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巖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全面落實,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學習成績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閱讀能力屬于綜合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就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進而提高學生其他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能力
引言
新課標指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高度重視并且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要采用高效靈活的方式來創(chuàng)新改革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屬于啟蒙階段,對于其他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閱讀教學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對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情操的陶冶也有著促進作用。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講,如果能夠提高閱讀能力,就能夠提高學習成績,對于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此外,良好的閱讀還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形成有著積極作用。只有量的積累,才能產(chǎn)生質的飛躍。只有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獲得大量的語文知識,才能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語文閱讀教學充滿生機活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茖W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是思維等方面發(fā)展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記憶能力十分高強,容易記住大量的事物。如果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閱讀學習,就會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明白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1]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措施
1.重視閱讀理解教學
閱讀教學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途徑。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前提就是重視閱讀理解教學,通過閱讀理解,讓學生在信息的搜索、整理、歸納、理解、運用中,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感知是認知的第一步,只有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語文閱讀學習的樂趣,從而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進而加深學生對客觀事物的理解和認識。因此信息的搜集就是閱讀理解教學開展的第一步,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搜索信息。整理、歸納是閱讀理解教學的第二步,通過信息的整理和歸納,能夠讓學生對語文知識有一個全面深刻的認知,進而與文章中的人物進行情感交流,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理解和運用是閱讀教學的第三步,也是語文知識拓展延伸的關鍵,能夠讓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完善自身知識體系,提高閱讀能力。
例如教師在教授《在大海中永生》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情景教學或者多媒體教學資源,來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2019年,是鄧小平爺爺逝世的第二十二個年頭,鄧小平爺爺一生為國家、為人民作出了非常偉大的貢獻,深受人民的敬愛和尊重。那么在二十二年前,鄧小平爺爺逝世的場面該是多么的感人肺腑呢?那么課文中是怎樣描述這感人的一幕呢?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對信息進行整理和歸納,與文章中的人物展開情感交流。如:鄧小平爺爺?shù)墓腔野橹r花撒向大海,在鮮花撒入大海的那一刻,聽到了嗚咽的聲音。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自己思考或者小組交流討論,來進一步深化和運用語文知識,拓寬自身的知識面。
2.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
朗讀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的朗讀能力有所提高時,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也會加深,閱讀能力就會逐漸提高。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還要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來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范讀,來感染和熏陶學生,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進而活躍課堂氣氛。其次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鍛煉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最后教師可以將教學重難點提示出來,讓學生采用小聲默讀和小組朗讀的方式,對課文重難點有一個正確的把握和認知。
例如教師在教授《海倫·凱勒》時,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文章重難點段落的泛讀,讓學生對文章重難點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和理解。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文章重難點部分的朗讀,讓學生帶著自己真實的情感,與文章的主人公進行對話,進行情感交流,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和表達情感。最后教師讓學生采用小聲默讀和小組朗讀的方式,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進行朗讀,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感,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能夠自覺主動參與閱讀教學。[2]
3.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需要學生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進而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因此教師就要高度重視閱讀教學,通過閱讀課外活動的開展,來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訓練中。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制定一個小目標和大目標。小目標為每一周閱讀二十頁課外書籍,大目標為每個學期閱讀兩本文學書籍。這些書籍可以是一些國內(nèi)文學作品,也可以是一些國外文學作品。如《老人與?!贰顿Y治通鑒》《唐詩宋詞》等,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通過定期朗讀比賽、演講比賽等的開展,鼓勵學生踴躍參與,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進而提高自身閱讀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教室讀書角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書籍拿到教室,供大家閱讀學習,定期在一起交流閱讀心得,將自己的閱讀感悟寫下了,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的發(fā)展,對教學質量的提高,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閱讀理解教學的開展、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閱讀活動的積極開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管艷飛.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8,(11):20.
[2]姜代學.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探析[J].語文課內(nèi)外,201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