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和琦
【摘要】?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作為記錄中國歷史發(fā)展和社會變化的重要學科,歷史與社會在進一步加強愛國教育的滲透教學中具有獨特的作用。但是當前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愛國主義教育同教學內容有效結合起來是一個相對比較困難的課題,需要教師思考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豐富愛國主義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愛國主義教學情境,增添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
【關鍵詞】? 歷史與社會 愛國主義教育 滲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51?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33-119-01
前言
滲透教學是指教師通過潛移默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愛國主義的熏陶,激發(fā)愛國主義的情懷,培育愛國主義精神。本文將圍繞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實踐,為愛國主義教育滲透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豐富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愛國主義內容,讓學生了解愛國主義從何而來
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愛國主義內容的有機滲透是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當前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是唯知識而知識,純粹理論的教學讓學生無法對其產生強有力的興趣,學生自然而然也不會接觸到知識背后隱藏的愛國主義內容。學生在這種教學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只是枯燥地背誦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和經過,不會明白從這些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涌現(xiàn)的愛國主義從何而來。因此教師在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豐富教育過程中愛國主義內容,另一方面加強知識與愛國主義的銜接,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愛國主義的萌發(fā)。
以部編版初中歷史與社會《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為例說明。首先教師在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以“大家了解歷史上中國被侵略的歷史事件嗎?”為問題導向,讓學生進行思考并且和其他同學進行積極分享。同時教師可以用一張鴉片的圖片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鴉片成為中國民族危機的一個重要象征?教師可以播放關于歷史上中英貿易對比,讓學生觀看過程中完成中英貿易物品,貿易數(shù)量,貿易金額等項目進行對比分析,讓學生自己總結英國發(fā)動戰(zhàn)爭的原因。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自學中國歷史上其他被侵略的史實,讓學生給我們的國家繪制危機發(fā)展歷程,結合中國地圖,讓學生跟隨歷史上的戰(zhàn)爭賠款和被割讓的土地進行時局圖的繪制,教師要在學生進行梳理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如果自己身處那個時代會采取什么樣的行動,自然而然引發(fā)林則徐的事跡。最后教師要讓學生總結各個戰(zhàn)爭爆發(fā)后,英勇的中國人民采取了那些行動,給英雄進行題詞,在學生紀念歷史英雄人物的時候,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收貨,同時思考在當今并不太平的世界如何保護中國。
二、創(chuàng)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情境,讓學生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感共鳴
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愛國主義情境的營造是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的環(huán)境。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和應試教育的高壓力,整個教學環(huán)境是比較單一枯燥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被動接受老師的填鴨式知識教育,學習的主動性被大大削減。同時情境是激發(fā)情感共振的最佳載體,缺少愛國主義情境,實際上在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激發(fā)方面就存在一定的弱勢。沒有一定的情境,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會降低。因此教師在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既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創(chuàng)新的科學技術和豐富的教學工具,打造愛國主義情境,讓學生能落淚,能感動,真正有所觸動。
以部編版初中歷史與社會《中國抗日戰(zhàn)爭》為例說明。首先教師在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對于日本這個國家的印象,教師可以結合當今外交部發(fā)言人對中日關系的概括,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解當前中日關系發(fā)展的環(huán)境。教師可以在學生了解當前中日關系的發(fā)展基礎上,讓學生和教師一起穿越到歷史上的盧溝橋,在日軍全面侵華的前夕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影視視頻,讓學生仔細觀看,認清楚日軍發(fā)動戰(zhàn)爭的不正義性。其次教師可以準備當年參與抗日戰(zhàn)爭的老兵采訪視頻,讓學生通過一個窗口了解中國人民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做出的英勇貢獻,教師可以展示日軍在中國大地上投入的子彈數(shù),細菌戰(zhàn),殺害人數(shù)等數(shù)據,結合中國在抗日戰(zhàn)爭中犧牲的人數(shù)進行對比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日軍的殘酷和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在學生觀看中國人民抗日事跡視頻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愛國歌曲《我和我的祖國》讓學生為當時英勇抗爭的中國人民寫一封信。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那年那兔那些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中國人民的精神,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fā)。
三、設計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活動,讓學生培育愛國主義
在初中歷史與社會的教學中,愛國主義活動的設計是實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的助力。在一般的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被教學場地一般限制在課堂上,學生能夠進行的學習活動類型相對來說也比較匱乏。同時教師采用的活動形式也比較落后,比如小組討論,老師提問等等活動。這些活動無法讓學生真正了解到愛國主義的本質,也讓學生的愛國主義留在了課本中理論上,學生在日常生活實踐活動中的愛國主義踐行是無法得到有效落實的。因此教師在歷史與社會的教學中,要采取與時俱進的靈活多變的愛國主義運動,例如實地調研,情境表演,演講辯論等等活動讓學生思考自己在實踐中如何踐行愛國主義。
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可結合設計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活動,讓學生培育愛國主義、創(chuàng)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情境,讓學生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感共鳴等策略,開展教學。
[ 參? 考? 文? 獻 ]
[1]任重遠.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路徑探析——以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20,000(004):P.15-17.
[2]來海洋.淺談如何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J].新課程,2019,000(036):P.225-225.
[3]陳勝美.高中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滲透研究[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00(007):P.28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