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隨著新時代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在九年義務教育中,語文教學目的已經(jīng)從單純培養(yǎng)學生主旨大意歸納能力升級為培養(yǎng)學生語文閱讀綜合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逐步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通過指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但是,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過程中,由于學生識字能力較弱,語言邏輯能力和分析能力尚淺,導致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提高不明顯。因此,本文主要以人教版二年級教材為例,通過分析目前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和現(xiàn)狀,并提出相關教學策略。
【關鍵詞】語文閱讀;閱讀指導;閱讀習慣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其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篇章段落分析能力、文章鑒賞能力,以及思想感情感悟能力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進行課外閱讀教學,能夠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整合能力,使他們的情操得到有效陶冶。就目前而言,很多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偏低,存在此類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較低,或者學生年紀較小、家長重視程度不高等原因,導致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通過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和習慣進行培養(yǎng)、指導,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內容之一。
一、當前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不高的原因
根據(jù)最近幾年的教學統(tǒng)計和分析,很多小學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刻板,或者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合理;很多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對學習時間分配不合理,甚至有的學生每周的閱讀時間不超過5小時,導致在學習、生活中沒有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偏低的原因主要與學生的閱讀時間有關,由于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課外輔導和小升初壓力的影響,將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花費在課外輔導和課外興趣培養(yǎng)上,忽略了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死板,僅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使學生背誦閱讀答題模版,忽略了自主閱讀和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導致學生高分低能現(xiàn)象較為普遍。另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采用的方法不正確,在進行閱讀時較為死板,有時無法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層次分析,導致他們的閱讀能力得不到鍛煉。
二、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對策和方法
第一,營造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樂趣。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閱讀教學和培養(yǎng)時,學校應該針對低年級學生學習特點和大綱要求,對閱讀教學進行統(tǒng)籌安排,在教學過程中引領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并加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閱讀的觀念。同時要及時制定新的閱讀教學方法和閱讀規(guī)則,促使學生、家長、教師充分意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以及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正確閱讀方法,提高學生閱讀技能和水平。在教學過程中,學校應配合語文教學的相關要求和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條件,通過創(chuàng)建圖書室、閱覽室、閱讀角等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通過選舉閱讀小能手、閱讀組長、閱讀委員等方式,積極選樹正面典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無時無刻進行課外閱讀的意識,提高學生熱愛閱讀的興趣。另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校通過統(tǒng)一組織和安排各種閱讀競賽,采用答題和朗誦等方式,形成全校學生人人參與閱讀的濃厚氛圍,不斷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小學二年級上冊教學中,可以通過創(chuàng)辦低年級現(xiàn)代詩朗誦比賽,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充滿感情地對課文進行閱讀,進一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又如在具體的教材教學中,教師通過對課內閱讀《場景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等課文進行教學時,要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閱讀方法和朗誦方法,提高學生對詩歌閱讀能力的提高。然后,教師可以適時在班級中舉辦詩歌朗誦比賽,以此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并鞏固提升他們的閱讀樂趣。
第二,合理教學閱讀方法,提高學生閱讀技巧。精讀主要是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課文內容或者課外閱讀內容中一些優(yōu)美段落、經(jīng)典語錄等進行講解分析,同時提高學生反復閱讀課文能力,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熟練度,使學生的熟讀、精讀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分析課文中出現(xiàn)的大量比喻句、擬人句,使學生掌握相關的描寫手法,提高學生對黃山奇石的認識,通過重點分析這些句子和段落,并使學生反復閱讀,能夠鍛煉學生對精美句子的閱讀和分析能力。同時在指導學生進行速讀訓練時,需要通過反復閱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指導學生閱讀綱領閱讀的技巧,加強學生快速掃讀法的能力,使他們在速讀過程中能夠快速掌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另外,教師通過對不同文體、閱讀題材、體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加強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比如在閱讀人物傳記時,應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人物形象的閱讀能力;在閱讀童話故事時,應重點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分析;在閱讀詩歌、詩詞時,應鍛煉學生的語境理解能力。
第三,加強課內外閱讀指導,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力。比如在教材中《曹沖稱象》一課中,由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較弱,無法通過文字閱讀的方式理解曹沖的稱象過程。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法,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電腦動畫視頻、實驗操作、模擬課文內容等進行情節(jié)再現(xiàn)等方式進一步分析曹沖稱象的原理,促使學生通過積極發(fā)言的方式,闡述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使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總結,了解課文內容的主體大意,并通過撰寫讀后感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拓展。另外,教師通過引入課外閱讀課文《孔融讓梨》,促使學生通過舉一反三、收集資料圖片的方式,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和總結能力,以不斷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在對低年級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時,需要針對學生的學齡特點給予恰當?shù)闹笇?。在閱讀教學和指導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善于通過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指導、加強課內外閱讀指導等,進一步促進和提高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能夠有效拓展學生的認知,讓他們能夠閱讀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培養(yǎng)閱讀綜合能力,并促使他們能夠盡早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趙文麗.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與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內蒙古教育,2018(20):68-69.
[2]彭艷.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D].湖南大學,2018 (1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