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志梅
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反思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課堂反思對課堂教學的一些建議:重視課堂閃光點的積累,重視課堂缺陷的補救,重視課堂師生之間的“智慧的火花”,重視學生的新發(fā)現,以便加深研究。
關鍵詞:課堂;反思;積累;高效;調控
許多有經驗的老師非常注重課堂反思的積累,一節(jié)課下來,課堂深度夠不夠?課堂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學生的認知能力是否有提升?因此我形成了每個單元都寫課堂后記,把課堂中的一些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其實每個教師在每節(jié)課后,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實施進行回顧和反思,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案,作為今后完善教案、改進教學、總結經驗和探索規(guī)律的依據,并及時對課堂作出即時的反饋,是整個教學鏈條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建議和幾點說法:
一、重視課堂閃光點的積累
作為教師,每上一節(jié)課總有自己滿意的地方,這就是成功之處。諸如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某一應變得當的措施;雙邊活動開展的成功之處;某些數學思想滲透與應用的巧妙之舉;備課時未曾考慮到而在課堂上突然爆發(fā)的靈感和火花;這里也可以把一些在公開教研課在其他不認識的班級進行教學時候擦出的火花……都可以作為課堂反思的重要素材。
例如:教學百分數應用(一),教師的教法注重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在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商場購物、新聞消息等,創(chuàng)設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既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又認識到所學數學可應用于生活。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大膽地猜測,積極地討論,主動地探索,勇敢地嘗試,將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所以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主動。教學中收集的相關數據有以下例題:搜集到某商場打七折的售價標簽。
①大衣,原價:1000元,現價:700元。
②圍巾,原價:100元,現價:70元。
③鉛筆盒,原價:10元,現價:?
④橡皮,原價:1元,現價:?
無論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獲,課后及時地、詳略得當地把它記下來,以便日后發(fā)揮長處、發(fā)揮優(yōu)勢,對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將大有益處。
二、重視課堂缺陷的補救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分析,可以使之成為今后教學時應吸取、借鑒的教訓。這些失誤往往對以后的教學有促進和改進的作用。
例如:教師在執(zhí)教“環(huán)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出示例題:一個環(huán)形,它的內圓半徑是10厘米,外圓半徑是15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教師請同學用多種方法計算,然后教師提出哪種比較簡便,得出S環(huán)=π(R2-r2)的公式,讓學生應用公式進行計算。公式得出,學生應用公式解答習題的情況卻很不理想,錯誤率高達46.4%,課后分析原因,在于教師為了得到所期待的公式,在“哪種方法最簡便?”的問題下,刻意將學生引到一種算法上,從而匆忙得到公式。學生在后面的練習中,只會機械地套用公式,一遇到變化了的題型便無法應對。把此分析寫在課后記上,可以為教師今后的教學提供值得借鑒的材料,特別是在新教材的新的教學意念下,時時提醒教師不要輕易扼殺學生的不同算法、想法。每個學生都應該用自己最喜歡、理解最深的方法進行學習,對學生的身心都有很不錯的幫助和各方面的協(xié)調。只有不斷查找不足、彌補不足,教學才能不斷走向成熟。
三、重視課堂師生之間的“智慧的火花”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生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一閃即逝,必須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否則將會令人遺憾不已。通過課堂教學,教師把學生的“閃光”之處記錄在案,可以促使自己今后對這一方面加深研究,對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鑒。
我在聽一年級數學課分類知識《整理房間》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把房間整理好(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學生按學具、衣服、玩具等分類(學生根據用處來分,并不知道準確的名稱)分成四類后,一名學生提出疑問,不能把衣服和被子分在一起,教師沒有急于答復,而是重新整理了思路,要求學生分別說了自己分類的原因,每種物品間有什么區(qū)別?學生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下,積極思考,不但找到了答案,而且對這四種形體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經常對自己課堂中的機智之舉加以剖析,有助于教師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四、重視學生的新發(fā)現,以便加深研究
在課堂中,當學生產生產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時,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這對他們無疑是一種贊賞和肯定。這樣可以拓寬學習的方法、思路。
例如:“分類”一課教學時,教師啟發(fā)學生用不同的標準分類,當對一幅三個家庭圖進行分類時,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教師預想到的)進行分類,教師認為足夠后,剛要轉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時,一個孩子迫不及待地站起來說“老師,這幅圖還可以按穿裙子的、沒穿裙子的分。”另一個同學也站起來說:“還可以按背包和沒背包的分。”對于這些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教師順勢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使學生求異思維的積極性得到了保護和發(fā)展。把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課后記的內容記下來,可以為教師今后的教學設計提供素材。
五、重視課堂教學學生的更深層次的反思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在數學學習中將知識內化成自己的一種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運用發(fā)散思維,積極創(chuàng)新,改變以往教師一人唱獨角戲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講解“比例尺”這個問題時,可將枯燥的數學公式和生活中的學校、超市、郵局的地圖相結合。再如,超市在學校的200米方向,圖上的多長的距離表示實際的多長距離,學生不難得出結論,更可以聯(lián)系到郵局圖上距離和書店距離表示方法。
總之,課堂反思不但要記錄下來,而且貴在及時,貴在堅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長期積累,必有“聚沙成塔”的收獲。這樣做,不僅有利于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形式,也有利于為教師以后教學實踐的改良提供重要的保證。讓我們都來做有心人,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吉珊. 探究教學及其引入大學課堂的必要性與實踐反思[J]. 邵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3):130-132.
[2]易小軍,楊汝生,寧俊波. 教學反思對課堂效率提升的影響研究[C]// 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八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