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貴嬌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學習效率的提高與教學設計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問題情境的設計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通過良好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建實現學習效率及教學效果的提高,在具體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情景創(chuàng)建,從導入入手并以探究為手段的同時結合教學內容及教學大綱進行有層次性的問題設計,從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最終實現學生數學能力及思維能力的提高,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
隨著課程改革的快速深入發(fā)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采用,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建,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活力,讓課堂與學生之間變得更加緊密。其次,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建,促進了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學生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完成了思想的碰撞,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不難看出,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建,不僅改善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同時讓學生的學習變得積極主動,這些因素最終實現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實現了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多元化的問題情境設計,進而為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完成對問題的積極探索與分析,進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同時讓學生能夠保持持久的注意力。本文分析并探討了問題情境創(chuàng)建的具體方法,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陳述:
一、注重懸念式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建,促進學生質疑能力的提高
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建有很多種方法,而懸念式的情景創(chuàng)建具有其自身獨特的特點,通過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建,通過懸念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興趣,同時隨著時間的變化,問題的變化,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積極的轉變,通過質疑學生的求知欲望就會變得更加強烈。因此,就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在具體的問題設計環(huán)節(jié)中進行適當的懸念設計,通過懸念讓學生第一時間就能形成對知識的認知沖動,進而通過自主探究完成自主學習。
例如,教師在講授“循環(huán)小數”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出示以下兩組題目,第一組:1.6÷0.25, 15÷0.15; 第一組:10÷3, 14.2÷22。這時學生都能很快的算出第一組的得數,而在進行第二組計算的過程中學生就會疑問:“為什么怎么除都除不完,該如何寫出商呢?”這時學生已學知識與新內容之間就會出現“不協(xié)調”,在這樣的懸念下,學生就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講解中,通過教師的引導與講解學生對“循環(huán)小數”就會有進一步的認識,進而促進了學生的數學學習。
二、注重體驗式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建,促進學生知識情感的獲取
知識與內容相對于問題來說是相對靜止的,往往學生在學習知識時感到枯燥和乏味,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經過多次的訓練學生就會漸漸失去對于知識學習的激情,往往覺得課堂枯燥且乏味,在這樣的心態(tài)下,學生也就不愿意去過多的進行探究學習,因此教師應該將問題與知識串聯起來,通過有機的整合與設計,賦予知識生命的活力,促進學生進行深度的數學思考,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率,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教學“可能性”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拿來一個可放入紅、白兩種顏色球的箱子,提出問題:“任意摸一個球,可能是什么顏色的?”這是讓學生先去猜,然后再去進行摸球展示,通過多次實驗后,提出相應的問題:“請大家用一句話來概括這種現象?”進而引出“可能性”這一知識。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積極活躍,在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形成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最終實現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注重生活式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建,促進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數學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兩者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整體,因此教師的數學教學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通過實際生活來進行問題設計,同時要把握問題與生活之間的切入點,所設計的問題能夠讓學生進行探討和交流,通過交流探討提高學生的學習活力,促進教學氛圍的良好構建,同時通過探究與分析,讓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提出更具有價值的內容,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這一部分內容時,就可以有意創(chuàng)建一些有趣的教學情境,通過積極引導讓學生進行探究,如在新課的一開始,教師利用CAI課件向學生演示:“小明拾金不昧的場景”,接著教師給學生展示一張“失物招領的啟事”進提出問題:“小明同學在校園里拾到人民幣a元,請失主前來少先隊大隊部認領。”這時學生們就會驚訝于教老師為什么會在數學課上提出失物招領的問題?而教師接著提問:“同學們這里的a元可以是1元嗎?可以是6元、80元、0.95元、0元嗎?”通過這樣的提問就是進行小結:“我們可以利用字母a來表示大于0的整數,也可以表示小數,這就是用字母表示數?!蓖ㄟ^這樣的情境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四、結語
將問題情境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優(yōu)化了課堂結構,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變得積極主動,數學學習也讓學生感到愉快輕松,進而促進了學生對數學規(guī)律的逐步掌握,實現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 戶美婷.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中的問題情境及其創(chuàng)設[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17 (11) :45-46.
[2] 張煥娣.探究新課標下小學數學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J].教學月刊, 2018 (23) :180-181.
[3]張春建.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J].讀與寫 (教育教學刊) , 2017 (1) :213.
[4]曾素華.小學數學教學的幾點心得[A]. 教育導刊編委會.2018年2月教育導刊論文匯編[C].教育導刊編委會:,2018:1.
[5]肖慧琴.淺析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33(04):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