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摘 ?要:迪克·凱瑞教學設計模型主張將教學看作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過程,對教學設計產生了很大影響?!爸型怆娪笆贰笔潜硌輰I(yè)學生的一門必修課,該文在繼承傳統(tǒng)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利用迪克·凱瑞教學設計對中外電影史這門課程進行了重新的規(guī)劃與設計,旨在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與相互寫作能力,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迪克·凱瑞模型 ?教學設計 ?中外電影史
中圖分類號:G4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1(c)-0118-03
教學設計是對整個教學活動的動態(tài)把握和掌控的過程,好的教學設計不但可以幫助教師控制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節(jié)奏,并且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很好的吸收與掌握,是教學活動成功的關鍵。系統(tǒng)教學設計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沃特·迪克和盧·凱瑞等。迪克·凱瑞模型具有很強的實操性,用迪克·凱瑞教學設計模型去設計“中外電影史”課程,有助于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
1 ?迪克·凱瑞模型設計介紹
《系統(tǒng)化教學設計》一書中提到,教學本身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由學習者、教師、教學材料以及學習環(huán)境等成分共同構成,因此,應該將系統(tǒng)觀貫徹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去,讓教學成為一個系統(tǒng)的整體。迪克·凱瑞設計模式的步驟和環(huán)節(jié)比較詳細細致,也更加貼近一線教師的實際教學,符合教學規(guī)律和實際教學情況[1]具體如圖1所示。
2 ?基于迪克·凱瑞模型的“中外電影史”教學設計
這里選取的課程是表演專業(yè)的必修課“中外電影史”,以第一章“電影的誕生”為例。該課程是評析外國電影各個歷史階段的主要藝術運動和藝術思潮、重要的電影藝術家和代表性作品,旨在梳理出電影歷史的發(fā)展線索和優(yōu)秀的藝術傳統(tǒng)。
2.1 通過評估需要來確定教學目的
“中外電影史”這門課主要幫助表演專業(yè)的學生了解電影史發(fā)展脈絡,為他們學習鏡頭前的表演打下堅實的基礎?!半娪暗恼Q生”這一章要求同學了解外電影發(fā)展的歷史脈絡,生長的時代背景、具備的藝術特征,對于電影史早期的重要人物和經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評析。
2.2 進行教學分析
“中外電影史”的教學過程基本上遵循課前預習—課上講授—期末檢測的教學模式,考核評價及考核內容如下:填空題10%,名詞解釋10%,單項選擇題20%,簡答題30%,論述題30%。
“中外電影史”是一門人文性學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相應的增加了對電影導演人格魅力與執(zhí)著精神的介紹,以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目標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各項心理指標、身體素質及綜合能力的發(fā)展[2]。
2.3 分析學習者和環(huán)境
教學設計不僅要確定教什么,還要了解學習者的特征、傳輸教學的情境以及所學技能的最終應用情境[3]。只有了解了學習者的基本情況,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教學設計。
(1)學習者分析。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而對于學習者的分析正是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之上,合理地制定教學方案,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學生是表演專業(yè)大三的學生,在接觸課程之前已經有過2年的表演學習基礎,他們曾經學習過中外優(yōu)秀小說改編與中外優(yōu)秀話劇改編這樣的課程,課程設計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先天優(yōu)勢,將中外電影史的講授與他們熱愛表演、表達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
(2)教學環(huán)境分析。
教學環(huán)境采用寬敞的理論教室或排練教室,既可以播放PPT又可以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根據課堂內容組織同學們在空間內自由發(fā)揮。
2.4 編寫行為目標
行為目標是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完成任務條件的說明。系統(tǒng)教學模式要求對教學目標的把握系統(tǒng)化,動態(tài)的掌握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實時的反饋進行修改和調整,“中外電影史”的教學目標分為3個領域,分別是興趣領域、知識領域(含知識延伸領域)、情感領域,具體如表1所示。
2.5 開發(fā)評價方案
設計評價考核的方面包括:知識掌握評價,能力提升評價、知識創(chuàng)新評價。根據終點目標開發(fā)的評價量表如表2所示。
2.6 開發(fā)教學策略
這一步的主要任務是選擇教學內容合適的呈現(xiàn)方式,從而促進學習者進行更有效的學習[4]。結合該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與學生者分析,該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設計如下。
(1)教學預備活動。
在教學前通過導入部分將學生帶入到課堂情境中。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判斷學生是否掌握前期知識,并將前期知識與該堂知識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
(2)教學內容呈現(xiàn)。
通過對行為目標的編寫和排序,確定了每個教學階段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參與情況。
(3)教學方法設計。
“中外電影史”的教法設計應該符合該門課程教學特點,學生的身心特征與興趣點,重點應該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與接受程度。教學方法主要包括課堂講授法、問答法、辯論法等。
2.7 開發(fā)和選擇教學材料
“中外電影史”這門課程,采納了鄭亞玲、胡濱編著的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外國電影史》。在教學內容上,綜合前人的經驗做出適應學生特點的教學PPT,同時,為了加深學生對于課程的記憶與理解力,發(fā)掘出早期電影的珍貴的影像資料,同時利用電影《雨果》作為教學材料資料有效地進行補充,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
2.8 設計并實施教學的形成性評價
完成教學材料的制作之后,在教學實踐中勢必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提高學習效果,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對教學實踐進行適時的評價。
2.9 對教學材料進行修正
根據形成性評價中搜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找到學習者學習效果不佳的原因并且改正。修改教學包括重新檢查教學分析的有效性、對學習者特征和起點行為的假定的可行性等,根據這些信息來更好地制定出適合教學的材料[5]。
3 ?如何在教學中正確運用迪克·凱瑞模型
在教育技術5個研究范疇中,教學設計被認為是教育技術對整個教育科學領域有最大理論貢獻價值的一個范疇,因此在教育技術學科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6]。盡管迪克·凱瑞模型有很強的操作性,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也存在著步驟繁瑣等問題。一個教學設計模型會對教師的教學設計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也不可太過依賴一個模型。迪克認為“教學需要的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存在于有經驗的專業(yè)人員的頭腦之中,而非模型之中”[7]。
迪克·凱瑞模型為我們提供了系統(tǒng)化的思想,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應該努力形成這種系統(tǒng)化的思維習慣,吸取教學設計模型中的精華,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和創(chuàng)新,重點是做到“授之以漁”,將學生及學習作為課程設計的根本出發(fā)點,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與創(chuàng)新學習的能力,使他們成為符合時代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杜俊娟.體育教學設計[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
[2] 張璐.系統(tǒng)教學設計模式在普通高校拉丁舞選修課中的應用研究——以中國地質大學為例[D].首都體育學院,2016.
[3] 張利桃,郭偉.基于迪克凱瑞模型的“思維導圖”教學設計[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2(9):90-96.
[4] (美)Walter Dick,Lou Carey,James O.Carey,著,教學系統(tǒng)化設計[M].汪瓊,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王麗華.論迪克-凱瑞的系統(tǒng)教學設計模式[J].外國教育研究,2004(8):38-41.
[6] 張文蘭.對教學系統(tǒng)設計理論的思考與淺探[J].中國電化教育,2003(5):13-16.
[7] Walter Dick. The Dick and Carey Model: Will It Survive the decade?[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96,44(3):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