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
摘 要:長期以來,在歷史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這個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實現(xiàn)歷史教學更加生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當前歷史教育的關鍵所在。在歷史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如何運用語言技巧提高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
關鍵詞:歷史教學;語言技巧;教學方法;學習興趣
歷史教師如何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愛學習歷史這門學科,是我們歷史教師應該認真探索的課改課題。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一下如何運用語言技巧,讓學生興趣盎然。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和做法,以便與各位奮斗在一線的老師們共同商榷與提高。
一、優(yōu)美的課堂語言
語言是人們交流的最基本手段,一名歷史教師更應該充分運用語言的技巧。每一名歷史老師都語言都應該富有激情,具有感染力。恰當合適的語言會很快將學生引入思辨的天地,趣味橫生的語言會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幽默風趣的語言會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思考。
(一)深入淺出,詼諧幽默
歷史離我們越來越遠,古人的思維方式、交流方式與現(xiàn)代人有太大的差距,這也導致許多學生對歷史不感興趣,歷史教師的使命之一就是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尤其是通過自己精彩的語言,把古老的歷史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喜歡歷史課,這一點對于中學歷史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二)吟詩賦詞,言簡意賅
中國歷史上的每一個時代都有大量的反映這個時代特點的詩歌。把這些詩歌運用到教學中去,無疑會為自己的語言增添一抹亮色?!皳]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寫出了秦王掃六合,一統(tǒng)天下的霸氣?!鞍坠锹队谝?,千里無雞鳴”道出了東漢末年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慘狀。在教學中,嫻熟的引用詩詞歌賦,可以提升自己的語言魅力。這里吟詩不是賣弄,而是為了輔助教學,是為了給自己的語言錦上添花,為講授的內(nèi)容畫龍點睛。
(三)對聯(lián)工整,語言生動
對聯(lián)被譽為“詩中之詩”,它字面上對稱,讀起來瑯瑯上口。例如:“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樣;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笔菍ξ母飼r期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的歷史寫照。把對聯(lián)引進歷史課堂教學中,可以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熱情,增強課堂的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藝術感染力。
二、生動的歷史故事
小說為什么會受到學生的喜愛?因為小說情節(jié)跌宕起伏。如果歷史課上在做到遵循史實的基礎上,把歷史課講得引人入勝,這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歷史教學內(nèi)容怎樣才能以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打動人心呢?我想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學會講歷史故事
歷史有豐富多彩的事件、人物,有波瀾壯闊的發(fā)展歷程,所以歷史應該是形象生動的。但由于中學歷史教材的篇幅有限,所以內(nèi)容精簡,故事較少甚至沒有。我認為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做好準備,多多挖掘本課相關史實,由此增添歷史教學的生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西安事變的時候,抓捕蔣介石的具體過程,以及西安事變后的張學良的人生,這些史實既有利于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可謂是一石二鳥。
(二)歷史場景的渲染
有魅力的歷史課能讓學生身臨其境。而生動的意境又是可以用一些細節(jié)渲染歷史場景來實現(xiàn)。比如我在講授《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一課時,在介紹日軍暴行的時候,大屏幕展示日軍屠殺我軍民的圖片,低沉悲痛的背景音樂烘托氣氛,讓學生沉浸在這沉痛的氛圍之中,激發(fā)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愛國情懷。
(三)讓學生講歷史故事
中國現(xiàn)代史很多重大的歷史事件,是學生長輩經(jīng)歷過的事情。所以,學習這些章節(jié)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向祖輩、父輩們了解他們當時的生活情況,當時的感受,作訪談紀錄。然后課堂上讓學生把這些故事講出來,供大家共同學習。如我在上《艱難曲折中探索》這一課的時候,就讓學生在課前就“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這幾個歷史事件向祖輩和父輩們進行訪談,既讓學生參與其中,又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
三、畫龍點睛的小結
那么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做一個精彩的開頭導入,也要設計一個完美的結尾。好的課堂結束語,對整堂課來說無疑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在這里簡單介紹下我的經(jīng)驗,僅做參考。
(一)關注社會,啟迪人生
歷史學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了解過去,指導未來。當我們在課堂中講述完教學內(nèi)容,作最后的小結之時,我們不妨做到關注社會,以達到啟迪人生的效果。例如:我在上《絲綢之路》一課時,在結尾中不失時機的講道:同學們,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政策,西部又一次獲得了向世人展示自己巨大魅力的歷史機遇。同學們,為了開拓更美好的絲綢之路,為了祖國更燦爛的明天,讓我們更加發(fā)奮的學習吧!如此一番話,由古及今,既激發(fā)了大家學習歷史的激情,又讓同學們感到祖國的勃勃生機,更意識到自身的責任重大,增強了歷史使命感,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三)留足時空,令人深思
說書先生在每一個段子的結尾的那一句“各位聽眾朋友,要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話之所以能扣住聽書者的心弦,正是他讓人們先去猜測想象的緣故。那么我們歷史教師不妨也來做一回說書先生,在課堂結束語中,不但可以不作定論,而且也可以來一點“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感覺。例如:我在講解《辛亥革命》一課時,結語這樣說到,洋務運動沒有救中國,戊戌變法沒有救中國,辛亥革命也沒有救中國,那到底誰能救中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這樣沒有關緊大門的結尾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提高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各不相同,不僅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運用新課程的理念,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更應該發(fā)揮歷史課堂中的語言技巧,讓歷史課堂活起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真實的去感受漫漫歷史長河中的自豪與屈辱,興衰與得失,從而走向智慧,走向成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鹿存權.務實求真促發(fā)展——關于新課程歷史教學的幾點反思[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1(08).
[2]李建橋,郭耀斌.初中歷史教學探索[J].華章.2010(04).
[3]邱祖輝.歷史學科如何實現(xiàn)新課程目標[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1(05).
[4]李紅.淺談新課程下如何進行初中歷史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05).
[5]程文.新課程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與策略[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