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嬌
【摘 要】生本視域下,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構建自主學習課堂。本文以蘇教版生物教材為例,從多個角度探究構建生物自主學習課堂的方式。以期為更多生物教師提供參考,優(yōu)化生物教學效果。
【關鍵詞】生本視域;生物教學;自主學習課堂
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形成了與之相對應的新課標。正因如此,生物教學的理念、方式與方法均發(fā)生了顯著變化,目的是進一步滿足學生的需求。初中生是生物教學的主體,需要得到專業(yè)、系統(tǒng)的教育。所以,教師必須構建全新的教育平臺,鼓勵其主動參與到課程中,在掌握理論知識之外,具備較強的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一、全面落實新課標的要求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新課標的要求進行反思,明確以往教學中的不足,從而制定針對性的解決策略。生本視域下,教師需要提高對學生的重視,將學生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自己則發(fā)揮引導、指導的作用。此方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以新課標為基礎開展的反思,是一個動態(tài)、長期的過程,并不能在一朝一夕之間實現(xiàn)。在該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新課標的內(nèi)容、多年教學的經(jīng)驗,制定全新的教學方案,并將學生的興趣、需求等融入課程。此方式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尊重,能夠彰顯其在課堂中的主地位,可為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奠定基礎。
例如,在講解“植物的發(fā)育”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新課標的要求,立足生本視域,開展課程教學。課程正式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如:種子為什么可以發(fā)芽?種子在什么條件下可以發(fā)芽?有的種子為什么不能發(fā)芽?此時學生會陷入深思,但因所積累的知識不足,難以解答,便會產(chǎn)生更多的好奇心,主動參與到課程中。隨后,教師可鼓勵學生自主預習課程內(nèi)容,并標記出疑難問題,最后向教師提出問題。這一教學方式便于學生掌握重難點知識,并明確學習方向,可實現(xiàn)對學習計劃的調(diào)整。不僅如此,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問題,開展針對性的講解,打破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經(jīng)過教師的講解,為了鞏固理論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幾粒種子、顯微鏡,使學生能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種子,掌握種子萌發(fā)的奧秘。課程的最后,教師可鼓勵學生栽種完好的種子,一部分學生采用有土栽培的方式,一部分學生運用無土栽培的方式。幾天以后,觀察種子發(fā)芽的狀態(tài),并對比二者之間的異同,幫助學生強化記憶。
二、依據(jù)內(nèi)容完成教學設計
生本視域下,要想實現(xiàn)構建生物自主學習課堂,教師需要重視教學設計等方面的工作。對于課程的推進而言,必須以恰當?shù)慕虒W設計為基礎,否則難以實現(xiàn)生物教學的目標。結合新課標的內(nèi)容能夠發(fā)現(xiàn),構建自主學習課堂對教師的要求較高。具體而言,教師不僅需要具備全新的教學思想、較高的教學能力,還必須深入、全面地掌握且理解新課標的內(nèi)容。這一前提下,可以結合教學對象的需求、生物課程的內(nèi)容,提高生物教學設計的合理性,確保設計結果的系統(tǒng)性、科學性。此外,在生物教學的全過程中,教師必須隨時對教學設計進行反思,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便于在后續(xù)的設計中進行改正、彌補。長此以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程設計的合理性,強化自主學習課堂構建的整體效果。
例如,在“合理的膳食”這一課中,學生對膳食合理的相關內(nèi)容有很高的興趣。因此,教師可結合這一學情對課程進行合理設計。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深刻講解課程內(nèi)容,構建符合學生需求的自主學習課堂,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前進行課程預習,結合該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鼓勵學生對家人、同學的飲食結構進行調(diào)查,使學生可以在調(diào)查中,對家長、同學的日常膳食進行分析,明確膳食搭配的合理性,或根據(jù)課程知識,對家長、同學的膳食提出意見與建議。通過這種方式,能使學生深入發(fā)掘教材內(nèi)容,可不斷提高其綜合能力,便于引導學生感受生活與課程知識的緊密關系,并使其認識到生物知識的實踐價值。不僅如此,在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對自己的調(diào)查分析結果進行公布、分享,營造更加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最大程度上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在相互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理論內(nèi)容的內(nèi)化。這種方式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調(diào)查能力、分析能力,可最大程度地強化學生對生物課程的興趣,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三、積極創(chuàng)新生物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初中生物課程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可以通過實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主動參與到課程教學中。因此,教師在構建自主學習課堂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在生本視域下,教師需要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強化生物知識的新穎性、趣味性,以此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同時,生物教學注重實踐技能的訓練,因此,教師必須調(diào)整理論課程、實驗課程的比例,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操作的機會。此方法便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并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可提升教學方法的科學性,不僅可以實現(xiàn)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還能有效提高生物教學的效率,確保生物課程的順利推進。
例如,在學習與顯微鏡結構相關的課程時,學生對“顯微鏡”這一詞相對陌生,不理解生命的本質(zhì)含義。為了加深學生對顯微鏡的認識,并掌握生物學的基本內(nèi)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實驗活動。通過實驗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認識,降低知識的抽象性與難度。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幾臺顯微鏡設備。隨后,鼓勵學生自行分組,學習課本知識,并對照顯微鏡了解其基本結構。十五分鐘以后,引導學生說出顯微鏡各個部位的名稱,而教師需要及時給予相應的鼓勵。最后,為了使學生明確顯微鏡的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幾幅顯微鏡視野下的動植物組織、細胞和微生物的圖片。完成觀察后,教師可鼓勵學生對顯微鏡視野下圖像的特點進行總結,使其明確顯微鏡在生物學中的價值。學生在掌握與顯微鏡相關的知識后,能夠認識到生物課程與顯微鏡之間的緊密關系,并對生物知識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興趣,甚至會對諸多事物產(chǎn)生好奇心,可深化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意義。
四、不斷優(yōu)化生物教學方式
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想實現(xiàn)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教師必須將生本視域思想落實在其中。對此,教師可以合理選擇教學方式。通常情況下,可以將實驗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方式貫徹在課程全過程中,以此提高生物教學的質(zhì)量。此外,在課堂講解過程中,還可以采用戶外采集、動手實驗、分組合作、生生評價等方式,增強課堂的和諧性、靈活性,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及自主探究中。
例如,在學習與“食物鏈”相關的課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對生物知識進行講解。課前教師需要準備不同的植物、動物卡片,由學生隨機抽取將其戴在頭上?;顒舆^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所扮演的動植物角色,確定所在食物鏈的位置,由此開展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在推進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認識到食物鏈的本質(zhì),明確不同動植物的特點等知識。此方式可以提高生物教學的活力,打破傳統(tǒng)古板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進而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生本視域下開展生物教學,教師必須以新課標為基礎,避免教學方向發(fā)生偏差。同時,教師需要將生本思想貫徹在教學過程的始終,包括教學設計、課堂講解等環(huán)節(jié)。以上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zhì)量,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彰顯生本視域下調(diào)整生物教學模式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郭自儉.微課在初中生物“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中應用初探[J].中國教師,2018(S1):23
[2]陳明華.淺談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5):97
[3]錢亮.自主學習 識“微”見遠——基于微課的翻轉(zhuǎn)課堂在初中生物教學的應用實踐[J].中學生物學,2016,32(12):25-26
(江蘇省張家港市塘市初級中學,江蘇 蘇州 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