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斌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不斷地發(fā)展,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逐漸發(fā)揮學生課堂學習主體性,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問題式教學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核心思路,能夠幫助教師更迅速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本文結合高中地理課堂中問題式教學應用的積極意義,提出促進課堂教學應用的發(fā)展方法,希望廣大教師可以在具體教學中發(fā)揮出問題式教學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應用研究
高中地理知識內(nèi)容更加復雜而且更加有深度,學生需要花費足夠多的精力才能理解透徹。但是不少學生受初中地理“副科”的影響,對地理課程重視度不高,而且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所以,教師需要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問題式教學就是可供選擇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觀,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一、新時期高中地理課堂中問題式教學應用的意義
1.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
問題式教學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對教師的過多依賴,而是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自己進行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很多教師用灌輸式教學方法,牢牢把控著教學課堂,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而且學生的課堂參與機會有限,幾乎不能自主學習。而新課程的改革強調(diào)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在問題式教學中,教師將課堂留給學生,使其由靜轉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大大提升,從而轉變?yōu)閷W習的主動者。而且教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互相討論,從問題視角出發(fā),到問題得到解決,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構建高效課堂
學生成為課堂重要的參與者,學習興趣濃厚,學習質(zhì)量自然有所提升,但問題式教學不僅僅局限在這一點,更在于其能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積極學習態(tài)度的形成,這是學生能力得以增強的關鍵。構建高效學習課堂不僅需要學生具備學習主動性,更要學生有良好、合適的學習方法和思路。教師要從問題視角幫助學生快速發(fā)現(xiàn)課程重點難點,使其提出問題,并結合課程解析和習題進一步分析問題,然后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解決問題,進而對課程重點難點快速掌握。這樣清楚明確的學習思路對于高效課堂的構建有極大推動作用。
3.改革地理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模式都是從教師角度出發(fā)看待課堂、看待地理課程,教師更多的是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課程理解設計教學計劃內(nèi)容,缺乏對學生接受能力的認識和重視,這就導致了很多時候學生是在盡力追趕教師教學進度。而在問題式教學中,課堂的主角轉變?yōu)閷W生,教師轉變?yōu)橐龑д撸菇處熣嬲龅綖榱藢W生學習而教學。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大的自主性,在教師的課程安排下,學生可通過不斷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來促進自身能力的提升,也不再局限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進一步拓展地理知識學習,結合自己的興趣提高地理素養(yǎng),增加知識積累。這種模式使地理教學模式由封閉轉變?yōu)殚_放,使學生能夠接觸更多內(nèi)容,從而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huán)。
二、新時期高中地理課堂中問題式教學應用策略分析
1.結合學生能力進行問題設計
高中地理課堂問題式教學給予學生更多的課堂自主性,也不能忽視學生本身對復雜知識點的理解存在不足,教師應該結合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資源,問題設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使學生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獲取知識。例如,學生在學習人教版高一地理《大規(guī)模海水運動》時,重點難點在于全球各處洋流的位置、變動以及影響,全球洋流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在不同季節(jié)還會有特殊的變化,再加上對周邊地區(qū)的影響也各不相同,學生在理解和記憶時會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將各處洋流按照特征和影響的相近性劃分不同區(qū)域,比如為學生提供一些世界重要漁場位置,如北海道漁場、舟山漁場以及秘魯漁場,讓學生結合洋流分析為什么這些地方能夠形成優(yōu)良漁場,也可以結合一些視頻影像資料,讓學生在理解上更加直觀。通過了解這些漁場的位置與形成原因,學生知道這是由于寒暖流交互而成的,間接地掌握了幾處洋流位置,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對其他特殊洋流的變化進行分析,為什么印度洋流會出現(xiàn)夏順冬逆的情況等等,讓學生在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之后再進行問題深化。
2.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討
問題式教學顯然不能讓學生完全獨立進行問題的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畢竟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所欠缺,教師要結合小組,通過組間成員合作取長補短以促進學生解決問題水平的提升。分組要在學生自由結合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習慣、性格等方面進行細微調(diào)整,確保能力均衡和組間和睦,保證學生不掉隊、不喪失學習動力。例如,在廣州石質(zhì)文物風化狀況及其保護科普系列活動中,帶隊教師在活動的第四站丹霞山野外科考活動中就應用了問題式教學方法,在鼓勵學生獨立探索記錄完成任務的同時,也設定合作考察任務,鼓勵學生合作共進。丹霞山地貌是高中地理課程中幾種特殊地貌之一,典型的紅砂巖石質(zhì)。學生通過合作,相互之間進行多種形式交流,或分工探索,或資源共享,在探索當?shù)氐孛矊嶋H情況時進行很多細致的記錄工作。廣州地區(qū)丹霞山地貌主要是受風蝕影響,出現(xiàn)嚴重剝離現(xiàn)象,同時周邊一些建筑物也有相同的情形,植被狀況和其他地方有明顯區(qū)別。學生在具體的活動手冊上將探索的信息和自身理解、問題、建議等詳細記錄下來,教師對學生問題認知以及合作表現(xiàn)進行評價,使學生不僅學習到很多知識,也培養(yǎng)了他們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習結果總結反饋
問題式教學雖然對學生學習效率和質(zhì)量的提升有不錯的幫助,但是在教學結束之后,如果學生沒有進行一定的知識總結和教師反饋,學習效果會大大降低。這方面在于學生自主性較高但暫時欠缺對知識理解內(nèi)容的辨別能力,需要教師進行總結性的反饋工作。以廣州石質(zhì)文物風化狀況及其保護科普系列活動為例,學生雖然結合教師要求和活動任務指導做了很多的觀察和記錄工作,同時也認真思考了丹霞山地貌形成的原因,但是沒有將自己獲得的各種信息進行整合和深化,關鍵還是由于學生對自己獲得的信息沒有足夠的辨別能力,對自己問題的提出與解決沒有足夠信心確保正確合理性,這需要教師介入引導。教師要通過對活動手冊的評價和活動結束的總結,讓學生對各種信息有明確的認識,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重新回顧了活動的經(jīng)過,對自己不足的地方有所反思,使自己對丹霞山地貌與風化問題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學習《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時,學生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的整體性問題理解不夠深入,而差異性之間又往往會出現(xiàn)內(nèi)容割裂的情況,這導致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難以達到教師制定的教學標準。比如,教師結合黃河下游地上河問題,向學生說明在黃土高原上游水土流失對下游平原的影響,這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中整體性的表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chǎn)生新的問題并進行分析,但在得出結論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往往受自身能力的限制,無法準確闡明,這就需要教師介入引導。教師應結合教材基本知識引導學生將其與自己的知識體系融合,以促進學生更深入的理解。
總之,新時期問題式教學對高效學習課堂的建立很有幫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設定問題,并提供一定的教學資源支持,在小組合作與總結反饋中促進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從而促進學生樹立問題觀念,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 李永芳 .新課標下高中地理課堂問題式教學應用探析[J]. 教育科研,2019(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