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志偉
摘 要: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融入傳統(tǒng)文化,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與文化素養(yǎng)。聲樂與傳統(tǒng)文化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可以賦予高校聲樂教學以新的生機,并借助聲樂教學課堂得到進一步傳承。文章主要就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融入途徑進行仔細分析,為高校聲樂人才的培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傳統(tǒng)文化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時至今日,依然流傳許多經典的文化,并影響著當代人。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高校聲樂教學之中,可以保證聲樂教學更有文化內涵,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當代高校聲樂教師在教學中更加重視技巧,對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鮮有涉獵,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演繹某一作品時空有技巧,缺乏情感,導致演繹效果空洞、乏味。為提高聲樂教學質量,保證傳統(tǒng)文化得到有效傳承,教師要重視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聲樂教學之中。
一、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融入意義
(一)使傳統(tǒng)文化得到進一步發(fā)揚
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tǒng)文化,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我國悠久的歷史與底蘊深厚的文化。自古以來,音樂在我國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通過音樂可以很容易使人感受到民族的風俗與文化特色。因此,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聲樂教育之中,可以使傳統(tǒng)文化得到進一步傳承和發(fā)揚。
(二)提高聲樂教學質量
在我國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師通常十分注重對學生進行聲樂技巧的培養(yǎng),其教學模式偏向西方模式。盡管聲樂技巧應作為教學的重點,但也不能忽視對傳統(tǒng)文化的融入。中國的音樂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在聲樂教育中,若可以結合歷史文化,就可以保證音樂知識更有生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基礎。同時,適當引入傳統(tǒng)文化,可以豐富教學內容和資源,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熱情,使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所有流傳至今的傳統(tǒng)文化均有其存在的意義。在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tǒng)文化,可以使學生感受到不同時期文化的特點與音樂特色,保證教學內容更加多元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將傳統(tǒng)文化與聲樂教學有機結合,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音樂學習之中。
二、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融入建議
高校聲樂教學要明確教學的目的,在融入傳統(tǒng)和文化時,需要合理滲透,也要適當與西方聲樂文化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聲樂人才。融入傳統(tǒng)文化時,要保證聲樂教學模式與時俱進,既要重視技巧傳授,又要保證學生的文化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一)重視傳授民族唱法
在聲樂教學中,為了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然滲透和融入,就要重視民族唱法的傳授?,F(xiàn)代民族唱法離不開傳統(tǒng)戲曲、曲藝、民歌的歌唱技術的支持。在我國傳統(tǒng)聲樂理論中,對于歌唱的發(fā)聲、語音和表演常識等方面已經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教師精心提煉這些內容,就可以使學生在民族唱法學習中受益匪淺。
1.有效區(qū)別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
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還存在較大的差異。將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進行比較,可以體現(xiàn)出高校聲樂教學中中西方文化相結合的特點。二者雖然差異較大,但也有一定的共通性。比如,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對呼吸均有嚴格的要求,演唱者需要掌握扎實的呼吸技術,做好呼吸訓練,巧妙運用丹田唱歌。不過,在具體運用的過程中還是會存在許多區(qū)別。民族唱法呼吸重視氣與字的結合,美聲唱法則更注重氣與聲和氣與共鳴的結合。二者均強調氣息的腰腹部支持,但前者以提氣收腹為基本手段,后者則以腹部擴張和橫隔膜下沉為主要追求。民族唱法的聲音非常堅實、薄、明亮;美聲唱法的聲音比較厚實、豐滿,柔而美。美聲唱法強調將每一個元音唱清楚,吐明白,力求飽滿、圓潤;民族唱法的聲音更加鮮明有特色,一般強調單音節(jié)字,在延長時要對同聲韻的單音字意進行有效區(qū)分,這樣唱出的聲音就會有抑揚頓挫之感,因此,在演唱時,建議喉嚨的張開處于適中狀態(tài)??傊趨^(qū)分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時,教師可抓住以上幾個點,使學生能夠清晰了解到這二者之間的關系。
2.民間唱法與現(xiàn)代民族唱法的區(qū)別
民間唱法是源于民間的原生態(tài)唱法,是一種典型的傳統(tǒng)聲樂藝術。民間唱法強調娓娓道來,聲音比較自然,就像是在說話一般。民間唱法十分注重咬字,尤其在方言處的咬字更加明顯。民間唱法的歌聲大多委婉、秀美、高亢、清麗、質樸,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由于地域不同、語言不同、風俗不同,因此,其民歌風格也多姿多彩,不拘一格。
現(xiàn)代民族唱法則主要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發(fā)展起來的,以漢語普通話為語音標準,在發(fā)聲技能和聲音審美標準上深受西洋唱法影響的一種歌唱方法??梢詫F(xiàn)代民族唱法視作民間歌唱方法的一種類型。為了提高高校聲樂教學質量,保證傳統(tǒng)文化有效得到滲透,教師在教授的過程中,需要使學生了解現(xiàn)代民族唱法和民間歌唱藝術。由于民間歌唱藝術不拘一格,豐富多樣,學生了解得越多,對于中國的傳統(tǒng)音樂價值就會越發(fā)認同,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與音樂素養(yǎng)。
(二)將情感和教學有機結合
