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渠火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質(zhì)教育教學逐漸成為學校教學的潛在趨勢。但是在現(xiàn)下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干擾,導致在小學教學中,教師仍然占據(jù)教學的主導地位,學生仍然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中,這種情況十分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本文重點研究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旨在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自主探究能力;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93-2099(2020)33-0084-02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Measur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Autonomous Inquiry Ability
(Meishan Primary School, FugongTown, Longhai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ZENG Quhuo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 quality education teach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a potential trend of school teaching. However, in the current actual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process, due to the interference of various facto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ing, teachers still occupy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teaching, and students are still in a state of passively accepting knowledge. This situation is very unfavorable for train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inquiry ability.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inquiry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aiming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Autonomous inquiry ability;Autonomous learning
素質(zhì)教育的教育目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關(guān)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升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文化知識,學會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jié)的方式,并且鼓勵學生在自主進行課外閱讀學習中獲得樂趣。小學階段的學生是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這種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比較淺薄等特點,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方面具有比較大的可塑性。學海無涯,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幫助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獲益良多。因此在這個階段,教師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響應(yīng)國家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不能一味地灌輸學生教材中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師要自覺成為學生學習中的一個引導者,積極引導學生探索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探索知識的樂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興趣。
小學語文教材中具有豐富的知識內(nèi)容,而且表現(xiàn)形式各不相同,包括寓言故事、古詩詞、名人故事等,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學生可以深入探究其中包含的思想含義,豐富自身文化知識的同時,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享受自主獲得知識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燈光》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預(yù)習課文內(nèi)容,然后發(fā)表自己從課文內(nèi)容得到的感想和感悟。其次,教師還可以進行分組討論,就革命先烈對祖國做出的重大貢獻以及對祖國的感情進行交流,以此加深學生對祖國的熱愛情感。在課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寫一篇小作文,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還可以陶冶學生情操,提升思想領(lǐng)悟。
另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圖書館借閱書籍,培養(yǎng)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大腦,擴大閱讀范圍,發(fā)散思維,增加知識儲備。這樣,學生可以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自主學習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主動性。
二、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
每個人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成長學習的環(huán)境不同,對于事物的理解和想法自然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性,允許學生與學生之間差異的存在。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求同存異,因材施教,積極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各自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讓學生在交流中進行思想碰撞,逐漸開闊眼界,發(fā)散思維,提升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引導學生學會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思考問題,懂得辨別真假,學會獨立思考。例如,在教授《兩小兒辯日》相關(guān)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聯(lián)系相關(guān)課文內(nèi)容,向?qū)W生提問,對“太陽什么時候離我們最近?”這個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各自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原因。經(jīng)過激烈的討論,不同的同學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說“早上最近”,有的說“中午最近”,有的說“晚上最近”。然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對自己的答案說出原因和理由,這樣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會獨立思考。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積極鼓勵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究學習。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角度解決問題的示范,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并積極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真切地把知識學習扎實。只有能夠在學習中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能夠解決問題,才能夠真正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構(gòu)建新型的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主給學生灌輸文化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坐在教室里接受知識,缺乏學習的主動性。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師要逐漸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形成新型的教學理念,構(gòu)建“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新型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探究,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在課堂授課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條件和氛圍,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探究的空間,吸引學生的學習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活躍的教學氛圍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逐漸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廣泛的應(yīng)用。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摒棄以往黑板板書等單一的教學方式,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利用多媒體工具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而且多媒體包含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能夠充實學生的大腦,拓展學生思維。例如,在學習《魯濱遜漂流記》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shù),播放影片《魯濱遜漂流記》的相關(guān)片段,不僅補充課本知識,而且通過具象化的視頻、圖片等形式直觀地展現(xiàn)給學生,能夠讓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且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和冒險精神,讓學生感同身受的同時,陶冶情操,培養(yǎng)堅韌的品格。
其次,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通過對課文中人物的角色扮演進行情景再現(xiàn),讓學生在表演中加深對人物的理解,鍛煉學生的膽量,并且對課文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特點,積極進行獨立思考,自助探究,提升學習效率,對于完成素質(zhì)教育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教授學生相關(guān)的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能夠進行自主學習成長。必須考慮到的是,學生的自助探究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積極鼓勵和引導,構(gòu)筑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方式,樹立新型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掌握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掌握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育宏.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20(06).
[2]康玉珍.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20(02).
[3]張全堂.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
(責任編輯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