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智
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如何使用教學語言和怎樣才能進一步錘煉教學語言成為很多教師所關切的問題。結合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實踐來看,仍然有少部分教師并不重視教學語言的設計,認為上課就是要講好課本知識,往往忽略了用什么樣的語言方式授課等有關教學語言的問題。文章以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為切入點,具體闡述教學語言的重要性,借助分析教學語言使用時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明晰教學語言提升修養(yǎng)和進行錘煉的措施,以幫助更多語文教師設計好教學語言。
關鍵詞:語文教師;教學語言;修養(yǎng);錘煉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8-08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4-0047-02
一、引言
小學語文的教學不僅考驗著教師的知識水平,更考驗著教師使用語言的水平。語文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在語文課程的教學中,在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教師往往肩負著更重的責任。
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如何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學語言的修養(yǎng),如何深度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也成為較為關鍵的問題。
二、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語言概述
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教師的教學語言就是指,教師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所使用的話語。從狹義上來講,這種教學語言僅指教師講課時說的話,從廣義上來講,還包括教師的板書語言、幻燈片語言,甚至是作業(yè)語言、學案語言等。由于板書語言、幻燈片語言等內容已經是教師經過反復推敲錘煉的內容,所以本文采取教學語言的狹義概念,重點研究教師在授課時怎樣注重教學語言錘煉。之所以要重視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因為語文教師應用課堂教學語言的情況會直接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1]
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多地是來自教師口中所說的話,這一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教學講求“聽說讀寫”四要素,而教師的教學語言正是影響著學生“聽”的首位要素,所以教師該怎么說、說什么內容、怎樣才能說得好特別關鍵。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如果能夠深度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并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學語言修養(yǎng),不僅有利于授課質量逐步提高,而且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能夠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表述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習興趣,在語言聆聽和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相關語文知識的理解。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時刻關注自己教學語言的使用情況,不斷地提升自己教學語言的修養(yǎng),進一步錘煉教學語言。
三、教學語言使用時存在的問題
在錘煉和完善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前,我們要先從日常的教學實踐出發(fā),切實分析教學語言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對癥下藥”。從實踐情況來看,教師的教學語言使用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教師語言中的語文基礎知識有所缺乏。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是就課文講課文,對教材中的名句金句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就是“這個地方比較重要,大家重視一下”。然而這些地方正是語文教學中最為基礎也最為重要的一些內容,我們很多教師卻并沒有把這些東西和授課的教學語言聯系在一起。其次,在教學語言的使用上,教師語言的口語化傾向比較嚴重?!斑@個”“那個”等詞句在語文教學中依然是頻頻出現,這就會導致教師在授課時重點不夠突出,學生在聽講的時候注意力不夠集中??谡Z化的語言在某些時候是能幫助學生進行理解的,但在授課時,特別是講授核心內容的時候,教師還是要堅持規(guī)范化語言的使用。再次,很多教師的教學語言缺乏藝術性和語文性。特別是課堂導入語平淡無味,語言缺乏藝術性。[2]這是語文教學語言的一個升華問題,很多語文教師只注重基礎的教學語言,卻忽略了怎么樣才能讓教學語言進行升華,怎么樣才能進一步提升教學語言的修養(yǎng)。這些問題都是小學語文教師在運用教學語言時所面臨的突出問題,更需要我們進行針對性解決。
四、提升教學語言修養(yǎng)和進行錘煉的措施
(一)教師要夯實語文基礎
作為教師來說,要想錘煉教學語言,首先要夯實自己的語文基礎。雖然基礎知識作為語文基本功教學的重要內容,不論是在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實踐上都有著重要地位,但在教學語言的使用上,我們依然要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積淀。在教學語言這個層面,教師一定要對教材語言爛熟于心,特別是課文中出現的經典詞句,要爭取做到入腦入心。這樣一來,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直接將教材的語言運用到教學之中。學生聽到教師說過這種“經典”的話語之后,進行課文學習時往往有著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師通過課本語言的運用,能夠為學生的學習進行前期鋪墊,同時幫助他們明晰重點內容,在具體進行課文學習的時候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夯實知識基礎的過程中,不僅要著眼于本篇將要講述的課文,更要重視課本的“瞻前顧后”。對已經學過的文章和將要學習的文章,如果其中有能運用到本次教學中的詩句、詞句,教師也要把它們加以運用。例如在三年級教學《絕句》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二年級教學過的《詠柳》的詩句,讓小學生從多個維度去思考古人眼中的春天,這也會使得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更加專業(yè)、更成體系。借助課本中的語句,教師在授課時所使用的教學語言往往具有更加專業(yè)性的特點,也能反復地提醒著學生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讓他們在學習當下課文的時候能夠及時地回顧過去、展望未來,真正借助教學語言的運用實現小學語文體系化教學,讓教學活動更加連貫,也更加豐富。
