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利
摘 要:心理學研究表明,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被動的思維。隨著生命化教育的推進,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開啟每一個學生的智慧,以問題引領課堂顯得尤為重要。在“大問題”教學模式下,學生能積極思考、大膽質疑、敢于表達,能在問題情境中提升學習能力,這些都能突出其學習的主體地位。筆者近年一直潛心研究“大問題”模式下的教學該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數學思維之花綻放于課堂。
關鍵詞:“以疑導學”;思維;質疑;生命化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0-28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03-0060-01
一、課前生疑,尋求學生的思維意識
教師課前布置預習作業(yè),讓學生完成預學單,能了解學生學習的程度,合理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如在“認識百分數”的教學中,筆者交代學生提前預習,并完成預學單。列出問題:①你在哪兒見過百分數?②你知道這些百分數表示什么意思嗎?③關于百分數,你想提出哪些問題?課前教師對這三個問題進行反饋分析,能有效把握這節(jié)課學生到底需要學習什么,從而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思維。學生在生活中對百分數早已不陌生,但對百分數具體表示的含義仍比較模糊,提出的問題也各有見解,如“百分數是什么?學習百分數有什么用?百分數怎么寫?”。顯而易見,學生通過預習,就能在課堂學習前大體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并能找疑點、提問題;課堂上再帶著問題聽課,進而通過課堂上的討論,掌握新知。數學課上,筆者經常會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這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是數學學習中的重要一環(huán)。
二、共同解疑,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碰撞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爾莫斯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彼裕辛藛栴}就能誘發(fā)和激起求知欲,學生就會深入思考。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學生自然會想到長方形長乘寬的面積計算公式,想到用相鄰的邊相乘;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要用底乘高的方式計算。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到底有什么關系呢?教師從學生的認知沖突出發(fā),引出本節(jié)課的大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生經過數一數、剪一剪、拼一拼、畫一畫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動,都有了各自的想法與結論。在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中,質疑聲、贊同聲時有發(fā)生,當小老師講到精彩處時,全班也會響起熱烈的掌聲?!耙砸蓪W”,以疑解惑,在與學生的對話中,教師充當了一名疑惑者,讓學生圍繞大問題,自主思考,讓他們在質疑、講理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獲取新經驗,學生們最終能多形式、多途徑、多層次地辨別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不能等同于相鄰邊相乘。用這樣的問題引領一節(jié)課,可以讓學生帶著研究的心理尋求答案,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使數學課堂生機盎然,這不正是教師尋求的生命化課堂嗎?
生成拓疑,擦出學生的思維火花。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把學習置于問題之中,并為學生提供自由發(fā)現、表達、質疑、討論問題的機會,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學習“估算”這一內容時,學生往往讓教師有點不知所措,因為學生估出的結果與正確答案相差甚遠。若把這個內容的教學置于生活情境中,許多問題也迎刃而解。如:四年級有學生350人準備去秋游,若乘坐45人座位的客車,租9輛車夠嗎?此時學生普遍通過四舍五入的方法這樣估算:把45人估成50人,9輛車能坐450人,遠遠超過350人,夠了!真能坐400多人嗎?此時學生很疑惑,明明不夠50人一輛車,這樣估一點都不保險,進而提出問題,尋求合理的估法。如果估成每輛車坐40人,9輛車就可以坐360人,肯定夠坐350人了,這樣估合情合理。學生在這樣的情境活動中會產生困惑,從而進入思考的狀態(tài)。在這種情形下,學生會積極反駁,大膽質疑,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在大問題的引領下,學生會生成新的問題,會產生思維的碰撞,會擦出智慧的火花。教學中,筆者認為大問題要精心設計,或由學生提出;或由教師質疑,引導學生探究,讓他們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途徑的嘗試活動,實現知識重建的教學模式,充分做到以學生為本,由問題來,到問題終。
參考文獻:
[1]黃愛華,張文質.大問題教學的形與神[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
[2]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