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勝
【摘要】初中生物課的知識包含很多內容。根據它的內容來看,可以說它是文科也可以說它是理科,有的理科性知識就比較抽象,學生學起來既費勁又沒有興趣,在課堂上就不夠積極。而且,在我國新的教育改革下,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對學科的興趣。因此,在初中物理課上要為學生多創(chuàng)設一些學習情景,打造趣味課堂,從新的三維目標出發(fā),使得學生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課堂上積極地回答問題。
【關鍵詞】生物教學? 趣味課堂? 問題情境
一、生物老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主體
在新教育改革下,學校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生物課中一些理科性知識時,這些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起來既費勁又沒有興趣,在課堂上就不夠積極,這時老師就可以使用這一方法,去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帶動學生學習生物,使得學生對這節(jié)知識感興趣,渴望去學這一知識。
比如,在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時,學生在生活中雖然經常能聽到生態(tài)這個名詞,但是很少能去接觸這些東西,沒有真正理解這一系統(tǒng)。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具體例子,幫助學生真正了解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構成。這樣學生就能很輕易地把這個知識掌握了,通過這種方式,生物老師很好地把學生帶入了課堂中,使得學生對生物變得喜歡。
二、生物老師開展課堂教學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1.緊密聯系課本知識
生物老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不是為了讓自己的課堂花里胡哨,而是為了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和課堂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更加理解課本上的某一個知識點。因此,生物老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的情景時,一定要從生物知識點出發(fā),從學生出發(fā),通過這一情景,能夠啟發(fā)學生去思考,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
例如,在學習生物學中的一些與遺傳相關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遺傳知識的相關知識,生物老師可以去創(chuàng)設一個有關知識點的故事情節(jié):一個又白又高又帥的男子,和一個相貌平平、個子很矮的女子結婚了,他們的孩子會成長的怎么樣呢?會像男子又白又高又帥,還是會像女子那般?通過這一故事情節(jié)和最后的提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高度集中,而學生也能夠帶著問題去聽這節(jié)課,在課堂上去不斷地思考。
2.知識要準確無誤且科學
生物學科時一門理科性的學科,它里面的一些原理、概念等內容,都是科學家們幾番實驗研究出來的,因此,生物老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的情境時,要做到準確無誤且科學。對于生物上面的知識點,學生只知道一些皮毛,而不知道它的具體由來和內容,這就需要老師創(chuàng)設的時候,要讓學生知道這一知識點的具體由來和內容。
3.知識講解要有趣
生物老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的生物知識感興趣,但是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老師還有要完成的人物。因此,生物老師所創(chuàng)的情境不僅要有趣,還要簡短。
例如,如果生物老師在課堂上通過讓學生去看電影,這對于一節(jié)課來說,所占時間太長,一般一個小電影需要五六分鐘,如果截取小段,是達不到效果的,但是如果一大段的去播放有很浪費時間。這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加一些解說,這樣課堂的效果會很好。
三、生物老師使自己課堂具有趣味的方式方法
1.通過向學生提問題的方式來使課堂變得有趣
在講授一個新的知識點時,學生對于即將要學的新知識點還不能夠很好的與前面所學的知識點聯系。這時候學生容易混亂,不知道該怎么去做,不知道即將要學的知識點的重點在哪里。生物老師針對學生這一現象,提一些與課本知識點相關的問題,去啟發(fā)學生思考,指出學習的具體內容、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能夠有方向,有重點地去學習,達到教學的目標。
例如,在學習人的代謝相關生物知識時,學生只是知道不吃飯會餓、不喝水會渴,每天要吃3頓飯,而不知道人會餓、會渴是什么原因,這時,“探究人為什么需要天天去吃飯去喝水”這一問題情境,就是把學生帶到課堂和書本里的很好方法,通過這一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高度集中,而學生也能夠帶著問題去聽這節(jié)課,在課堂上去不斷地思考。
2.通過給學生講故事的方式使課堂變得有趣
生物老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是為了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和學生在課堂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更加理解課本上的某一個知識點。因此,生物老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的情景時,一定要從生物知識點出發(fā),從學生出發(fā),通過這一情景,能夠啟發(fā)學生去思考,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老師可以根據教材知識點,自己編一些小故事,讓學生邊聽故事邊思考,使得學生課堂注意力集中,對知識掌握很深刻。
3.通過聯系生活中的現象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
所有的學科知識都是源于生活的一些現象,生物課的一些理論都是為了解決人們生活的問題才提出來的。新的課程改下更加注重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相聯系。一些教育學家也提出了相關的理論,如夸美紐斯、杜威等,教育為什么要和生活聯系呢?主要是因為知識來源于生活的點點滴滴,生活本來也是人接受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生物老師如果想要自己的課堂活起來,在創(chuàng)設的時候,首先,要和生活中的實際聯系,去發(fā)現生活中與生物知識有關系的知識點。其次,要知道學生也是重要的教學資源,要去發(fā)現并運用學生身上能作為課堂資源的部分。
例如,在講關于蛋白質的有關知識時,課程開始時,生物老師提問;“生活中什么食物中含有它呢?”然后讓學生獨自思考并鼓勵學生積極搶答,老師做一些相對地評價。之后,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三鹿奶粉引起小孩子中毒的圖片,引發(fā)學生知道蛋白質既有積極的功能也有消極的功能,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要學的課題,讓學生在好奇中聽課,去接受知識。再如,在學習細胞的組成時,學生在生活中雖然經常能聽到細胞這個名詞,但是,很少能去接觸這些東西,沒有見過真正的細胞。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借助雞蛋由蛋殼、蛋清、蛋黃構成,幫助學生了解到細胞由細胞膜、細胞壁、細胞核來構成。這樣學生就能很輕易地把這個知識掌握了,通過這種方式,生物老師很好的把學生帶入了課堂中,使得學生喜歡生物課。
4.通過有趣的方式將新舊知識相聯系來提高課堂趣味
生物老師在提高課堂趣味時,要考慮到學生目前所知道的知識,要根據學生目前所掌握的知識去設計教學方法,如果超出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還會打擊學生的信心,讓學生對生物產生恐懼感。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法時要與學生所學的舊的知識點進行聯系,使得學生能夠有意義的學習,達到知識遷移的效果,讓學生系統(tǒng)地去掌握生物知識。
5.通過在課堂上做實驗增加課堂趣味
生物課的教學離不開做實驗,生物老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在課堂上組織一些與知識聯系緊密的實驗,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去發(fā)現生物知識,全身心的投入到生物知識的學習中,之后,生物老師要帶著學生做一些實驗總結。這樣學生不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高度集中,而學生也能夠帶著問題去聽這節(jié)課,在課堂上去不斷地思考。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掌握地知識也比較牢固。
四、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初中生生物學習的效率,讓學生在課堂積極地去表現自己呢,吸引學生在課堂上地注意。作為一名生物老師要時刻反思,不斷去更新自己在生物課上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對生物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高度集中,而學生也能夠帶著問題去聽這節(jié)課,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劉學東.初中生物趣味課堂的構建.華夏教師,2019,(15) :22.
[2]趙暢.加強初中生物課堂的趣味性.赤子,2017,(03) :271.
[3]莫艷姣.生物課堂的趣味教學.才智.2011,(31)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