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薇
【摘要】我國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合理開展閱讀教學,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進而達到語文教育的根本目標。如何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要善于發(fā)現(xiàn)、肯定學生獨特的思路和新奇獨到的見解;重視朗讀指導;大量閱讀積累;合理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為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語感;閱讀;朗讀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提升,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貫徹落實,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也漸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無論是在學習方式方面還是在評價問題方面,教師都必須要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爭取能夠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滿足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另外,需要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過程中,通過閱讀合理地對問題進行思考,通過閱讀提升學生的語感,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感受情感,進而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感培養(yǎng)既是基礎也是核心,當學生能夠對語言文字產(chǎn)生敏感的特性,就可以更好地學習語文。另外,具備語感的學生在對閱讀材料進行閱讀時,既能夠受到文化熏陶,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學習過程當中,不斷提升閱讀效果,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閱讀教學的作用,完善學生的語文知識結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訓練語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下是我膚淺的體會。
一、還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不同的學生,他們的性格存在差異,學習天賦存在差異,性格也存在差別,這就決定了他們對課文進行閱讀后的感受不會完全相同,甚至可能會出現(xiàn)完全不同的情況。所以教師不能夠用單一的標準去評價學生,也不能夠用單一的指標看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在語感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獨特的思維進行鼓勵,同時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否則可能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降低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開展《大森林的主人》教學時,教師向學生道出了文章的主旨思想:“獵人是大森林中真正的主人,在他饑寒交迫之際,較好地利用了森林的現(xiàn)有條件,不僅生存了下來,同時還提升了自己的生存技能,這份勇敢與智慧值得我們學習!”這時,有部分學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獵人沒有從主人的角度去對待森林,因為他沒有保護環(huán)境,不僅獵殺動物,還對樹木進行了砍伐,這不利于大自然的和諧發(fā)展,甚至可能會對環(huán)境造成不良的影響。”小學生由于受到環(huán)保教育的熏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較強,所以才能提出與課文主旨不相同的看法。
現(xiàn)有的語文教學強調太多統(tǒng)一,提問的內(nèi)容統(tǒng)一,答案統(tǒng)一,甚至連學生的情緒也要完全統(tǒng)一。部分語文教師在上課時還沒有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就對學生的閱讀情緒進行了要求,或激動,或沉重,這種強制性的要求都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不利于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yǎng)。所以教師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自主判斷。
二、還學生朗讀的權利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惫湃俗x書常常是書聲瑯瑯,余韻繚繞。而今的語文課堂卻極少能感受到這樣的朗讀氛圍,呈現(xiàn)較多的是支離破碎、枯燥乏味的文字訓練。其實無論是語感實踐,還是語感分析,都離不開朗讀。只有通過朗讀,才能夠對閱讀材料中的各項情感進行了解,并對作者的寫作方式進行細致的研究,感受漢語的魅力。所以,語文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語感進行訓練,同時對學生的朗讀行為進行指導。
1.在誦讀中表現(xiàn)語言的情趣感
語文課要重視學生的誦讀,充分發(fā)揮規(guī)范語言的榜樣作用。指導誦讀不能只停留在機械反復的層面上,要善于引導學生在誦讀中體察語感。例如,在朗讀《登鸛雀樓》時,教師必須要對學生進行引導:“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十分著名的詩句,同學們反復閱讀后是否存在什么想法呢?在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后,還需要讓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讀、配樂讀、表演讀、對讀等多種形式讀。如此一來,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詩詞的意境,達成教學目的。
2.在吟詠中體悟語言的意蘊感
