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傳統(tǒng)的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往往將閱讀與寫作教學當作兩個相互獨立的部分,以此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與寫作。如何割裂閱讀與寫作的語文教學,既無法使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限制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也無法使學生在寫作中加深對所閱讀內容的理解,限制其閱讀理解能力的發(fā)展?;诖?,我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引導下,嘗試采取不同的方式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良性互動。
關鍵詞:農村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研究
過去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講究“讀”就要專心讀,“寫”就要專心寫,很顯然和現(xiàn)在的教學理念是相悖的,如今的素質教育提倡讀寫一體化。讀寫一體化,即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必須有機的結合,不能作為兩個分支來講解,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之間游刃有余的轉化,促進語文修養(yǎng)和文化素質的提高。這種讀寫沒有充分結合的現(xiàn)象同樣出現(xiàn)在農村社會中,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中實現(xiàn)語文讀寫一體化呢?接下來,本文就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幾點淺顯看法,以供參考。
一、當前的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
在農村,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學生素質偏低,家庭教育意識薄弱,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影響了讀和寫的教學的和諧發(fā)展。即使新課標明確提出要踐行讀寫一體化,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在農村仍有一部分教師的教學思想難以轉變,還是認為大聲朗讀對于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更為重要,這種思想是片面的,閱讀是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寫作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地位。而且大部分老師在上課時,還是講得多,著重去講課文的意思和讓同學們背誦課文,而對于如何引導學生去深刻體會作者的情感思想卻沒有一個足夠的關注,致使學生上課昏昏沉沉,不知所云,能真正吸收的知識其實少之又少,而且課堂氣氛也調動不起來,老師也很是費解為何我上課如此賣力的講解,但是收效甚微呢?這其實就是把讀與寫給分離開來了。農村初中生的認識尚淺,見的世面很少,學習能力較為低下,所以他們獲得知識的來源大多是是通過老師的講解,所以教師一定要積極引導,不僅要讓學生讀,還要思考、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動筆寫,寫出自己的感受,只有把讀寫一體化踐行到實處,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進而提高語文水平。
二、農村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結合策略
1.探尋閱讀與寫作結合點
眾所周知,閱讀是語言的輸入過程,寫作是語言的輸出過程。關注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是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本任務。就我們所使用的語文教材而言,其所收錄的內容是在以讀學寫、讀寫結合、以寫促讀這樣的原則指導下進行編排的。既然教材是教師組織語文教學活動的載體,那么,我們在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需要立足教材內容,積極探尋讀寫結合點。一般都會根據教材編寫特點,按照主題單元整合的方式來尋找讀寫結合點。比如,某一單元的內容主要是以“愛”為主題的。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就可以從整體閱讀的角度入手,對每一篇文章進行分析,尤其在閱讀散文的時候,通過“形”來探尋其中的“神”,以此在把握文本的描寫內容、描寫方式等過程中感知、理解作者蘊含其中的情感。在這一過程中,要著重引導學生對作者是如何在文本中通過狀物、景物等描寫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的。在這樣的文字分析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還可以實現(xiàn)與作者的情感碰撞,在豐富的情感驅使下,嘗試利用文字描述自己的經歷、情感等,以此在閱讀內容寫作手法、表現(xiàn)手法等模仿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進行文字創(chuàng)作。
2.提煉閱讀方法,為寫作打下基礎
閱讀是學好語文的一個重要途徑,那么朗誦和背誦都是閱讀的一部分。朗誦就是把文章充滿感情的高聲讀出來,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口眼腦這三個器官協(xié)調完成,通過大聲朗讀,一方面能夠鍛煉學生們的自信心,活躍課堂氣氛,還能讓學生再去深刻地理解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這篇課文就像看電影一樣的在自己的腦海里放映,那學生自然就又加深了對于課文理解的深度了。13-16歲正是學生記憶知識的大好時光,所以老師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一特質,鼓勵其背誦好詞好句好段落,為以后的寫作積累素材,打下良好的基礎,還能鍛煉學生的記憶力。因此,在農村語文教學課堂上要更好地實現(xiàn)讀寫結合,也就需要進一步強化對學生閱讀方法和朗誦能力的培養(yǎng)。由此可見,閱讀是學好語文的必經之路,也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只有掌握了閱讀的技巧,學生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意義。
3.應用模仿法開展讀寫結合
模仿法是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最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因為語言的學習往往是以模仿為起點的,只有在不斷的模仿中,學生才能積累語言知識,獲得運用語言的方法。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立足文本內容,對于其中較為精彩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仿寫,以此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在指導學生仿寫的時候,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對句式表達的模仿、對過渡照應的模仿、對表達手法的模仿等。
以《背影》該內容為例,在引導學生閱讀到“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這一段的時候,引導學生對父親的衣著、動作等進行分析,自主地在腦海里描繪這樣的場景。之后,則鼓勵學生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通過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描述來展現(xiàn)自己的父親的形象,并在形象展現(xiàn)過程中寄予情感。在這樣的模仿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再次理性地分析、理解文本內容,還可以獲得寫作機會,在一點一滴的訓練中使其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
總之,在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讀寫結合教學的作用,積極探尋讀寫結合點,采取多種方法,來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寫作,寫作中理解,以此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鄧春艷.淺談農村初中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研究[J].教育(文摘版):00042-00042.
[2]孔祥永.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讀與寫結合教學嘗試[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000(012):P.92-93.
黃巧 重慶市永川區(qū)漲谷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