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冬霞
【關鍵詞】中學物理實驗;傳感器;應用
一、中學物理實驗的特點
實驗教學作為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新修訂的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將物理課程目標中的具體目標深化為物理核心素養(yǎng),這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關鍵品格和能力,是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品質,科學素養(yǎng)要求學生具備科學探究的能力。但是現(xiàn)實情況是,由于課時限制以及課業(yè)壓力等各種現(xiàn)實問題,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往往將探究實驗變成驗證實驗,學生并不是通過一步步的探究過程得到實驗結論,而是習得結果后才進行實驗的,這不僅違背了實驗教學的初心,而且錯過了體驗真理建立起來的過程,要知道無論哪一個真理,都是科學家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找出來的規(guī)律??茖W素養(yǎng)要求學生具有實驗探究能力,我認為不能僅僅讓學生掌握實驗結論,更要讓學生具備對得到結論過程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中學物理實驗分為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分組實驗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現(xiàn)有儀器進行實驗,取得數據,對數據進行處理,得到結果。但是由于中學實驗儀器精密度的局限,加上學生實驗時的種種不規(guī)范,導致得到的實驗結果誤差通常較大。雖然實驗必定會有誤差,但是這種較大的誤差會令學生對取得的結果不以為然。也因為這樣,學生對分組實驗課堂不夠重視,分組實驗時報以玩樂心態(tài),如此更無法達到實驗的教學目的。中學物理實驗的一種模式則是教師演示實驗,演示實驗通常由教師動手,學生觀看。但是大多數的演示實驗都是定性分析,無法做到精確的定量計算,如果能夠實現(xiàn)精確定量,實驗將更具說服力。
二、傳感器在中學物理實驗課堂上的地位
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大部分中學物理的概念和規(guī)律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而許多實驗在中學物理實驗室中是無法實現(xiàn)的,借助傳感器技術可以突破傳統(tǒng)實驗的壁壘,將物理規(guī)律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
學生可以利用傳感器,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實驗,利用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感,使學生感受知識生成的過程,還能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提高協(xié)同能力。更重要的是得到的實驗數據也更加精確、嚴謹,這對于得到后續(xù)的結果更有說服力。
我國在課程改革中也強調信息技術和教學的結合,在2017版的物理課程標準中選擇性必修2模塊,對于傳感器的內容有明確要求:“知道非電學量轉化成電學量的技術意義,通過實驗了解常見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會利用傳感器制作簡單的自動控制裝置?!?/p>
傳感器并非一個新生事物,它出現(xiàn)已有很長一段時間,隨著一代又一代傳感器的研究,原本略顯笨重的儀器越來越小巧,操作方法也越來越簡便,并且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傳感器越來越多地走進課堂,甚至走進教材,在人教版教材中已經多處出現(xiàn)利用傳感器的實驗,在實驗考試中也經常出現(xiàn)傳感器的身影。例如,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中,利用力傳感器直接測量小車所受的彈力,教師在講解時往往采用口頭講解和視頻演示的方法介紹力傳感器,這樣不僅達不到理想效果,也違背了實驗考查的初衷。傳感器進入中學實驗室時日不短,但實際情況是傳感器在中學的實驗教學中幾乎不占地位,只有在某些特定需求的教學中才會用到,例如教師的公開課,但也僅僅是由教師演示,學生觀看,為了得到更合理的數據而存在。除此之外,大部分傳感器都默默地堆在實驗室,學生真正動手操作的機會幾乎為零,很多學生甚至不清楚何為傳感器,更不用說利用傳感器進行日常的實驗探究。
三、傳感器在中學物理課堂中使用率不高的原因
隨著教學不斷改革,新課標對學生的要求更注重對知識取得的過程方法,而非只在知識本身,我認為讓傳感器真正走進中學課堂,讓學生真正在實驗中體驗到知識的生成過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由于種種現(xiàn)實問題,大面積實施傳感器的教學將會面臨很多現(xiàn)實困難。初期的傳感器操作并不簡單,由傳感器、數據采集器、計算機三大基本模塊組成,要求連接電腦,硬件和軟件結合,這對許多對電腦不熟悉的教師、學生來說具備挑戰(zhàn)性,并且傳感器操作對學生的要求也較高,學生需要花更多時間摸索,這對本就困難的實驗教學來說無疑增添了負擔,導致傳感器在中學實驗教學中越來越雞肋,漸漸被束之高閣。傳感器的實驗開展需要有專門的探究室,而傳感器的價格昂貴,建立一個數字化探究室更是資金耗費巨大,大部分學校僅僅建立一個數字化探究室,無法大面積地利用傳感器進行實驗教學。
四、有效提高傳感器的應用范圍和頻率
由于傳感器的操作對學生的要求較高,教師可以對報名學生進行審核,只限定一部分學生參與,這種方式既能在一定范圍內實現(xiàn)傳感器的教學和應用,也因為對學生有所選擇,能夠盡可能地保證教學質量。傳感器的研發(fā)和生產,是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教學方法和理念,體現(xiàn)了物理教學與科學技術的結合,其初衷是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但卻由于種種問題,導致在實際教學中傳感器利用率不高,白白浪費前期的巨大投入。我希望數字化傳感器能發(fā)揮它在實驗教學中的真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