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些年來,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大學英語受到重視,關于它的教學改革也在大力推行,因此它獲得了發(fā)展的生命力。然而,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向來重視語言而忽略思維能力,這就導致了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深度運用語言的能力十分缺乏,語言能力極其有限。針對這個問題,我以大學英語教學的培養(yǎng)宗旨和目的為基礎,簡單說明幾點解決措施。
【關鍵詞】 大學英語 思辨能力 培養(yǎng)對策
一、思辨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價值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被人們看作為一種技能的思辨能力誕世。蘇格拉底最早對該理論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他將思辨能力認為成是一種基于客觀事實而進行的主觀的研究活動,因此要思辨就首先要認清客觀事實。思辨能力,顧名思義,就是進行思考和辨析的能力。前者進行思維活動應該分為三個步驟,其一是剖析,其二是判斷,其三是進行研究和探索;后者則應該對事物的狀況和種類分為辨別和分析兩步走。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思辨能力的重要地位無可撼動。提高思辨能力不僅能夠使得學生擁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局觀,從整體上來看待和解決問題;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促使他們遇到問題積極思考并尋找解決辦法,從而間接促進社會的向前發(fā)展。同時,教育改革的基本趨勢和宗旨中,思辨能力赫然在列,因此提升思辨能力正是改革教學體制過程的必經一步。
二、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情況
由于最近幾年的大學英語教育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因此它的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比較大的變化。然而,由于改革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并沒有對培養(yǎng)思辨能力加以重視,因此目前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拉低教學質量,減弱教學效果的問題仍然屢屢出現(xiàn)。
第一、脫離現(xiàn)實并且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
大學的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并沒有做出與中學英語課程的不同的改變,他們在授課過程中仍然只注重單詞、范文或者語法的背誦和學習,而這些都僅僅是英語學習中的基礎知識,不能學習更高級的英語技巧,嚴重影響了學生在英語方面更深入的發(fā)展,阻礙了思辨能力的構建。
第二、教學實踐中老師對思辨能力的忽視
在大學,英語課程成績很高的學生通常在聽說讀寫以及翻譯方面的能力很優(yōu)秀,但是可能在英語的運用過程中,只能簡單進行對話,但對于某些問題卻不能進行深層次的討論和研究。這種現(xiàn)象是源于大學英語老師往往會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以及思辨能力。
第三、只重視理論學習卻忽視實踐運用的普遍狀況
由于我國的高校更注重考級率和證書率,因此他們在培養(yǎng)應試人才和注重學生情感、發(fā)掘學生認知技能的兩個方面中,選擇了前者作為重點。然而大學英語的教學應該做到基礎的理論學習和綜合的實踐應用兩者并重,教學任務的偏頗直接導致了學生思辨能力的缺乏。
三、培養(yǎng)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的建議
第一要改善英語課程的內容,優(yōu)化英語課程的結構
在課程內容方面,增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改善學生思維方式,提示學生思維興趣的選修課程;在課程結構方面,降低僅能學習基礎語言知識課程的比重,升高能夠增強學生的求知欲的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比重,營造一個提升思辨能力的教學氛圍。
第二要加快轉變教學過程中的學生角色
為了滿足學生提高英語思辨能力的急切需求,將以往的一成不變的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轉變?yōu)閷W生主動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辯論和研究的教學模式,就是一個極佳的手段。在這個轉變中,學生從被動者變?yōu)橹鲃诱?,思辨能力會得到極快的增長。
第三要做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主動性,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英語思辨能力的教學目的。認知技能作為思辨能力的主要表現(xiàn)這一結論是根據其層級的相關理論得出的,學生要想進行自我認知就必須會學會使用把控或者評估這樣的手段,達到自我管理的目的。作為提高該技能的重要方式-自主學習需要一個適當的時機和平臺才能得以進行,為了使學生的求知欲更旺盛,更積極主動地進行自學,進而最終實現(xiàn)提高英語的思辨能力的目標,學校就必須承擔起提供這一機會和平臺的重任。
第四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問、敢于質疑
由于學生在課堂中的身份應當不斷向主動參與的一方轉變,因此,傳統(tǒng)教學中,被人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教師“一元權威式”的教學局面,也應該向平等并且民主的課堂氛圍轉變?!拔釔畚?guī)?,吾尤愛真理”,鼓勵學生在授課過程中對授課內容大膽發(fā)問,不僅能夠改變學生以往對授課內容全盤接受的被動局面,在接受知識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能夠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四、結束語
建設深度評價體系是發(fā)展學生綜合性學習能力,提高思維辨證能力的一項重要舉措。評價方式可以是能夠加深教學深入度的學生互評,也可以是能夠快速發(fā)展學生汲取知識能力的紙上的小組長互評或者口頭的教師點評。由于點評應當著眼于學生的口語表達的三種能力,第一是剖析問題的能力,第二是推理問題的能力,第三是評價問題的能力,因此評價者需要擁有比被評價者更高的這三種能力,只要這樣,被評論的學生的好奇心和開放度才能被完全激發(fā)。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以滿足學生要求為追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宗旨,還要靈活運用多種協(xié)助教學的工具。
【參考文獻】
[1] 李圣恩.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J].價值工程,2011(22).
[2] 王衛(wèi)群. 李慶.應用互聯(lián)網思維探討高校應用型英語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5(20).
作者簡介:周昊清、男、1996/2/9、江蘇如東、大學本科、武昌理工學院、學生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