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微
【摘? 要】? 本文簡單介紹了繪本資源,并以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為例,進一步說明繪本資源在相關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圍繞詳細的課程分析、課程設計等展開論述。
【關鍵詞】? 繪本資源;小學教學;道德與法治
繪本資源走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是與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基本相符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道德法治意識,升華道德情感,規(guī)范日常行為。經相關實踐證明,使用效果顯著,可大面積推廣。
一、繪本資源介紹
到目前為止,關于繪本尚未統(tǒng)一定義,但顧名思義可知,繪指的是圖畫,本指的是書籍,二者結合而成的繪本即為以圖畫形式構成的書籍,屬于圖文并茂的一種讀物,整體上具有文字簡單通俗,圖畫易懂,其中蘊含豐富哲理的特點。閱讀過程中,能夠對閱讀人的知情意行幾方面產生影響,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性熏陶,形成正確價值觀,與之相關的繪本資源可以解釋為繪本與信息資源的融合體。在實際閱讀過程中,繪本常見為紙質版書籍,但日常教學過程中無法始終保證學生均能獲得紙質書籍,在此情況下,可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將紙質版繪本轉換為網絡信息資源,例如電子版、視頻版、音頻版等,將傳統(tǒng)單一的資源獲取方式豐富起來,拓寬學生繪本資源獲得渠道。
二、繪本資源應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案例
以人教版小學道德與法治“遵守社會道德規(guī)范”為例,教師從本課要點中選出“愛護公物、文明行為”兩個板塊,圍繞板塊設計對應的繪本教學,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形成愛護公物、從我做起的良好文明習慣,意識到公物的公共性。授課之前,教師分析了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考慮到其愛玩、好奇心重的天性,設計了趣味性活動,借助繪本資源達到預期教學效果。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內,教師首先向學生發(fā)問“身邊常見的公物有哪些?破壞公物的行為有哪些?”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討論。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公物圖片,將教學引入生活實際后,為其播放繪本視頻。學生共同觀看視頻中角色與公物發(fā)生的故事,并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視頻中公物出現(xiàn)了什么狀況?如果你是視頻中的學生,你將會怎樣做?”借助此種方式引導學生站在公物角度上思考問題,最終深化本課主題,形成愛護公物的意識。
三、繪本資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具體應用
1.課程分析。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綜合性較強,以小學生實際生活為切入點,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品德,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隱藏的美,整體而言帶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特征。基本理念為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后將所學理論知識反過來應用于實踐,使之向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綜合發(fā)展,強調知行合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始終遵循對應的教學目標,著重強調教學重點與難點,無需面面俱到,但必須做到知識點清晰明了,可行性與科學性強,一直圍繞著學科課程目標而行。繪本資源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后,學生觀看繪本資源,其中角色可在某種程度上發(fā)揮出示范作用,由理論聯(lián)系至實際,屬于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的新突破,是現(xiàn)代教育的新嘗試。
2.繪本選擇。經過整理后筆者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繪本資源十分有限,且多半來源于國外,與國內學生實際情況多多少少有些出入。據(jù)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有必要積極尋求多方資源,豐富繪本,針對小學各學段的學生設計不同的繪本教學計劃,確定對應的繪本主題,堅持由淺至深的原則分級進行。例如圍繞熱愛祖國與家鄉(xiāng)這一話題,可選用與家鄉(xiāng)相關的繪本《花婆婆》,繪本主要內容為一位年長的婆婆回憶當年往事,回想在家鄉(xiāng)時發(fā)生的點點滴滴。語言簡潔明了,基本上與小學二年級學生的現(xiàn)有認知相符。又如《祖國處處有歡樂》繪本,主要是針對小學高段學生而言的,其中涉及到的交流無一不體現(xiàn)著少年對祖國的崇敬與熱愛之情,關鍵點在于愛國情懷,內容充實,既可保證趣味性,也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
3.活動組織。關鍵環(huán)節(jié)包括三個,分別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帶領學生閱讀繪本、設問后共同探討。詳細來講即為:教師利用繪本資源,有效吸引學生注意,使其樂于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便于后期工作的有序開展。繪本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僅需要單純閱讀,還可將此延伸開來,將其豐富為聆聽繪本音頻、跟讀、共同觀看視頻等,以多種形式提升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正式閱讀開始之前,教師可為學生設置一定的課堂問題,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思考,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其自主探究、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鼓勵小組合作,對于組員存在的疑惑,其他組員給予幫助與解答,在相互幫助中成長,強化個人能力的基礎上增強其團隊合作意識,有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辦拓展活動,引入思維導圖、情境教學等方式,支持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一類的途徑,增進個人成就感與體驗感,激起探究欲望。
四、繪本資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的應用策略
1.創(chuàng)設有效的課程導入。不管是哪門課程,導入環(huán)節(jié)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課堂導入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把新的知識自然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還可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使學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驅使下,自主地參與到對新知識學習的行動中去。為了做到這一點,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正式開始之前,時常會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和談話教學等,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自由歡快的課堂氛圍中自主地參與到對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去。以“我愛我們班”為例,教師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采用談話法與學生進行一個平等的對話,就校園生活、學習感受等內容進行積極交談,在交談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在學生訴說學習感受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探討和新知識有關的話題,通過這樣的話題引導,促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2.利用合適的信息技術。由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缺乏相應的繪本內容,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繪本教學的教學質量。對此,教師要廣泛使用多媒體,向學生生動直觀地展現(xiàn)繪本內容,促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通過一幅幅生動的動畫和圖片,清晰并深刻地理解繪本故事,體會其中所蘊含的道理。以“我們不亂扔”為例,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大熊抱抱》繪本故事中的內容,再為學生播放節(jié)奏歡快的樂曲,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歡快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歡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會集中精力觀看繪本故事的內容,并被大熊抱抱的行為所吸引,討厭那些隨意砍伐樹木的人,進而自主培養(yǎng)愛護公物的思想感情,為更深刻地理解這節(jié)課的含義打下很好的基礎。
3.設置合理的道德問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應用繪本資源不只是為豐富課堂的教學資源,更是讓學生在繪本內容的影響下,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產生探究興趣,并以繪本內容為基礎,促使學生在觀看繪本內容的過程中,對新課中所蘊含的道德內容產生深刻認識,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有效提升。仍以“我們不亂扔”為例,觀看了《大熊抱抱》繪本內容之后,向學生提出相關的道德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向其講解教材里的內容,通過繪本與教材內容的結合,使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問題解決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繪本內容進行角色扮演,親身參與,把道德認知轉變?yōu)榈赖滦袨?,為良好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打下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不同年齡段所需的繪本資源也存在差別,教師必須全面考慮當前階段學生的個體接受能力,選出最為適宜的繪本資源,確保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儲娟.繪本在低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8):67.
[2]陳曉瑩.基于繪本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J].亞太教育,2019(0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