(二)減少口語化語言,使用規(guī)范化語言
在教學語言的具體使用上,教師要堅持減少口語化語言、使用規(guī)范化語言這個理念。伴隨著年輕教師的不斷補充,語文教學中方言化這個特色已經逐漸被消滅,但很多教師的口語化現象還很嚴重,所以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要努力避免口語化語言運用。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盡量放緩說話的速度,要讓每一句想說的話都先過一下腦子,盡量把口語化的內容轉化為書面語言。當然我們不能要求教師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必須是書面語,但是“這個”“那個”等口頭語要盡可能少地去使用。
由于學生在這個階段比較愛記下教師所說的話,所以教師要保證自己在講課的核心階段使用規(guī)范化的語言,要堅持做到“語言語語”(講語文語言,說語文話語),而不能胡言亂語,要做到學生記錄的文字都能起到語文教育的作用。通過教師所說和自己所記,學生進一步了解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應該怎么說、怎么用。在這種耳濡目染的語言環(huán)境下,學生才能進一步學好語文知識[3]。
在減少口語化語言應用的基礎之上,教師還要注重規(guī)范化語言的積累和訓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集體教研室的合力,在小學語文教師備課的過程中,大家除了要共同研討授課方式和授課內容,還應該就授課語言進行交流,對一些亮眼的精句,彼此之間要進行相互借鑒。在有可能的條件下,教師之間還可以進行講課比賽,由一些授課經驗豐富的教師做評委,具體點評每一位教師授課時的教學語言,讓語文教師在這種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規(guī)范自己的教學語言。與此同時還要大力開展示范課建設,讓那些新入職的語文教師能夠及時學習經驗,從教學語言的規(guī)范化使用入手,真正為他們提升語文教學語言的修養(yǎng),上好每一節(jié)語文課奠定堅實基礎。
(三)提升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和語文性
要想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學語言的修養(yǎng),教師還要注重提升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和語文性。這里指的藝術性和語文性,就是要求語文教師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進行語言教學時要注重旁征博引,要做到源自課本、升華課本,借助課外詩句、金句來提升教學語言的內涵與品質。[4]可以說這種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和語文性,正是對前兩步的一個升華,更有助于吸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進一步學習語文知識。
對教師來說,提升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和語文性顯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師可以采取“先借鑒、后創(chuàng)新”的思路。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教學資源的交互成了可能,所以教師更要抓住這個機遇,多去瀏覽學習國內知名教師的授課視頻,除了要了解別人的授課思路、授課方式,還要注重對別人教學語言的學習。
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進行反復揣摩,譬如在講授相同或相似課文時,名師是如何組織語言的,是如何旁征博引的,這些都是我們應當關注的點。網絡精品課的名師授課時的遣詞造句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的,其內涵的藝術性和語文性更是不言而喻,所以我們要積極借鑒,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教學語言的修養(yǎng)。
在借鑒到一個階段后,教師還要進行創(chuàng)新,借鑒學習的東西畢竟是別人的,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更要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結合班級授課實踐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如果班級的學生對古詩感興趣,那么教師在授課中講到描繪景色的文章時,可以列舉一些古詩文,這樣立馬就可以讓教學語言更加具有藝術性,瞬間就能吸引住學生的目光。如果學生對散文、小說等感興趣,教師也可以如法炮制,讓學生在學習相關文章的時候,通過藝術性和語文性的教學語言,真正融入語文環(huán)境之中,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五、結語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要想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yǎng)、錘煉自己的語言,就要從語文基本功入手,在夯實自己的語文基礎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口語化語言,使用規(guī)范化語言,只有這樣,才能讓小學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學習語言知識的最佳陣地。
當然,教師還要進一步揣摩語言的使用藝術,提升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和語文性,這樣不僅能夠為學生普及語文知識,而且能夠通過教學語言的運用吸引學生熱愛語文知識、熱愛語文課堂,真正借助教學語言這個有力工具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曉宏.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現存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8,32(32):36-37.
[2]李學欣.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把握和運用能力[J].才智,2015(1):199.
[3]李清臣,馮 嬌.真善美:小學語文教師教學語言的理想追求——以小學二年級A老師一堂公開課為例[J].考試周刊,2012(3):31-32.
[4]張曉明.用美的語言塑造美的課堂——論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J].課外語文,2016(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