教師要了解聲樂教學的目的,在教學中融入情感,使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更加自然。這主要是由音樂的屬性決定的,人們通過音樂釋放情感,宣泄情緒,不同的音樂作品有不同的情感與文化內涵,這也就使得音樂充滿生命力。高校聲樂教師要想將音樂的這種生命力有效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積極促進傳統(tǒng)文化與教學的結合,并適度融入情感。教師在融入情感時,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目的,要保證情感以恰到好處的方式被學生所感知和接受,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感同身受,并在音樂中逐步體會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實現(xiàn)聲樂教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教師要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保證學生能夠得到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比如,在教授《高山流水》這一首經典曲目時,教師就可以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和文化?!陡呱搅魉匪磉_的情感非常鮮明,是伯牙先生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樂曲。在作品中,人們可以充分感受到高山的雄渾浩蕩與流水的恣意流淌。《高山流水》背后的故事可謂膾炙人口,伯牙先生有一個唯一的知己就是鐘子期,鐘子期能夠深刻理解《高山流水》所傳達的情感,鐘子期死后,伯牙先生有終生再無知己之感?!陡呱搅魉繁澈蟮墓适率制嗝蓝鴦尤?,教師可以將這一故事與音樂相結合,娓娓道來,這樣就可以使學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文化和情感,使學生能夠獲得情感上的共鳴。當學生的情感達到相應的層次后,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傳統(tǒng)文化。
(三)激發(fā)學生的感知潛能
高校的學生性格鮮明,有自己的個性,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在學習聲樂時,對音樂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在融入傳統(tǒng)文化時,教師要做到以學生為本,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文化背后的內涵,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對于學生而言,擁有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很有必要,學生通過有效的感知,可以與音樂產生共鳴,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之中,盡情馳騁。這種感知能力需要被激發(fā),教師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要引導和組織學生多聽、多感受傳統(tǒng)民族音樂,結合音樂作品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在保證問題更有特色的同時,使學生能夠對問題產生濃厚的探索欲望??梢詫栴}與音樂作品中的社會背景相結合,或者使學生認真思考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在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時,教師要明確學習的意義所在。要將這種能力的激發(fā)與傳統(tǒng)文化有機結合,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擁有多種多樣的民族文化與特色風俗。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許多優(yōu)秀的文化并沒有因此而湮滅,而是得到進一步傳承,時至今日,這些文化依然熠熠生輝。盡管文化的形態(tài)千姿百態(tài),內涵不可同一而論,但在聲樂教學中,卻可以將這些文化有機融合,使之成為統(tǒng)一的整體,被學生所感所知。當學生充分感知到文化的精髓所在,就可以真正理解文化的內容,對音樂作品也會有恰當?shù)脑忈屌c演繹,甚至會有獨具一格的風格。學生的感知能力有待開發(fā),這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準備與巧妙挖掘。在挖掘和培養(yǎng)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傳統(tǒng)文化與聲樂教學內容的融合,保證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難易程度得當,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的感知能力得到有效的挖掘。有些傳統(tǒng)文化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與民族風情,在理解時會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在正式開展教學之前,為學生講授文化背后的歷史,對地域風格進行簡明扼要的概括,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文化背后與眾不同的地域文化,再使學生進一步感受音樂風格,使學生能夠對傳統(tǒng)文化和音樂作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及敏銳的感知。
(四)提高教師素質改進教學手段
為了更好地提高聲樂教學水平,有效融入傳統(tǒng)文化,就要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要重視對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使其教學水平可以不斷提升,這樣就可以使教師在教學中有效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學校組織教師參與到多種多樣的培訓之中,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和文化素養(yǎng),使其能夠充分了解不同音樂傳統(tǒng)文化,并具備獨到的見解。學校要提高教師的進入門檻,對教師進行嚴格篩選,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
當教師素質得到提升后,教師就要積極思索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要積極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比如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可以提供多種多樣的資源,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使學生能夠對傳統(tǒng)文化有更加深刻的感知。為保證學生對音樂、傳統(tǒng)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師要善于使用先進的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具有民族風情的音樂、視頻,搭配合適的圖片,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能夠深入體會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提高聲樂教學質量,恰當融入傳統(tǒng)文化很有必要。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感知潛能,使其對音樂作品有獨到的見解。
參考文獻:
[1]劉佳.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融入[J].藝海,2019(4):84-86.
[2]王晉敏.傳統(tǒng)音樂文化與高校聲樂教學脫節(jié)的原因及其融入策略探析[J].北方音樂,2019(7):250-251.
[3]王濤.高校聲樂教學中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融入[J].當代音樂,2019(4):46-47.
作者單位: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