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玲
摘 ?要:在“大帶小”游戲活動的互動與共享中,能讓每名幼兒都得到充分的鍛煉。首先,幼兒之間的對話多,能促進彼此的交流;其次,幼兒之間的互動多,能促進思維的碰撞;最后,幼兒之間的謙讓多,能促進良好品質的養(yǎng)成。尤其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能更好地培養(yǎng)他們的自省、自律、自得意識。
關鍵詞:“大帶小”游戲活動;大班幼兒;“三自”意識
幼兒游戲的過程不僅是他們成長的過程,更是他們良好品質形成的過程。“大帶小”的游戲活動形式,表面上是大班幼兒帶小班幼兒一起玩耍,是將班級重新構建形成一個新的游戲團體,其內核卻是讓幼兒在年齡上、心理上、認知上形成互補,促進彼此成長。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在“帶小”的過程中,他們的內心也發(fā)生著變化,最明顯的就是他們更自省、自律、自得。
一、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自省意識,學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
自省就是讓幼兒學會自己反省,反省自己在游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發(fā)現(xiàn)自己在哪些方面還可以做得更好。就游戲本身而言,其主要目的就是能帶給幼兒快樂,在快樂的基礎上促進他們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按髱 庇螒蚧顒釉谛问缴现饕憩F(xiàn)為,大班幼兒帶中班幼兒或者小班幼兒,也可以是中班幼兒帶小班幼兒,總之是讓“大”幼兒帶“小”幼兒。大班幼兒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反思能力。在“大帶小”的游戲活動中,教師要他們學會反省的是:之前自己做這個游戲時與現(xiàn)在帶別人做有什么不一樣;在哪些方面帶動了“小”幼兒;在帶的過程中還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小”幼兒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提升。當然,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要想進行全面的反省也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教師要培養(yǎng)他們的這種意識,讓他們在自省中發(fā)展能力。
例如,在玩“公共汽車”游戲時,教師為每組大班幼兒和小班幼兒準備了兩輛精美的汽車。大班幼兒和小班幼兒剛開始時是各玩各的,后來大班幼兒帶著小班幼兒玩出新花樣,如翻滾、追逐等。一節(jié)課下來,汽車壞了。大班幼兒反思:汽車不應該這樣玩,因為容易壞,小班幼兒又想玩,那怎么辦。通過自省,大班幼兒想到了新玩法,大班幼兒和小班幼兒一起收集了一些大的紙盒,再用繩子系在紙盒兩邊,在盒子上刷上顏料、畫上窗子,新的“汽車”形成了。大班幼兒讓小班幼兒腳跨進盒子里,背好繩子,車就啟動了。通過反思,他們可以玩得更有創(chuàng)意,道具使用更持久。
二、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自律意識,學會做好別人的表率
對于幼兒來說,自律首先就是讓他們管住自己,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難事?;顫?、好動是幼兒的天性,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還沒有形成規(guī)則意識?!按髱 庇螒蚧顒雍苋菀壮霈F(xiàn)大班幼兒和小班幼兒一起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情況,因此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自律意識很重要,能影響到小團隊的發(fā)展。首先,教師要讓大班幼兒成為游戲活動的組長,讓他們負責游戲的開展,同時對表現(xiàn)好的組長給予獎勵。其次,教師要告訴大班幼兒一些規(guī)則,使他們更好地帶動小班幼兒。慢慢地,大班幼兒會產(chǎn)生一定的榮譽心理,都想成為組長。在這樣的機制下,幼兒很容易就形成了一定的自律意識。
例如,在玩“娃娃家”角色扮演游戲時,小班幼兒扮演的女兒忽然說手機找不到了,然后就隨意玩起來了。這時,大班幼兒的表現(xiàn)就顯得尤為重要,他們要做好小班幼兒的表率,為小班幼兒樹立榜樣,不能與其一起隨意玩耍。大班幼兒沒有跟著小班幼兒一起“消極怠工”,而是在“加工坊”里找了一個盒子,在上面寫上數(shù)字來代替手機。“大帶小”這樣的游戲活動,在某種程度上也強迫大班幼兒成為小班幼兒的榜樣,使他們能夠主動要求自律,嚴格要求自己,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快速成長?!按髱 庇螒蚧顒幼尨蟀嘤變河辛俗月傻脑竿胍蔀樾“嘤變旱谋砺适撬麄冏月傻闹饕?。
三、培養(yǎng)大班幼兒的自得意識,學會展示自己的特色
“大帶小”游戲活動的過程是幼兒彼此展示自己的過程。小班幼兒在大班幼兒的帶領下從一竅不通到略有所知,小班幼兒的進步對于大班幼兒來說就是自得。自得意識是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獲得感,讓他們在游戲中感知成功。通常認為,大班幼兒在這種活動形式下獲得感不如小班幼兒強烈。其實不然,他們各自都有收獲,只是獲得的內容不同,獲得的方式不一。
首先,他們都獲得了交流的技巧。與小班幼兒游戲,要懂得怎樣與他們交流,如果是命令的口氣,小班幼兒會認為又多了一位教師,而對游戲本身失去興趣。大班幼兒在游戲中要嘗試找到適合游戲進展的交流方式,也使自己的交往能力得到了鍛煉。
其次,他們都獲得了思維的發(fā)展。例如,在玩積木游戲時,小班幼兒在搭“高樓”時因為考慮不全面,會把小塊積木放在下面,壘得越高,“高樓”越不穩(wěn)。大班幼兒有了搭積木的豐富經(jīng)驗,鼓勵小班幼兒思考能不能換一種方式,并示范性地將大積木放在下面,再依次放稍微小一些的積木,果真牢固了,“大高樓”出現(xiàn)了!“大帶小”的游戲活動,給大班幼兒提供了開啟思維的機會。小班幼兒每次在活動中出現(xiàn)的情況,對大班幼兒來說都是一次思維上的挑戰(zhàn),一次的的確確的成長。
四、結束語
《3 - 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應當能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游戲。“大帶小”游戲活動,能讓幼兒各自包容彼此的想法,學會了自省,提高了自律,感受了自得,使游戲質量越來越高。
參考文獻:
[1]李娟. 幼兒園混齡教育的園本化策略[J]. 學前教育研究,2013(10).
[2]羅璇. 我國幼兒混齡教育現(xiàn)狀與展望[J]. 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1(3).
[3]李季湄,馮曉霞.《3 - 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章利紅. 以大帶小,玩出區(qū)域美術的別樣精彩:談中大班區(qū)域混齡美術活動的開展[J].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8(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