“好詞佳句積累本”展覽會,評選出積累得又多又好、書寫工整的幾個同學予以獎勵。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人人閱讀,個個積累”的良好風氣已在我班形成。
三、多背誦
那么多的好詞佳句已經(jīng)閱讀了,也積累了,不背下來,過不了幾天又忘記了。怎么辦呢?我趁熱打鐵,對同學們提出了第三個要求:多背誦。當然,我先教給他們一些能夠又快又好的背誦方法,要求他們每天先背兩個句子、三個句子,逐漸背一個自然段、兩個自然段。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既能保持他們背誦的興趣,又能收到良好的積累效果。我還讓同學們互相交流自己背得好的訣竅,互相學習,揚長避短。幾周過后,大部分同學的背誦能力提高得很快,他們越背越有勁,不是很長的內(nèi)容,有些同學讀三兩遍就會背了。
四、多練筆
平時的小練筆雖小,但是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功底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經(jīng)常把小練筆穿插其中。比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我就穿插了幾次練筆。第1自然段簡介時代背景時,我讓大家結(jié)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寫第1個小練筆:日本軍隊對我國進行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時,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畫面?學習第3自然段時又提出第2個小練筆:班長馬寶玉帶領(lǐng)大家完成掩護任務(wù)準備轉(zhuǎn)移時,他們有哪些路可以選?最終選擇了哪條路?為什么選這條路?體現(xiàn)了他們的什么精神?第三個小練筆:第4自然段作者如何描寫五壯士英勇殺敵的情景?在剩下最后一顆手榴彈時,馬寶玉為什么命令大家用石頭砸敵人?第四個小練筆:學習第6自然段五壯士英勇跳崖時,作者描寫了班長馬寶玉的語言、動作,那他們跳崖前心里想的是什么?你想對他們說什么?我把這些小練筆穿插在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既讓他們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又讓他們感受到五壯士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更感受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
五、多演練
我經(jīng)常會挑一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和文言文讓同學們課后去排練,然后課堂上表演。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活潑的2016屆畢業(yè)的那班同學。學習完《將相和》一文后,我給大家布置了個作業(yè):分組去排練《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三個故事。我一直記得他們下課后,興奮地討論“誰演什么角色”“需要準備什么道具”“臺詞應(yīng)當怎么說”的情形。我也很期待他們的精彩表演。課堂表演開始了,“趙王”“大臣”們分別就位,他們會模仿電視上經(jīng)??吹降纳铣楣?jié),有模有樣地演著。忽然,急匆匆地沖進來一個“信使”,帶著一封信顧不得禮儀直接沖到大堂前,其他“大臣”正要嚴斥其不懂禮儀,聽到他焦急的聲音響起來:“趙王,不好了,秦王來信了。聽說是跟和氏璧有關(guān)的呢!”“趙王”連忙命“大臣”念出信的內(nèi)容……這一細節(jié)的增設(shè)體現(xiàn)了同學們對秦王的蠻橫霸道有了深刻的認識,增強了故事的曲折性,比起直接按照課文內(nèi)容表演就顯得更完整有趣了。接下來,藺相如機智勇敢地與秦王周旋的情節(jié)也演得逼真到位,深深地吸引了同學們,博得同學們的陣陣叫好聲。相比來說,《負荊請罪》這組同學在道具準備上下了一番功夫。他們動手用紙和膠紙做了個“和氏璧”;用我們農(nóng)村隨處可見的一種用于掃地的小竹子(小竹枝很多的那種)捆成一小捆當作荊條;還準備一根包裝繩。表演的同學脫下外套,把“荊條”背在背上,負荊請罪味道十足。上了這節(jié)課后,同學們對藺相如的勇敢機智、以大局為重的品質(zhì)和廉頗知錯就改的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六、多運用
“讀書若未能加以應(yīng)用,所讀的書等于廢紙?!边@是華盛頓的名言。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學以致用”,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運用。把自己平時積累、背誦起來的好詞佳句運用到平時的口語交際中去,運用到小練筆中去,更要運用到作文中去。在作文過程中,可以選擇合適的詞語運用到句子中去,也可以選擇優(yōu)美的句子運用到自然段的描寫中去,還可以靈活運用學到的修辭手法??傊?,我們所學的所積累的就是為了運用。當然,不能光為了運用而亂用,要把合適的語句運用到合適的地方去。這就需要我們用心推敲。只要敢于、善于運用優(yōu)美詞句,就能為我們的作文增色不少。
語文是思想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而多閱讀、多積累、多背誦、多練筆、多演練、多運用確實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邱立江.在語文實踐中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J].師道:教研,2012(5).
[2] 任國香.探索新課程的體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19).
[3]池毓亮.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銜接的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