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瑛
[摘要]實踐表明,深度學習是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路徑。因此,教師要深入解讀數學教材,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使深度學習成為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助力。
[關鍵詞]深度學習;提升;數學核心素養(yǎng);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20)12-0019-02
深度學習,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fā)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深度學習無疑是有效的路徑之一。教師只有深度地教,才會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學生也才能深度地學,提高學習質量,促進深度學習的真實發(fā)生,最終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深度學習
1.課堂困境:虛假學習與淺表學習的普遍性
虛假學習就是假裝學習,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偽裝”,逃避學習。學生的虛假學習主要表現如下:遵守紀律(乖寶寶型);與教師高度配合,如神情同步等;假裝寫字、讀書、思考;不懂裝懂……若不仔細觀察,教師常常會把這些學生看成“學優(yōu)生”,可他們一到考試就露餡,這也是為何“認真”學習的學生經??疾缓玫闹饕颉?/p>
淺表學習以機械記憶和反復練習為主,缺乏深度思考,不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難以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深化。淺表學習者會完全遵從教師的“指令”進行學習,勤奮刻苦,即便教師講錯了也全然不知,照學不誤。面對稍有難度的問題,淺表學習者一般會等待或逃避,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
2.傾聽培養(yǎng):讓學生的學習真實發(fā)生
通過觀察不難發(fā)現,“學困生”和“偽學優(yōu)生”缺乏心理安全感,他們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而“學優(yōu)生”又常常占據課堂的“話語權”,長此以往,導致他們不斷向“想說一不敢說一不說”發(fā)展。要改變這種現象,教師需要營造自由、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消除學生緊張焦慮的情緒,而傾聽是有效的途徑之一。首先,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平等關系,學會俯下身子看學生,傾聽學生的學習需求,了解他們的學習困難和學習興趣,進而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為學生的深度學習做好充足準備;其次,教師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傾聽,并適時給予點撥,使學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關注、被理解、被贊同,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3.學習共同體:促進深度學習的有效抓手
學習共同體有別于學生的學習小組,學生、教師、家長等都可被納入學習共同體中,它的核心是所有學生互相傾聽、共同挑戰(zhàn)的“潤澤課堂”。學習共同體在課堂中通常呈U字形排列或以四人小組形式為主,教師的語言是簡潔精練的。聽課教師聚焦學生的課堂表現,在事前與師生交流得到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拍照、錄像等形式進行記錄,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但不要評估教師的教學質量,而要強調自己學到的東西。同時,學習共同體也是教師自我反思的共同體,不管是執(zhí)教教師還是聽課教師都要進行自我反思,課后研討能還原學生課堂學習的全部細節(jié)。這樣的學習模式,鼓勵每一位教師和學生挑戰(zhàn)高質量的學習,促進深度學習的真正發(fā)生,讓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有效落地。
二、整合有效的學習內容,促進深度理解
深度學習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整合有效的學習內容,可以學習單元為主,以核心內容為重點;所選的學習單元可以是教材中的一個單元,也可以是一類知識的核心內容。只有將孤立的知識聯(lián)結起來,才能進行有意義的知識建構,促進對所學知識的深度理解,達到靈活提取、遷移和應用知識的目的。
1.教材中的一個單元
例如,教學《分與合》單元,教學內容有《2~5的分與合》《6、7的分與合》《8、9的分與合》以及《10的分與合》,這四個教學內容循序漸進,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但是,這四個內容教學時側重點有所不同:《2~5的分與合》側重孕伏有序思考;《6、7的分與合》側重體會有序思考;《8、9的分與合》側重嘗試有序思考;《10的分與合》側重運用有序思考。因此,教師教學時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明確編者的編排意圖及各課時教學的側重點和關聯(lián)點,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習目標,將學生的深度學習落到實處。
2.多個單元組成的核心內容
深度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是多個單元組成的核心內容。例如,《分數的認識》這一內容,第一次安排在三年級上學期,認識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第二次安排在三年級下學期,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第三次則安排在五年級下學期,認識單位“1”及分數單位。這是逐漸完善、逐漸系統(tǒng)認識分數的過程,可以構成一個關于分數學習的核心內容。這種學習方式在總復習時更加適用,通過知識間的關聯(lián),對所學的有關知識整體分析,促進學生的深度理解。
三、實踐探究式學習,提升數學核心素養(yǎng)
1.問題導學,促進學生真探究
問題導學,指通過核心問題或“問題串”,引導和促進學生學習的方式。它以問題為出發(fā)點,以思考為核心,引導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例如,教學《認識折線統(tǒng)計圖》一課時,本課的核心問題為“既然點已經能看出數量的多少,為什么還要連成線”,教師可圍繞核心問題設計以下“問題串”:(1)點有什么作用?(2)線有什么作用?(3)為什么要把點連成線?這三個問題直指折線統(tǒng)計圖的本質,使學生通過思考探究折線統(tǒng)計圖中點和線的特點及作用,體驗到折線統(tǒng)計圖與條形統(tǒng)計圖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單元整體教學,提升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單元整體教學是從單元的視角,根據單元學習主題及學生的真實學情,對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進行整體把握,使教學脈絡更清晰,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例如,教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時,由于轉化策略不是新的教學內容,在以往的教學中已有滲透,所以教師先引導學生“向前看”,回顧曾經進行過的轉化活動,感悟如何將未知轉化為已知,使學生明確轉化是解決問題非常有效的策略;然后引導學生“向后展”,鼓勵學生運用轉化策略探究新知,解決新問題,拓展學習視野。
3.“長作業(yè)”研學,增強深度探究能力
“長作業(yè)”要求教師精選作業(yè)內容,精心制定作業(yè)要求,讓學生進行研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可將生活中的一些熱點問題巧妙地融人數學“長作業(yè)”中,如居民用電量、微信支付和搶紅包等,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探究逐漸走向深入,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落到實處。
四、匹配適切的評價體系,引發(fā)深度反思
深度學習要求教師在明確的教育教學目標下,匹配可操作的評價任務,再針對評價任務設計教學任務、教學活動、教學手段、教學流程等,從系統(tǒng)的角度實現“教一學一評”一體化。
例如,學生的家庭作業(yè)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的形式,借助一些優(yōu)秀的APP軟件合理選擇和設計作業(yè)。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情況,教師可通過手機端及時收取和查閱,這樣便于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有利于學生反思錯誤的原因,尋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
實踐表明,深度學習是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路徑。因此,教師要深入解讀數學教材,準確把握數學學科的本質,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使深度學習成為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助力。
(責編: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