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芳
摘要:合作學習指學生在小組中從事學習活動,并依據(jù)小組的成績獲取獎勵或認可的課堂教學技術(shù)。合作學習能夠有效改善課堂內(nèi)的社會心理氣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品質(zhì),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但是,合作學習在具體運用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通過分析問題,提出改進方法,以便使其更好地服務于英語教學。
關(guān)鍵詞:合作學習 小組活動 非認知品質(zhì)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0—0038—02
大學英語教學長期存在費時低效的問題,英語課堂多為大班教學,合作學習能夠有效改善課堂內(nèi)的社會心理氣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品質(zhì),提高英語成績,對改進教學效果大有裨益。但是,將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應針對這些問題,找出對策,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才能真正服務于大學英語教學。
一、合作學習綜述
合作學習是一個泛稱,有著多層面的含義。根據(jù)國外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大致可將其歸結(jié)為四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師互動和全員互動。通常研究的課堂合作學習多指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生生互動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通常采用異質(zhì)小組,以合作性互動推進教學過程,為達成特定的共同目標而設置活動,以各個小組在達成目標過程中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標準。雖然定義紛繁復雜,但總結(jié)起來合作學習不外乎包含以下四個要素:以小組學習為基本形式;以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以既定目標為導向;以團體成績?yōu)楠剟钜罁?jù)。
二、合作學習模式運用中出現(xiàn)的問題
筆者在大學本科班大二的三個班的教學中,嘗試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摸索可行有效的合作模式,在不斷實踐中發(fā)現(xiàn)運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會出現(xiàn)以下幾個問題:
1.分工常常被隨意更換,好學生成主角
合作學習的確增加了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調(diào)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但是由于學生對英語語言的掌握程度不同,知識的積累儲備也有差別,因此合作學習往往演變成好學生成主角,語言能力差的學生成為觀眾;好學生承攬了各種任務分工,或者大部分的分工,而語言掌握不好的學生則坐享其成,形成了“責任擴散”現(xiàn)象。這樣的結(jié)果,使好學生得到了鍛煉,而語言能力不好的學生則沒有得到鍛煉,效果還不如傳統(tǒng)授課。
2.準備工作不充分,討論缺乏深度和廣度
有些合作學習的討論需要學生提前閱讀或搜集資料,以便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和老師就布置的話題展開深入、有啟發(fā)的討論。但是很多學生由于專業(yè)課的任務重,課外活動頻繁,加之對英語課的重視不夠,準備往往不充分,以至于課堂中小組討論流于膚淺,合作學習效果不理想。合作學習因此成了學生可以偷懶的一種學習方式。
3.課堂討論時間有限,教師評講時間有限
50分鐘的課時,課堂討論時間勢必有限。如果學生可以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小組討論會比較有效果。然而大多數(shù)情況是,學生臨時抱佛腳,因為時間有限,有些小組一開始就準備好記錄員記錄并做總結(jié)了,缺失了思想碰撞的過程,討論的效果大打折扣。還有些教師給學生僅10分鐘或15分鐘的時間討論,學生尚未討論出所以然,時間已到。在小組課堂討論結(jié)束后,教師的總結(jié)往往受時間限制而進行得比較倉促,學生可能無法完全接受。因此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教師的即時指導至關(guān)重要。
4.評價方式不能以一概全,忽視個體差異
合作學習的小組劃分多采用異質(zhì)小組形式,學生按照不同性別、不同性格、不同成績進行分組。這樣,組內(nèi)成績好的學生工作量自然加大,而其他小組成員,或由于能力弱,或由于懶惰,合作不積極,給小組拖后腿。而合作學習的評價辦法一般是以小組團體成績作為小組成員的成績,這樣可能就打擊了部分學習較好的學生參與的興趣和主動性。因此,小組討論評價方式需要多樣,不能以一概全,忽視個體差異。
三、改進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技能
合作學習中的合作技能包括聽取他人意見、說明自己看法、求助他人、自我控制能力、合理提出建議、支持他人、協(xié)調(diào)小組各成員和不同任務分工等能力。合作意識指主體參與、親和他人、揚長補短的意識。英語語言的學習需要學生互相溝通和交流,在用中學。學生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是合作學習得以成功的前提保障。在最初階段,教師可以設計多樣的合作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技能。例如,以小組為單位,單詞接龍,或組織辯論、角色扮演等。合作意識與合作技能需要通過實踐逐漸培養(yǎng)。
2.教師要為學生合作學習搭置腳手架
在運用合作學習方式時,教師應當為學生的討論及思考搭設腳手架。這種支架式教學法是基于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該教學法是指一步一步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適當?shù)?、小步調(diào)的線索或提示(支架),讓學生通過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攀升,逐漸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學會獨立學習。
小組活動中,有些學生不知道要做什么,或者如何做。教師首先要交代清楚具體的任務和期待的結(jié)果,然后做示范,搭腳手架,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展開討論。例如,教師希望討論課文主題,必須用文本做論據(jù),那么教師就可以選一段名著片段,引導學生分析段落文本,列出學生的各種理解,再幫助學生將雜亂的理解加以總結(jié)提升,從而得出結(jié)論,論證作者所要傳達的觀點。這樣學生在老師的啟發(fā)與示范下,就會明白對課文的分析應該如何展開。這就為學生后續(xù)的小組討論指明了方向。在語言方面,不妨為學生提供一些句型和參考詞語,幫助其準確表達。在腳手架搭好后,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會好很多。
3.評價方式要多樣
小組活動中,評價方式對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小組凝聚力、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甚至對合作學習的最終效果都有很大的影響。在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需要結(jié)合形成性評估(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jié)性評估(最終小組成績),這樣既可以促進小組成員的合作,又能關(guān)照個體的表現(xiàn)。
首先,在小組討論時,教師要即時評價,幫助學生總結(jié)歸納其討論的內(nèi)容,以便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及時彌補。其次,小組要進行自我評價。小組成員應定期評價共同活動效果是否理想,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通過誠懇的互評和探討,既深化了合作實踐,又增強了彼此的理解。最后,教師在對小組評價時,要把重點放在學生不同程度的自我提高上,而不是對最終結(jié)果簡單地評分。
四、結(jié)語
合作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輕松無壓力的學習氛圍,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加了學生運用語言的機會,是大學英語課堂不可缺少的一種教學模式。但是,合作學習在具體運用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不斷改進,以便更好地服務于英語教學。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導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
[2]曾琦.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J].學科教育, 2000(6).
[3]曹軍,李明.合作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對策[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 2012(1).
責任編輯:孫瑤