從讀的類型上分,有出聲和不出聲兩種。出聲的一類又可分為吟詠和朗誦,吟詠是一種低低的、帶調的誦讀方式。“吟”可隨著閱讀者的內(nèi)心感受進行變化,具體的節(jié)奏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延長,在閱讀到材料尾端時,可嘗試應用鼻音,能夠對內(nèi)心的情感進行較好的表達。這種閱讀看重回歸于心的自我感受與體驗。而“誦”則是放聲朗讀,是一種理解后的情感表達。所以,閱讀課上的讀書方式,應當以“吟”為主,邊吟邊悟,直置爛熟于心,再放聲朗讀,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明確自身的理解水平。
例如,在以《林海》為基礎開展教學時,進行到第二自然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對段落內(nèi)容進行初步閱讀,之后再明確重點詞語,接著再向學生提出問題:“通過閱讀,你們能夠明白什么?”學生在進行細致的閱讀后,能發(fā)現(xiàn)很多形容詞都寫出了山嶺的姿態(tài)。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引導與啟發(fā),反復閱讀之后,就可以利用聲音的高低對山嶺的姿態(tài)進行表現(xiàn)了。
三、讓學生走進書海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說明了閱讀的作用。換句話說,閱讀的作用根本無須贅述。
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從低年級開始,就需要對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行激發(fā),因為對于很多低年級學生來說,閱讀都存在一定的難度,因為他們的認知能力還不高,理解水平也十分的有限,所以他們對閱讀存在一種抵觸感。除此之外,低年級學生愛異想天開,熱衷于看童話故事,所以教師可以以童話為基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之后再逐步擴大閱讀范圍。例如科幻故事、十萬個為什么、自然景觀、散文小詩、古詩文等,只要學生感興趣的,就積極鼓勵其閱讀。教師也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nèi)容,拓展教學活動,辦“詞句銀行”,讓學生把積累的好詞佳句輸入電腦保存,定期展示給全班同學看;教師還可以開展故事比賽、朗誦比賽、小品比賽、知識競賽、小報展覽等,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知識和語言的材料。
2.創(chuàng)設閱讀的空間
為保證學生有靜心讀書的時間,不僅要和家長溝通,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讀書環(huán)境,學校也可以開設大閱讀課,學生可以在課內(nèi)自由選擇讀物,無拘無束地讀,可以與同學合作閱讀,也可以獨立閱讀。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此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時要多思考,勤做筆記,遇到好詞佳句,不光要畫下來,還要對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摘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
四、讓學生沐浴陽光“語”露
如果能夠將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就可以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培養(yǎng)了。而對于校園來說,其是文化的聚集地,更是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的主要場所,如果校園有濃厚的文化氛圍,就可以促進學生進步。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校園文化進行創(chuàng)設十分重要,它能夠直接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培養(yǎng)。從自然環(huán)境的角度來看,校園的自然環(huán)境要優(yōu)美,如此才能夠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應對教學樓的藝術長廊進行設置,不定期展出師生的佳作;應對教室內(nèi)的讀書角進行設置,讓學生可以借閱書籍;應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nèi)硇膮⑴c到小報編輯等活動當中,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學生的視野必能得到拓展。同時要與家長聯(lián)系,要求家長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家庭讀書角”,經(jīng)常為孩子買書,與孩子交流讀書心得體會;家長要以身作則,多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教師應合理地組織語文實踐活動,開展信息實踐課,舉辦故事會活動、課本劇表演活動等,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利用網(wǎng)絡查詢資料,合理地進行交流,實現(xiàn)資源共享。課外組織學生進行參觀訪問、公益勞動、社會調查,讓學生能夠在豐富的活動當中運用語文知識,構建語感能力,積累材料與語感經(jīng)驗。
當然,學生的語感素養(yǎng)和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的規(guī)范化有密切的關系。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教師首先要身先士卒,以良好的語感去影響學生,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
總之,語文不僅是思想交際的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載體,還有它的思想性、社會性、實踐性等等都是客觀存在的,這些方面的被接受、被吸納、被內(nèi)化、被運用都離不開語感這層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把以培養(yǎng)語感為核心,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視為語文教學的本真,應該是語文教師教學改革理念和實踐的主導紅線。
【參考文獻】
[1]張建明.淺議語感與語感教學[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09).
[2]焦明晶.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感教學研究述評[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06).
[3]李艷波.加強語感訓練 提高語文素養(yǎng)[J].快樂閱讀,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