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物理是提升中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課程,相比于其他課程,它屬于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科目。初中物理的“自主建構”其實就是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實現(xiàn)對學生的引導培養(yǎng)。本文對建構主義進行簡單地介紹,并重點探討初中物理“自主建構”的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初中物理;自主建構;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4-0055-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4.051
一、建構主義的概念
建構主義最早源于兒童認知發(fā)展的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亞杰、科恩伯格和維果斯基。他們基本都是心理學家,并且在研究個體認知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這一理論。運用建構主義可以更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guī)律,并以此為探究點促進個體的高效學習。而建構主義運用在學生的實際學習中,其實就只有一個核心話語: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索,通過自主探索得到發(fā)現(xiàn),并運用已經(jīng)學得的知識來實現(xiàn)意義建構。這種方法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它主要讓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而教師只是引導者,更多情況下不是傳授者。建構主義與之前的教學理念最大的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建構主義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diào)的是“學”,這種“學”很顯然是主動學習探究;而傳統(tǒng)的教學則是以教師為中心,強調(diào)的是“教”,這種“教”也是主動教,但是“學”則成了被動學習。因此,從它們的理論意義來看,建構主義和以往的教育理念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理念,彼此互相對立,存在著很明顯的分歧點。
基于這種定義,建構主義可以在學生的學習中發(fā)揮幾點重要作用:(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2)通過合理的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找到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利用已知的知識建構新知識的意義;(3)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并掌握規(guī)律,自行糾正錯誤的認知觀念,得到新的知識體會。
二、關于初中物理“自主建構”式課堂的構想
“自主建構”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出發(fā)點來設置的。一般來說,這種模式都包括四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先行設計、有效引導、自主建構、精彩呈現(xiàn)。課堂教學總是會圍繞三個要素來展開——教師、學生、教材,基于它們?nèi)叩年P系,課堂教學又會產(chǎn)生幾個問題——教什么、如何教、怎么學。
教師是課堂學習的設計者和引導者。學生要想有效自主學習,就需要通過教師的科學指導來“自主建構”,提高學習能力。將建構主義運用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有利于“自主建構”的課堂教學有序開展。教師在運用這個理論之時,將物理問題進行具體化設計,并將教材中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連接起來,讓其更加生活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在與學生針對某個問題探討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敢于質(zhì)疑、勇于交流,借此了解學生的想法思維,并啟發(fā)學生進行一些拓展思考。另外,教師是學生建構知識的主要指導者,這個指導者也應該是一個忠實的支持者,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三、初中物理“自主建構”式課堂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在教學設計中創(chuàng)設情境
情境創(chuàng)設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它將所學知識經(jīng)過巧妙轉(zhuǎn)化,設計成教學情境,即將知識具體化,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刻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就不能單純讓學生記住一些概念和原理,而是讓學生獲得更加結構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比如說,在教學“參照物”的概念之時,教師可以不讓學生死記概念,而是將一些應用參照物知識的問題交由學生自主探索,就像“同步地球衛(wèi)星繞地球一圈需要多久”之類的問題。同時,教師不應該重視學生練習的數(shù)量和難度,避免給學生造成畏難心理,應該注重學習的質(zhì)量,讓學生能夠建構真正的知識體系。
(二)鼓勵學生對問題的多角度探索
“自主建構”就是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建構,這種建構不是循規(guī)蹈矩地對知識進行理解,而是采用更加靈活的方式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讓知識在建構中逐漸變得豐富、穩(wěn)定起來。因此,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去分析和探究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借此鍛煉自己的拓展性思維。比如說,在“光的折射”教學中,教師可以找兩個水杯和兩只鉛筆,一只水杯裝上水放進鉛筆,另一只水杯不裝水也放進鉛筆,然后讓學生每人提出一個問題或者是解析一下兩者的狀況。在學生發(fā)言結束后,教師讓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并通過查詢、實踐等方式解答問題,探索光的折射原理。
(三)加強師生的互動交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環(huán)境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片適合自主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教師首先要增進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喜歡上課,而不是厭惡。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增加與學生的互動,積極了解學生的學習障礙,并盡量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只有在師生關系融洽的環(huán)境中,學生學習才更有動力,自主學習的興趣也會更加強烈。
參考文獻:
[1]巫冠華.初中物理“自主建構”式課堂教學實踐與思考[J].創(chuàng)新時代,2018(2).
[2]闕小周.初中物理建構"以學生為本、探究導學"教學模式的探討[J].物理教學探討,2002(6).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汪婷婷(1983.8— ),女,漢族,甘肅隴西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